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爸爸该去哪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爸爸该去哪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风头最劲的节目当属《爸爸去哪儿》。五位星爸加上五个萌娃,将人们的视线结结实实地吸引了过去。它的口碑之好甚至超过了之前红透半边天的《中国好声音》。

“爸爸”话题之所以温度飙升,除了这个题材之前较少被涉及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亲”这个角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留下了重要的一笔。父爱的深沉和强大造就了孩子内心的完整和强大。人格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爱。

对男孩子来说,父爱的作用尤甚。对儿童社会化过程的研究表明,男孩更需要与心智成熟和健全的男人有数千小时的接触交往,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成年人。否则他永远是一个虽有七尺男儿的外表,但却包裹着一颗脆弱童心的所谓“大男孩”。

每周五,坐在电视前的观众都与星爸和萌娃同哭同乐。萌娃的一个举动,爸爸的一个眼神,都能引起人们的广泛热议。每一种型的爸爸都和孩子在节目中充分互动。

在节目中,表现优异的林志颖等人对孩子的教育被人们普遍称道,早已被人们扣上了“好爸爸”的帽子。而田亮和王岳伦虽然在最初的表现有点令人担忧,但是他们表现出的爱孩子的心情,却一点也不不输给其他爸爸。田亮为了满足女儿滑沙的要求,从高高的沙坡上一路拽着女儿的沙板默默保护;从不下厨的王岳伦,也渐渐努力为女儿学习做饭。

可以说从爱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五位爸爸对孩子的爱是不分上下的,他们都可以算是中国好爸爸,都应该得到满分。只是在对待孩子和教育孩子时,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方式和技能各有差异。

而他们的这种差异也极具代表性,这五位爸爸,基本上能代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4种类型的父亲:张亮的“哥们”型;林志颖的细腻懂孩子型;郭涛的严父型;以及田亮和王岳伦的不知如何相处型。

这四类特点迥异的父亲,可以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千秋,细细品读,或许能给已经做父母或者将要做父母的人们一些启发。

1张亮式 孩子的“好哥们”

“和孩子永远做哥们”是张亮在节目一开始就亮出的他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时下,像他一样当爸爸的人也不在少数,可以说,张亮这样的“朋友爸爸”也代表了如今一批人的为父之道。

在节目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教育儿子片段。1米87的张亮穿着睡裤、背心,努力把自己蜷成一团在狭小的床上打滚,踢着长腿。故意耍了会儿赖后他就又干脆利落地笔直站起来,询问面前的儿子天天,“如果你现在是村长的话,喊完‘集合’后你比较喜欢那种小孩子?”天天低头嘟囔着,“喜欢听话的。”“现在你理解村长的感受了吧?咱俩试一下,你是张悦轩,我还是你爸爸,”张亮拍拍手,“集合!”天天立马欢快着跑到面前,再也不像之前集合时那样顽劣。

这段角色互换的朋友式教育方式,被很多观众啧啧称道。

“这种爸爸的特点就是和孩子平等相处,互相尊重。这种方式的对话通常是以问号结尾,而不是像中国传统父亲常常是以句号,甚至是叹号结尾。”资深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授课教师荀焱告诉记者。

这种“朋友式爸爸”的教育方式非常深得人心。在节目的调查中就可见一斑。在一项相关的调查中,凭借着和儿子(天天)的良好关系,张亮和天天从观众知名度的最末位,“逆袭”成功,几乎和排名第一的林志颖并驾齐驱。

从节目里也可以看出,他跟儿子经常欢快击掌,默契十足。而且天天也常常把“爸爸我爱死你了”“爸爸你做饭最好吃了”挂在嘴上。

荀焱告诉记者,这种朋友式的相处方式,会给孩子从小就传递一种“我们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这种感觉,这样对塑造孩子自信的性格是很有帮助的。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周围人际关系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很多困惑和困难,也将面临更多需要自己亲自处理的事情,这时就需要父母以朋友的身份来帮助孩子,而不是以训导者的身份来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否则只会换来孩子的逃避和欺骗。

“但是这种相处方式也要特别留意要掌握好一个界线感的问题。”儿童发展和脑科学与教育领域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刘文利认为,孩子成为朋友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家长也要特别注意,父亲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养育者,不要失去权威性。这个权威指的是父亲在孩子面前要有树立规则的权威,孩子做错了事情,父亲是可以有惩罚的措施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像一座山。父亲这座‘山’能给孩子权威感、约束感和纪律感,没有父亲的孩子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机会,所以犯错的几率就比较大。

太过于平等和随意,会削弱父亲的权威感。比如在一部国外的教育记录中,一位父亲由于太过于和孩子“打成一片”,他的一位顽皮的孩子不但不理会父亲立的规矩,甚至还在一次和父亲的“对打”游戏中,造成了一次小规模的流血事件。“也就是说,和孩子做朋友的前提是,得让孩子知道‘我是你爸,我是有权利管束你的’。”刘文利说。

2郭涛式 中国式严父

郭涛的教育方式,可能很多中国人都很眼熟,觉得自己就是这么长起来的。他是典型的中国式严父。他的教育方式就像是千万中国爸爸的一个缩影,从不说“我爱你”;跌倒了就是要自己爬起来;做的总比说的多;一旦被气急了,也提着孩子脖领子往小黑屋拎。

同样的,作为“中国式严父”的郭涛,在整个节目中,也表现的很“爷们”。虽然会一直笑看着儿子如何解决问题,但是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没有哄过石头,也不会插嘴指导孩子,并且很少对孩子夸奖。

而郭涛这种“严父”的教育方式在一个片段中的体现达到了极致。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小石头因为累了拒绝参加歌唱表演,气得老爸郭涛一把把他推进一扇小门内,隔着门跟小石头喊话:“你要是不想参加节目就直接出去吧!”

这个片段遭到了很多观众的诟病,认为郭涛“太粗暴”,“不懂得教育方法”。

在事后的采访中,郭涛自己也承认,“说实话,这种教育方式我自己也有一些排斥,但是作为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点所谓的父权的威严,或者是严父的威慑,或者是不可理喻的东西。”

这种有些粗暴的“严父”式教育方式,在某些方面确实如人们认为的那样有些落伍了。“比如把小石头推到小门里关起来。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而严父则失去了这个教育的机会。”荀焱说,这时候,父亲不能就是一副“我就说了算,没商量”的粗暴方式。父亲可以责备孩子,但是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商量。这样最后达成的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

大多数中国式严父过于注重自己的权威,习惯和孩子发号施令,在家中也要说一不二,这样容易使孩子在紧张中成长,形成叛逆的性格。比如,有些比较极端的严父在孩子犯错后,会不问青红皂白,先揍上一顿再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和父亲亲近,而且在有限的见面时间内,也很容易发生矛盾。这样的关系需要很努力的后天经营才能弥合。

虽然中国严父有弱点,但是也有好的一面。通常来说,中国严父有一种说得很少,做得多的特质。这个在节目中有一段很好的体现。小石头走路走累了,然后就向爸爸撒娇不想走了,这时候郭涛,没有像林志颖那样慈爱式问询,也没有像张亮那样哥们地就扛起儿子向前冲,而是什么话也不说,撒腿就跑了起来。见到这种情况,上一秒钟还表情痛苦的小石头,可能觉得这是和爸爸的一个游戏,也不断追着爸爸,渐渐忘记了劳累,脸上的表情也阴转晴。还有在生日会上,大家让石头表演节目,石头不愿意演,这是郭涛也没有多说任何话,而是利索地站了起来,带着儿子一起把表演完成。

“这种就是典型的中国式严父,不会说很多,但是会身体力行去做。”荀焱说。孩子两岁之后,父亲的角色就会体现出来了。这时孩子有了基本的行动能力,言语能力,会要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想法往往是只考虑到自己的,是典型的自我中心的。这个时候母亲的优势很可能变成劣势,因此溺爱孩子的往往是母亲,母亲显出溺爱孩子倾向的时候,特别需要父亲出手,学会对孩子说“不”。而这种教育,除了用言语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行”,就是父亲要用自己本身的行为示范,逐渐将这些东西固化在孩子的思想意识中。

中国式严父虽然饱受争议,但是除去执行超严格教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极端严父外,严父这种教育方式也并不见得就是彻底被否定的方式。

父亲应该是多侧面的、是立体的,父亲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应该是丰满的,不是简单的非“严”即“慈”。所以从孩子的教育效果来看,很难简单地就说严父不好,慈父好。

刘文利说,“教育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是严厉或是慈祥,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很多科学研究就表明,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中,只要父母都表现出对孩子的关怀和爱,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有正向的影响。”

3林志颖式 最懂孩子心理的好爸爸

看过节目的人可能都知道,在一众爸爸里,林志颖的教育方式很受人推崇。在很多网友的讨论中,都认为遇到林志颖这样的好爸爸是“可遇而不可求”,认为林志颖“最懂孩子”。遇到像林志颖这样的爸爸确实会让人羡慕嫉妒恨,但是他也代表了一批懂得孩子内心的好爸爸形象。

林志颖的儿子小小志只有4岁,性格有些害羞腼腆,胆子也不大。在第一集节目中,面对着需要交出所有玩具的挑战,小小志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狗小黄大哭起来,死活也不撒手,不愿意把它交出去。面对哭到声音都颤抖的儿子,林志颖没有一点责怪,从始至终都只是笑着不断抱起小小志安慰,“村长让交出去怎么办”“小黄还会回来的”。经过一系列的安慰疏导,林志颖最终说服小小志。这一幕,是最初将林志颖定格为好爸爸的经典桥段。

“我相信林志颖这么做是顾及到了小小志的性格特点。因为一个是小小志年龄很小,而且他明白儿子性格中有一些往后退缩的东西。”荀焱认为,林志颖的教育方式是真正的从自己孩子的特性出发的教育和相处方式。而有些父亲的教育方式只是出自于本能,而没有考虑到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进行差别化的教育。

就像小小志的本性有点像女孩子,很乖,胆子小,有些害羞。所以这种性格的孩子,林志颖这种方式是很适合的。这样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比如林志颖每次和小小志说话都会蹲下来,采用一种和他一般高的姿态,这一点很重要。而小小志每次胆小、害羞,林志颖都会在一旁陪伴鼓励。在林志颖的教育下,小小志很乖巧、可爱,他简单几句话就立刻可以把儿子哄好。

当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像小小志一样,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实际上,“因材施教”这种做法,我国古已有之。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够听到了就随便实行起来?”;而孔子的学生冉有问孔子:“是不是听到了指令就应该去行动呢?”孔子说:“听到了就要实行起来。”另一位学生感到很奇怪,便问孔子原因。孔子说:“冉有做事往往畏缩不前,因此我鼓励他;子路的勇气一人抵几人,敢于作为,所以我让他慎重。”

而具体到孩子身上,更是这样。性格活泼的孩子,往往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也很强。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自控能力极差,常常会出现闯祸的现象。所以家长不能完全顺着他的性子来,要时常管束,如果这种类型的孩子闯了祸,家长也应该及时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让孩子及时纠正。

相反地,性格腼腆的孩子比较稳当,做事不易出差错,专注力强,但他们不爱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对于这类性格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变得活泼外向,而是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或适宜的氛围,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操之过急,孩子就会感到畏缩,有时还会因信心不足而徘徊不前。

用表扬和鼓励法让他们去做事情则是比较好的方法。而节目中,小小志就是腼腆的孩子,林志颖就处处鼓励小小志接触外面世界,比如在父子两人一起去买菜的环节中,林志颖就会很自然地鼓励小小志跟老板说,“老板,菜算便宜点”,以此鼓励小小志多和陌生人接触的能力。

荀焱说,但是这种教育方式一定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化。因为孩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自身是会有变化的,孩子会在和小朋友的接触中不断相互学习,只有家长不断调整对待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比如当小小志长大一些后,就一定要培养孩子一种更勇敢,更有闯劲的性格。

4王岳伦、田亮式 缺乏和孩子相处技能的父亲

田亮和王岳伦可以说是缺乏和孩子相处经验型父亲的典型代表,虽然能看出他们对孩子充满着拳拳的爱意,而且他们的表现在节目后期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最开始他们对待孩子时“无计可施”“万般无奈”的表现还是很能代表一大群爸爸的状态。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母亲是教育孩子的主要角色,而父亲的使命则是赚钱养家,所以不知如何和孩子相处,更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甚至连洗衣、做饭等照顾孩子的基本技能都比较欠缺的父亲不在少数。

在节目的第一集中,田亮的女儿田雨橙因为不适应农村的环境大哭起来,而且他怎么哄也不能止住小姑娘伤心的心情。此时田亮面对不断嚎啕大哭的女儿无计可施,有几秒钟在镜头前呈现的是完全愣住的神情。而王岳伦在和女儿的相处中,也基本上是一种“跟着走”的状态,很少看见他像林志颖那样细心体察并且不失时机地教导孩子,“这类的父亲想接近孩子,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办。”荀焱说,他们不但不会表达,而且技能上也有欠缺。比如王岳伦在给王诗龄梳小辫时,急了一头汗也没有梳成,最后不得不求助节目组的女组员帮忙。

这类的父亲不太懂得怎么和孩子相处。如果是男孩子,他们可能还会有一种“我们是一国”的这种感觉,相对容易相处。而这类父亲对于在和女儿这种小异性的关系处理中,就更加无所适从了。

随着节目的进行,田亮可以说进步神速,从开始对待女儿的手足无措,到渐渐有些摸到了门道,慢慢学会了如何哄女儿,同时给女儿做饭也赢得了女儿的欢心。而小女儿也不吝惜表扬爸爸的话,说出了“爸爸做饭真好吃”等诸多暖人心的话。

这类父亲其实是可以学会怎么和孩子相处的,会或者不会主要还是想不想学,或者想不想去改变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不知如何和孩子相处的父亲,其实会在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塑造中留下很多遗憾。

“在孩子的成长中,情感这部分是母亲给与的更多,而父亲给与孩子的更多是安全感和对男性的认识。”荀焱说,父亲给与孩子的最大礼物,就是情感的稳定性。因为男人相对女人来说,他的情感是更沉稳、安定的。这种安定不光是安全感方面,还有对情绪的稳定性和控制力,这其实都是父亲更多带给孩子的。如果父亲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和孩子相处,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孩子也就很难拥有稳定的情绪,也就容易造成孩子情绪化,性格上变得有些任性。

对于这类父亲养育的女儿来说,女儿容易有一种“母性勃发”的特质。她们会很喜欢照顾别人。但是任何事情过了度都不好,她们过多扮演小母亲的角色,终归不好。因为毕竟是父亲的角色有所缺失,她们才不得不扮演一个小妈妈。

更重要的是,这类“不知所措”型父亲,可能由于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发出的信号没有得到回应。比如在最初的节目中,田亮的女儿田雨橙从别的爸爸那里要来了几块煎香肠,很高兴地跑去拿给田亮,而田亮并没有很直接和积极地接受女儿送来的好意。这一幕,也让不少观众看得十分焦急。一些人表示,“当时田亮要是能对女儿说句你真乖,也不枉费小雨橙的一片好意了”。

“这时孩子得到爸爸的肯定其实很重要。”荀焱说,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正是自我意识建立的时候,自我意识是内在价值感的体现。自我意识建立得好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人,我的表现很不错等。他的这种自我价值感的建立,一部分就是来自于父母的肯定。

刘文利认为,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感情、关怀和适度的期待等正面情感。这样慢慢会让孩子学会怎么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喜爱。这都是孩子和父母交流中学到的。如果不去积极响应,而是忽视,孩子会以为这就是人和人的交流方式,他就会学习这种方式,这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相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