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可持续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可持续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党的十报告将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深刻阐述。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进行了阐释,说明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结合国际国内现实背景,指出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从发展生态产业、强化治污措施、加强法制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形成了自己对国家战略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加以领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有其深刻的哲学内涵,生态文明需要我们认识在经济高速发展下环境污染所要付出的代价,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产物。生态文明的生态中,经济、社会、自然是统一的,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以生态化的产业为主导,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以较高的环保意识为依托,它体现着一个社会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的文明状态。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被全球所广泛关注。早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自此以后,各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含意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很多的定义。这其中只有在1978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定义,最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既有联系,又不等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求是可持续。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如大气、海洋、淡水、森林和土地等,才能得到可持续的长久的发展,才能使子孙后代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所以,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宣告了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勇气,显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同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使经济、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得到很大改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制度安排,建立长效机制。

(一)将发展生态经济放在战略首位

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保护生态,二者的结合点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生态经济。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繁荣发展服务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二)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为目标,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全面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把项目审批关,发挥环保审批的前置作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将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环境评价之中,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

(三)建立生态文明考核激励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将生态优先作为我国发展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重大战略方针,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标列入考核各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促使其积极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加快建设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和环境价格体系,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制度等。

(四)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

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是生态文明最好的阐释,也是生态保护的最后屏障。根据我国实际,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并实施二十多年,但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目前,要加紧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尤其是刑事责任的追究制度,下决心对违法超标排污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法律制度体系,以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生态文明保障体系

首先是政策支持。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同时,建立企业参与生态产业的促进机制,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在资金方面给予补偿。

其次,要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政府要列出专门的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定期投入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生态经济示范项目建设中。

再次,要引导促进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入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形成发展合力;技术支持体系主要是要重点引进并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生态绿色新技术。引进并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绿色生态理念的高科技项目,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六)提高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全社会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科普知识,促进公众生态价值观念的形成;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模式。要大力倡导践行绿色消费,引导广大民众安全消费、适度消费、节约消费,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把节约、保护环境付诸在行动之中。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束洪福.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04).

[2]王国聘.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路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肖黎明.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第一要务[N].法制日报,200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