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风效应”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风效应”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90后”,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对“90后”大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南风效应”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效应,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 南风效应;“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其根本任务。如今“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都显现出新的特征,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南风效应,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时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

所谓的“90后”大学生是指20世纪90年到99年年底出生且进入大学的公民。他们成长的时期正是中国处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之中,经济的腾飞催生了很多新鲜事物,通讯的极端发展也将人们带上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成长背景使得“90后”大学生同上辈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他们的个性特点也备受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高挑战。

(1)个性张扬,缺乏团队精神。“90后”大学生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上与“70后”、“80后”的大学生有着较大差别。“90后”的大学生追求时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个性张扬,独立性强,极力表现出与众不同,在各种活动中把自己的独特的想法表现出来。但相对来说又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对团队组织的忠诚感,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2)思想开放,看待问题偏激。“90后”大学生生长在信息大爆炸时期,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海量的信息,接触许多新鲜的事物,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开阔,观念开放、前卫。但是由于他们与社会接触的甚少,价值观不稳定,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常常处于犹豫、迷茫之中,情绪波动较大。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时,他们容易骄傲自满,在看待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问题容易存在偏激。

(3)竞争意识强,受挫能力弱。“90后”大学生亲眼目睹他们的父母在遭遇国家经济转型时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强迫自己学习新的生存技巧,重新选择职业和创业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惆怅。这使得他们竞争欲望、财富意识强烈,创造力、理财能力比前辈更强。但由于“90后”在成长过程中深受长辈、父母的宠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被保护起来,没有受到过任何的磨砺,以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脆弱,耐挫力弱。

(4)多元的价值取向,但功利性明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明显比前辈更加理性、现实,更加关注物质生活,价值定位实用化、功利化倾向明显。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少的“90后”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了解就业形势,经常看招聘信息,观摩学校的招聘会,向学长学姐取经。而对未来的职业最看重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其次才是“个人的兴趣”、“特长的发挥”、“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等。由此看以看出,“90后”大学生对价值目标的定位具有功利化的趋向。

2“南风效应”探析

(1)“南风效应”概念引入。“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1]这则寓言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将“南风效应”运用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实行“温情”教育,像和煦的南风一样温暖被教育的对象,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2]

(2)“南风效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南风效应”运用到“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一种创新,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1)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应该从学生所犯错误的结果进行严厉的指责,那样会使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进一步会加速师生关系的恶化。如果思政工作者能够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的教育,那么会轻而易举让学生“脱掉大衣”,使学生主动向老师吐露自身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机,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师生关系的真正生命力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体现出来的,因为如今的“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本能自我保护的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有着心理的防范。如果思政工作者在面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是,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信念、态度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还处于青春的叛逆期,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比较严重。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灌输性的教育已经不再适合,他们更希望对自身进行自主的表达,注重同学间、老师间的多向沟通,以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完成自身的独立思考。如果当前思政工作者还是延用以前的管理方式,势必会激发学生心中的对立甚至反抗情绪,这样的管理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缺少一些人性化和科学化。

把“南风效应”引入到“90后”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正确地运用“南风效应”可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科学化起到示范的作用。

3“南风效应”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对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除了要一如既往的投入工作激情之外,还应该对“90后”大学生能有更多地关爱、理解、宽容和激励,把他们当作自主的、发展的人,充分地尊重他们,让他们时时在“南风”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但是在运用“南风效应”的同时也要注意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度原则,切忌刮“滥风”和“偏风”。(1)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注重人文关怀,给予学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而每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3]大学生最需要的三个层次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我们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给予人文关怀。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倍受家人的宠爱和呵护,他们在大学阶段,心智、情感等多方面还不成熟。因此,思政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应当真诚对待、言行一致,把学生放到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扬民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安全感和亲切感。对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地帮助解决,化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要及时沟通。因此,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人文关怀,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的形式、新的理念、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应用“南风效应”应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度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小的常规性的错误,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帮助学生改造自己,容许学生适当的范围或程度内的错误,而要把握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和接纳学生。首先要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在教育“90后”大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无端地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常言道:“树怕伤根,人怕伤心”,如果挫伤其自尊心,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使工作产生相反效果。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平等地对待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将心比心。“有容,德乃大”。其次,对“90后”大学生要有殷切的期望,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从人性观上来说,高校思政工作者都应该相信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多一些赞扬,少一些责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培养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3)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应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照某些具有抽象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对周围事物有喜怒哀乐反映的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具备“南风”的素质和技巧,就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情感、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和亲和能力。要善于营造融洽的气氛,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善于表达自己的关爱情感。“亲其师,信其道”,人对信息的过滤通过两个系统进行:一个是理智性过滤系统,用来分析信息的科学程度,如果认为信息科学就接纳;另一个是情感过滤系统,用来分析信息人的尊重和可靠程度,如果认为可靠可亲,就接纳。个体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有关的事物上去。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会打动学生,使人产生“向师心理”,收到良效。

(4)要长吹“南风”,切忌“无风”、“滥风”、“偏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90后”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收速度决定了他们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保持满腔的热情,要做到严中有爱,爱而不溺;不成为无原则的“老好人”;对待每一位大学生要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不带有色眼镜看人用人,要让和煦的“南风”吹到所有“90后”大学生身上,温暖所有人的心。

参考文献:

[1] 于茜,李玮.“南风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2).

[2] 隋维娟.思想政治工作呼唤“南风效应”[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6).

[3] 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153.

作者简介:周洲(1984―),男,四川大竹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