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冠心病一级预防的社区实施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冠心病一级预防的社区实施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冠心病一级预防,就是指虽然具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尚未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预防将来冠心病的发生。存在多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且合并临界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冠脉病,应该除了强化一级预防外,还应该合理选择采用ABCDE二级预防的部分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长期、全程综合控制

血管疾病及其事件不再是一个单一、简单的疾病,而是诸多危险因素逐渐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慢性事件链式过程。从危险因素开始,经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室肥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心室重构和心室扩大,发展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致残,进行到终末期,走向死亡。

另一方面,慢性心脑血管的病变,又像不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以爆炸而发生猝死。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是一个长期、全程、综合的系统工程。

长期防治的过程,包括通过规范治疗来防复发、防事件、防后果的二级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药等全面控制危险因素来防得病、防进展、防猝死的一级预防,并应坚持终生健康管理。

进行控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可以最节约、最有效,而一旦发病,就该早发现、早治疗,但需要比一级预防增加10倍多的医疗费用。如果得病后仍未能有效推行二级预防,可能不得不花费比一级预防增加100倍的医疗费用,尤其是疾病终末期,往往多花钱少办事。可见,预防为主至关重要,防治结合不能分开。因此,近年来我们呼吁广大的专科临床医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临床预防学”的战略意识,利用业余时间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普及健康教育,培训、指导社区医生,共同规范、高效防治心脑血管的发生与发展,尽快逆转其不断上升的趋势。

社区医生指导冠心病一级预防的措施

条件成熟时,应该将80%的“三高”病人,80%的就诊用药时间留在社区。部分疑难患者的早期诊断、全面评估、用药方案,可由专科医生确定后,再回到社区随诊、观察;也可在专科指导下,控制“三高”指标达标。

指导病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均衡膳食,坚持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定期检测、早期发现、合理用药:如果同时存在多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时,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开始相应的药物治疗,尽快控制、全面达标。

合理降压,达到目标水平,保护心脑肾重要器官;调节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抗凝、抗血小板、防止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对抗交感神经活性,逆转心肌重构以及预防猝死。

对于男性≥45岁,女性≥55岁者,推荐每年定期体检,检测血糖、血脂、血压以及与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相关的专科检查项目。避免那些“打包消费”的过度检查(血黏度、微循环、电脑心功能等)。

合理用药应该遵循最新的国家临床指南或权威的用药规范,全科医生要认真学习指南,必要时国家权威学会组织懂社区、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翻译编辑简明实用的社区指南。

加强社区心脑血管病防治规模和力度: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重点在社区。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在社区可通过危险因素的早期综合控制(一级预防)大大降低其发生率。患者出院后回到社区,通过坚持规范的药物方案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二级预防),且定期随访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疾病事件的再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科学规范健康管理:发达国家健康管理模式的成功,基于对人群心脑血管病的监测与同步干预相结合。而且有完善的长期的统计数据年度报告或疾病注册制度,对疾病控制情况心中有数。尽管近2年来卫生部心脑血管防治研究中心开始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我国在这方面明显不足。

因此,首先要建立社区人群动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社区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疾病控制方案。

同时,群体控制与个体治疗战略相结合,建立长期的居民健康档案,有条件者行电子化、网络化,并将全科与专科联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确定高危患者,定期评价干预,真正达到一级、二级预防的目的。

高效培训社区医生:社区医生是社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主力军,提高他们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水平是成功开展心脑血管病防治措施的关键。通过案例教学、双向结队、双向转诊会诊、双向学术进修等模式,不但合理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而且增加了社区医生和专科医师之间的沟通,达到培训社区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