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本文着重从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思维意识,通过教师适时、适度、适法的教学技巧,问题情境、先猜后证等模式来探讨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革新 创造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 创新教育

1 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在我国,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一个容器,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教师任意塑造的对象。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师生的角色,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应该按照教师的思想去做,而应当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体存在,平等、独立的人来看待,使得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使他们很快适应并接受。

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作为教师,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把自己的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否则,在授课中教师不知不觉中的这些激进的行为将导致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抗拒学习,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如果失败则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样循环往复,学生们便养成了主动、积极、热爱学习的习惯,就会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现在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应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2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托尔期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大量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才能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

关于课堂教学与练习、研究性课题的作用。在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一道难题的解答,应不急于一下子把方法和原理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接收老师的答案,而没有深入领悟并消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在题目的设置上应该精心设计,让学生思考,反复思考,将与该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顾与思考,使得学生在探索思维过程中获得知识,学生有了问题,自然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在经历这一过程之后老师再加以讲解,学生便会加强记忆深入领悟题解。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习题常见的有教材上的传统的习题,这类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加深知识的巩固。但如果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老师还应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老师编设习题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层层分解;二、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习题,启发学生多角度的去解答。以上两类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解答题目,将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既能使学生正确解题,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把数学学习从课堂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常见的数学四大思想为: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将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受益终身。

3 敢于在教学方式上革新,引入先猜后证的教学创新举措

现今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疏忽了对学生的实验猜想、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感觉枯燥、难学。如何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成了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除去上述谈到的一些思路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从古至今,很多科学上的突破、技术上的创新发明等往往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古人都有这种超前的思想,我们为何不把这种好的思想运用到教学上,通过猜想启发学生们的好学热情,让学生觉得数学有新意、有趣、易学易懂。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猜想呢?通过对案例分析与比较,做出猜想,通过对案例进行概括总结、共性的归纳,得到猜想。通过估算,做出猜想,再进行严密的数学证明。这样的教学有“既教猜想,又教证明”的优点,激发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非只有古板枯燥的数据,而是充满激情,又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如介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给学生在心中树立一个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