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培生物教师教育能力创新培训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培生物教师教育能力创新培训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国培计划)是国家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而组织实施的。加强国培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是为落实“国培计划”相关要求,提高受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以陕西省初中生物国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例,依据国培目标、初中生物课程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目标、成人学习者特点等,采用有效的培训策略,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对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国培计划;初中生物;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国培”即“国培计划”,是指“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09年以来,教育部启动“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09)”是国家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而组织实施的。 “国培计划”,也是一个具有国家形象的品牌,并且“国培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首先出台实施的第一个重大项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中指出,中小学教师培训要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承担了陕西省初中生物骨干教师45名学员为期半年的国培任务,实践中依据国培目标、初中生物课程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目标、成人学习者特点等,采用有效的培训策略是受训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素质的关键。

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学策略选择的依据

(一)国培要求

根据国培计划的相关要求,可以总结为“一个原则,两个重点,四个策略”的培训目标要求。即坚持“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强调“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采用“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探索有效培训方式方法,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策略,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依据。

(二)初中生物课程要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优化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中学生物课程资源是指与中学生物教学息息相关的各类资源的总和。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发展,课程资源的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信息资源已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初中生物教师课程信息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是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标准指出教育技术能力包含4个能力素质维度: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在课程设计、流程和结构上要体现课程标准,突出学科课程特点。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基本和基础教育课改的三维目标相吻合。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中,要以“意识与态度”为动力,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应用创新”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导向。国培初中生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施应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指导。

(四)学习者特点

通过调查,参加培训的教师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48岁,其中30岁以上者达80%,平均教龄11.6年,具有高级职称者达61%。根据文献,参训的教师大多数可以定位为熟手型与专家型教师。这一类型教师在认知、人格、工作动机、职业心理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稳定”阶段的熟手教师更关注于自身的教学专长能否在熟练的水平上得到新的提高。另外,对成人学习者有些共同的特征。如学习目的明确、实践经验丰富、自学能力强、参与教学决策、注重教学效率等。依据学习者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效的依据。

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学策略与实施

(一)培训目标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能力是“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正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规范的要求;而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如何教’的专业技能。”因此,制定初中生物国培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标应以“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为主线,以提高“设计与开发初中生物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基础,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力”。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初中生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组织与策略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强调“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第一,我们考虑了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实际、学员知识基础的实际、教学条件与课时有限的实际;第二,我们考虑了针对不同内容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体验反思观察理念形成主动实践”的方式来提高“教”与“学”的实效;第三,在培训过程中更强调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我们精心设计了以下3个模块。

1.学习模块一:教育技术理论素质培养

(1)培训内容: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及对教师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任务、要求,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与实施等。

(2)培训策略:专题讲座,自修反思,研讨交流。

学习内容模块一通过对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交流与反思,一方面在意识领域加强教育技术理论、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另一方面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帮助。本模块理论性较强,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资料收集交流研讨反思实践”的模式进行。

2.学习模块二: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1)培训内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对应的技术操作,网络资源的获取与交流,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等。

(2)培训策略:任务驱动,现场指导,合作探究,实践内化。

学习模块二重在实践,教育技术能力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能力,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亲身参与、体验,以便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针对本模块,可以选择信息技术专家、教育技术专家作为培训的主讲教师,部分计算机技能较好的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指导。通过专家全面的知识讲解、典型的案例分析以及现场指导,参加培训的教师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内容,使所学的教育技术技能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教学和工作,避免技术与教学的脱节。

3.学习模块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1)培训内容: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教学应

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程的整合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3种模式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等。

(2)培训策略:专题讲座,问题探究,现场示范,模拟实践,研修一体。

学习模块三主要体现在所学内容的有效迁移,是在学习和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的实践应用研究。本模块必须有教育技术专家与课程教学专家的共同参与,对教学设计理论、农远设备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学习,可以聘请教育技术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同时选择富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参与引领,学科教师可以在培训学员中选择。在培训实践中,要想使培训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必须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培训,利用案例的示范效应促进能力的迁移。优秀案例可以选择国家重点新课改实验区优秀教师教学视频或优秀学员的教学示范课。专家授课时应为围绕案例来引导学员学习、研讨、模仿,同时也可以把微格教学引入培训中。

(三)实施途径与方式

培训过程分为4个阶段:一是学习体验阶段。此阶段是学习者通过种种学习方式如教师讲授、分享经验、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制作、协作学习、交流讨论等获得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能经验。其重要的特征是通过“做中学”获得具体经验。二是反思性观察阶段。此阶段包括几种形式:如观察优秀作品、观察同伴学习过程、通过电子档案袋观察自己的学习过程、观察作品展示和呈述等,对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三是形成教育技术理念。在经历了阶段的学习积累和阶段2的反思性观察后,逐步形成对教育技术的看法和认识,并与教育技术理论相比较。四是主动地实践。此阶段是部分受训教师将在培训中形成的教育技术学习经验和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实践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并总结经验。课时安排与实施过程。

(四)培训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结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与学科的特点,一方面要坚持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表现性评价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定义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习模块二非常适合此种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这种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通过制定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例如,在学习模块一与学习模块三的研讨阶段,教师们结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利用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展开思维碰撞,在讨论中甚至会出现观点差异较大的情况,彼此很难说服对方,但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过程性评价是通过对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来,借助自评、他评与互评的方法,使学习者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通过以上评价策略,最终要考察的是学员在情感、知识、技能以及应用能力等多方面指标。对模块一采用课堂笔记、研讨过程记录和完成一篇论文的评价形式,此模块占20%;模块二采用上机技能考核、多媒体作品等评价方式,此模块占40%;模块三采用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说课等形式,此模块占40%,可以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三、结语

通过本次培训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在国培方案中应体现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内容模块,这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二是应加强培训管理,培训项目实施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尤其在本校师资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应聘请重点大学的优秀师资参与培训;三是应加强培训后的指导,通过培训网络、QQ群、微薄等信息化交流工具加强对培训人员进行的校本研修以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管培俊,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0―08-11.

[2]黄纯国,在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5).

[3]莲榕,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心理历程[J].教育研究,2008,(2).

[4][5]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