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等院校艺术类教育教学在不断地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艺术类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现结合学习和工作体会,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种人才”为核心,通过对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含义、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来探索艺术类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艺术类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近几年,各高校都为适应大众化教育和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也都在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各高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探索和实践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艺术类院校在不断探索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众多艺术类院校也展开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现就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谈几点看法。

1.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搞清楚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含义

构建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弄清的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目前,高等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划分,不仅是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人才,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运用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的人才类型来看,高职院校普遍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人才,包括研究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另一类是复合型人才也称通才。专门人才教育侧重于学科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培养,其中研究型人才培养是以从事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主,以及与此相关研究为教育目标,研究现象,揭示规律,形成概念,创新知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系统传授一门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将已有的知识和原理进行转化并应用于实践,直接为社会谋求利益和创造价值。复合型人才培养内容涵盖整个学科领域,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注重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实际运用,并能在实践中发展创新,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可以看出,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虽有区别,但是界线并不明显,而且相互之间还有一定关联,研究型人才长于理论研究和创新,应用型人才长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既能进行理论创新,又能进行实践。同时,研究型人才研究出的新理论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需要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在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研究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复合型人才相对来说具备了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但是这样的人才培养趋于精英教育,更适合由国内的“211工程”大学、“985”大学培养。

综上可见,艺术类本科院校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掌握一门艺术类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并能将已有的知识和原理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直接为社会谋求利益和创造价值的艺术类专门人才。

2.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搞清楚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1998年)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004年,学者魏所康《培养模式论》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定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群体普遍认同和遵从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是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身心的教育活动全要素的综合和全过程的总和……”也有人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实质上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以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合理构建和整合各个教育教学元素,实现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我们认为,本科艺术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遵循艺术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以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与应用型艺术类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并研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理念与育人过程的统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的统一,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合艺术类本科院校发展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总和。其核心要素应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过程设计等。

3.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要求。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要深刻理解以学生为本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与非艺术类学生相比,一般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及非艺术类学生,这就造成部分艺术类学生认为自己的基础和起点不如非艺术类的学生,但他们忽视了自身的优势,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好。只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就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构建合理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以学生为本,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计培养方案,调整培养过程,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发掘自身潜力,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全面提高。

4.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在本科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也是相互联系的,三者是一个本科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本科艺术类应用型人才要掌握通识性知识、专业知识、掌握跨学科(专业)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能力是在构建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经过专业的艺术文化培养和艺术实践锻炼而提高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较为稳定的能力结构。同时,能力也是素质结构合理性程度的表现。素质其实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艺术专业基本素质、突出的职业素养,把从外界获得的各种专业或非专业、艺术或非艺术类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内化到人的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艺术专业品质和艺术专业素养。本科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其知识和能力就可以得到越好地发挥、提升和增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就会越来越合理。只有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才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使其在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5.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把握其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征

在艺术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深刻体会、理解并把握专业的本质内涵,进而掌握各项专业技能。鉴于它的专业特点,再加上社会需求、学校定位、生源构成等因素,注重实践能力在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加迫切。因此在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征,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其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1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也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在兼顾学科专业特点的同时,我们着重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依据社会和行业企业的要求,对课程进行重组与整合,少而精,精而优,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与工作过程接轨,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2加强实践教学的地位,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实践在提高素质、培养技能中的作用,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在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可以在两个范围、三大渠道中开展。两大范围分别是指学校内和学校外,三大渠道是指课堂、校内活动、校外活动,学校内开展课堂和校内活动,学校外开展校外相关实践活动。

5.3形成组织教学的新模式。艺术类人才的应用性具体体现在会说、会演、会唱、会跳或会画、会设计,因此检验艺术人才水平的根本标准是艺术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生特点,我校形成了“以剧目或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以不同层次剧目和不同类型项目为主线编排专业基础课和方向技能课,安排各种实践、实训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学边做,将艺术实践和艺术教学有机结合,既提高了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有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对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谈的几点浅见,我们认为不同类型或者不同专业可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一类型或同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是相同或相似的,其中最符合社会需要、人才培养质量高者则为成功的典型模式。构建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培养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方式方法,创新和构建科学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岚蔚.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2]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

[3]王长全,邢帮圣.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27).

[4]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

[5]苏目水.论现代艺术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7).

[6]范铁明.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素质与知识建构[J].电影评介,2008(20).

[7]王卓文.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

[8]杨中华.应用拓展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方案研究[J].美术大观,2007(7).

[9]张锡侯.我国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