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中的知识线与思维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中的知识线与思维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苯酚》是苏教版化学选修五专题四第二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刚介绍了甲苯及醇的性质,学生对醇羟基的性质已有所了解,对“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理念有朦胧的意识,但未清晰。教材将“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内容放在《苯酚》之后介绍。我作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一、教学尝试

第一种教法:

根据教材顺序先介绍苯酚的性质,后总结出“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内容。

1.通过演示实验:苯酚浊液与NaOH溶液反应、苯酚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苯酚钠溶液与碳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介绍苯酚的弱酸性。

2.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苯酚溶液与浓溴水的反应等介绍“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的苯环邻对位的氢变得更活泼”相关内容。

3.下一节课根据苯酚性质总结“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

第二种教法:

预想采取以学生探究为主,让学生回顾苯和甲苯的性质,建立起“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理念,再让学生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将两节课内容融在一节课中。

1.学生回顾苯和甲苯的性质。

2.老师提问:“同学们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性质?”

3.老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试剂设计实验探究同学的推测。

第三种教法:

同样采取以学生探究为主,将第二种教法中“让学生回顾苯和甲苯的性质”改为“利用五分钟演示甲苯中滴入酸性KMnO溶液实验和让学生书写甲苯硝化反应方程式”。

1.演示甲苯中滴入酸性KMnO溶液实验。

2.学生书写甲苯硝化反应方程式。

3.学生总结:受苯环的影响,甲苯中甲基变得更活泼;受甲基的影响甲苯中的苯环上邻对位的氢变得更活泼。趁此,我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理念。

4.老师提问:“同学们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性质?”

5.同学们得出两种看法。

一部分同学认为:类比甲苯,受苯环的影响苯酚中酚羟基变得更活泼具有酸性;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的苯环邻对位的氢变得更活泼。

另一部分同学认为:类比乙醇中乙基使羟基变得不活泼,受苯环的影响,苯酚中酚羟基变的更不活泼;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的苯环邻对位的氢变得更活泼。

6.首先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自己的推测,再师生共同展开对苯酚两大化学性质的探究(包括对碳酸、苯酚、HCO 3 酸性强弱的探究)。

二、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

优点:整节课知识完整,苯酚的性质可系统地介绍完毕。

不足:实施过程中整个课堂以老师讲解为主,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学得比较累。

原因分析:学生自己动脑时间太少。

第二种教法:

优点:相对第一种教法,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有所加大。

不足:整个课堂的探究气氛调动不起来,结果变成了一堂形式上的探究课,本质上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的传统课型。

原因分析:老师课前未预测到学生对甲苯的性质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不全,结果只有老师自己讲了,自然“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理念学生建立不起来,后面的探究学生的思路打不开,更不敢发言就变成了老师直接讲出来为主了。

第三种教法:

优点: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将两节课的内容在一节课中轻松完成。

不足:整节课如果所有实验由学生完成,时间不够。

原因分析:第三种教法从始至终贯穿了两条线:一是思维线:引导学生用旧知识推测新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并学会设计实验来探究、验证推测;二是知识线:随着思维展开和推进,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非常清晰、明了地探究出来了,自然学生学起来就轻松了。为了克服时间不够的缺点,我只让学生做苯酚浊液与NaOH溶液和苯酚稀溶液中滴入浓溴水实验来验证学生推测――受苯环的影响,苯酚中酚羟基变得更活泼具有酸性;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的苯环邻对位的氢变得更活泼,其余探究实验由教师完成。虽然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并不多,但上述两个典型实验足以让学生来验证他们的假设。

我在高二(8)班开设的公开课――《苯酚》中尝试了第三种教法,整个课堂围绕着“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这条思维线展开探究,学生自主探究愿望非常强,课后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此教法改变了以往公开课只是花架子,很难把知识点落实到位的状态。

三、课后反思

第一种与第二种教法是教学思想意识的转变,是将“教师主体”模式转化为“学生主体”模式,这种“学生主体”模式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实施后体现“学生主体”模式的探究性课铺天盖地,但如果探究把握得不好的话,就会徒具形式。第二种教法出发点是正确的,失误在探究点没有把握好。第三种教法相比第二种教法,只是在探究切入点和学生实验上稍作了些改变。

“利用五分钟演示甲苯中滴入酸性KMnO溶液实验和让学生书写甲苯硝化反应方程式”的探究切入法实际上是为本节课建立思维线,应该在此处多花一些时间,这样学生后续的探究才能顺利。《苯酚》这节公开课选用的建立思维线的实验――“甲苯中滴入酸性KMnO溶液”在介绍苯的同系物时演示过,此处重新花费时间演示的目的就是强化、帮助学生顺利地建立起“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理念。第二种教法认为此实验以前演示过就不必再做,结果学生不能顺利回顾,自然后面思维线的建立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课前老师要推敲如何较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思维线,思维线和知识线融合的课堂将能使课堂更精彩,学生学得更轻松。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版).

[2]王兴超,王海龙.课程改革呼唤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J].中学化学,2007,(12):4-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