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克思休闲理论视角下休闲农业评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克思休闲理论视角下休闲农业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鲜有文献从马克思休闲理论视角探析休闲农业。从马克思休闲理论的独特视角来评析休闲农业。马克思的休闲理论不仅仅证明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性,而且为进一步挖掘休闲农业的潜力,完善休闲农业的制度建设,突出休闲农业的产业影响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休闲理论;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86-03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令全世界瞩目。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交通条件的日渐完善,带薪休假的制度化,以及城市环境的相对恶化,人们渴望体验美好的田园生活,感受心灵的宁静平和,为此,休闲将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据统计,18世纪前,人们可用于休闲的时间只有17%,19世纪为23%,现在则达到了41%,预计2015年将达到50%(闻作祥,2002),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劳动力,“休闲时代”的来临指日可待。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了《2013-2020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纲要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正在逐步进入休闲时代,同时,也预示着休闲农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除了规范发展外,高品质的休闲农业将成为建设的重点。

其实,休闲消费需求增加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在我国,许多人每年一般可休息160天左右外,退休人员基本赋闲在家,他们的闲暇时间则更多。另外,长假时期的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环境遭遇破坏等旅游问题都为我们提出了严峻的研究课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渡过闲暇时间?如何过好闲暇时间?关于这些问题,早在150年前,伟大的马克思就已经前瞻性地在他早期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和后期的《资本论》等著作中直接或间接地阐述了他对“自由时间”(free time)的观点。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学科学百科全书》在有关闲暇社会学的相关条目上就有这样的记载:能够预见到休闲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思想家是马克思。

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休闲理论的核心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名著中阐述了什么是快乐、幸福、美满和安宁的生活,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他还把休闲看成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多少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1.1 自由时间是休闲的前提

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劳动是突出的问题,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他的休闲思想很长时间未被引起关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休闲和劳动的关系是一种阶级对立的关系,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中,休闲并不等于自由时间,但自由时间是休闲的必要条件。他认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一部分用于消费产品,一部分从事自由活动,这种自由活动不像劳动那样由必须实现的外在压力决定,而这种外在目的的实现是自然的必然性,或者说是社会义务”。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就明确指出:“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的时间”,他认为,一个国家真正富裕的标志是劳动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的增多。

1.2 休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在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中,他自始至终都把休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是人“成为人”的途径之一。马克思心目中的彼岸世界即是自由王国,在这个自由王国里,人们有充裕的休闲时间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思想、爱好、兴趣和才能;马克思设想的自由王国是:“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我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在这个自由王国里,人们不需要再为生计发愁,为谋取生活资料而奔波操劳;在这个自由王国里,个人才能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马克思在其论述中高度评价了自由时间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作用,他指出,每个人自由时间的获得都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3 雅闲是马克思推崇的高级休闲活动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他倡导积极主动能够发挥人潜能的雅闲;反对因百无聊赖而惹是生非的恶闲。他形象比喻到:“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是比消费香槟酒高尚”。倡导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内在意蕴,也是马克思所推崇的高级休闲活动即雅闲。

当休闲已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今天,有些人批评现代人忽视了休闲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两百年前,德国思想家弗瑞德里希·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就指出:“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肯定是在玩。人只有在玩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人”。西方休闲学者,莫蒂默·阿德勒说:“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因此,人们应珍惜休闲、善待休闲,并开展休闲教育,教导人们树立健康、文明、环保的休闲观,而休闲农业践行了马克思的休闲思想。

2 休闲农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告诉我们,休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有益于个人健康发展的内心体验;是一种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能力和机会;是一种为了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精神生活而获得的一种畅快心灵体验。休闲不仅仅是工作疲劳之后的休息和娱乐,它更应该成为发展人的潜能的一种方式,它是人“成为人”的过程。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正渐渐成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马克思休闲理论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形态。它又兼具经济功能、游憩功能、社会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医疗功能、环保功能等产业功能。

2.1 休闲农业促进人的精神与自然交融

从前述的马克思休闲理论中,我们知道休闲本身是一种自由时间里的精神体

验,是人与休闲环境融合的感觉,它意味着人保持的一种平和、宁静的生命态度。它是摆脱了外在义务的人们在自由时间内开展的自由活动,享受愉悦心境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

在许多休闲农业园中,开展了耕种、采摘、垂钓等农事体验活动。人们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农业园中亲手播下种子,品尝收获的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从而卸下疲倦、抛开面具、忘却烦忧,置身于美丽大自然中,真正体验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与自然交融的休闲心境,休闲农业为人们实现自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获得畅快舒适的心声体验提供了机会。

2.2 休闲农业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放松的新方式

近几年,黄金周期间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景区不堪负荷的景象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愿意就近选择兼具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的休闲农业旅游。随着我国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家庭车辆保有率的提高,再加上许多的休闲农业园位于城市边缘,驱车一小时左右即可到达目的地,免去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之苦。休闲农业以突出自然生态,挖掘文化内涵为重点,强调在大中城市和名胜景区周边,在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发展休闲农业。人们在休闲农业园中体验采摘捕捞、品尝农家饭、骑行观赏农村风光、感受与众不同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而且旅游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休闲农业旅游成为许多城市居民周末放松的新选择,也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休闲娱乐的新途径。

2.3 休闲农业使人在体验农事活动中增长知识

休闲农业除了注重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外,更关注人在休闲过程中的心灵体验,休闲农业的功能之一是教育功能。它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村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在青山绿水间,花红绿枊下,朴素民风的自然环境中,返璞归真的休闲状态,使人放下面具、放下压力、放下疲惫,获得精神升华的同时,也重新获得工作的能量,进而使人的潜力得到进一步地挖掘。为此,休闲农业是人愉悦、人享受、人发展的生命状态,它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的休闲思想,更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有力践行。

同时,休闲农业还为游客提供学习和艺术创作的自然条件。现代社会中,衣食无忧的人们希望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那么,休闲农业中的闲云野鹤、瓜果蔬菜、民俗风情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从而使人们在休闲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4 休闲农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形态

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闲暇时间的增多成为社会进步的特征之一。爱因斯坦当年就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生中除了吃喝拉撒睡,大约有13年的工作时间和17年的可支配闲暇时间,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就看他是如何利用这17年的闲暇时间来发展自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自我的结果。

马克思思想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

占有自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潜力的实现,各种才能的充分发挥,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发展的理想状态,永远不会达到发展的顶点。在实现生活中,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休闲活动实现的。休闲是一种在自由时间中人的自由选择过程,这一过程涉及人的活动和活动的时间、空间,通过这一过程,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潜力得以挖掘,从而成就一个新的自我。休闲农业通过为游客提供观光、深度休闲、娱乐和度假的服务理念,为人们在休闲、度假、学习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了教育发展与生产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内在有机联系的基本途径,因此成为贯穿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全过程的指导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崇高的理想,更是长期的实践过程。休闲农业使人们在美丽风景中轻松地体验农事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从而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促进人的智育提高,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马克思休闲思想的一种体现。

3 建议与总结

21世纪初以来,中国的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休闲农业开发还存在许多亟待规范发展的问题,从马克思休闲理论的视角,笔者就这些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规范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的引人之处,正是其所倡导的深度休闲体验,人们正是借助原生态

的农业资源,在深度体验和休闲过程中,找寻自己的“自由王国”,放松思想、挖掘潜力,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休闲农业的浅层次开发、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缺乏品牌形象、文化特色和科技含量,使休闲农业出现异化倾向。许多休闲农业是在原来的生产区的基础上升级而成,再加上缺乏规划和设计,因此低水平建设现象严重。有些休闲农业园只是逛一逛、看一看、吃个饭、摘个果、钓下鱼、聊个天的地方,造成了休闲农业市场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体现休闲农业深度体验的特性。

为此,建设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的休闲农业体验价值评估体系

有利用开展休闲农业的等级评估,促进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3.2 保护环境资源,关注休闲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如前所述,休闲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特点和保护环境的功能,是倡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休闲农业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育、复育相结合,将农业景观欣赏与知识教育相结合,既突出了第一产业在城市化和后工业社会时期与地区经济发展的融合,又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目标,这也正体现马克思的休闲思想。

游客在休闲农业旅游中,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享用应该是一种非消耗性的使用,应通过自己活动中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自觉地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原状。但是,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环境破坏问题,即马克思所说的“恶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休闲农业在建设过程中,未能照顾原生态的自然条件而进行合理规划,既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也没有把休闲农业的游憩功能融入景观中。另一方面是游客在休闲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破坏,比如,超过环境容量的排污,对休闲农业设施的践踏等。

因此,要想做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根据环境容量,制订相应的休闲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另外,制订并出台生态补偿条例,不失为一种保护休闲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之一。

3.3 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休闲农业的最重要主体应该是农民,农民应该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实惠。在开发休闲农业时,有些农民在拿到一些土地补偿金后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有些农民不得不离乡,不得不“上楼”。这是与休闲农业发展的初衷相背离的。为此,政府应制订有关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条款,确保休闲农业用工中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对聘用农民工的休闲农业工商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鼓励。

除了上述问题外,休闲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如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行业标准化建设、休闲农业品牌建设和休闲农业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等问题。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以及《2013-2020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休闲农业会在规范中健康发展,并在发展中更加的规范。

当前,休闲农业因其独特的产业特征,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欢迎,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驱车前往城郊的休闲农园,在青山绿水间放松疲惫身心、感受乡间美景、体验淳朴民俗。休闲农业旅游成为他们在自由时间里的一种休闲选择。马克思休闲思想不仅为休闲农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指导了休闲农业的实践。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不仅因为休闲农业能够在城镇化进程、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越来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环保、文明的休闲方式,成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亚里斯多德全集:第九卷[M].苗力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8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13-214.

[6]审美教育书简:第15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76-82.

[7]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

[8]张永红.休闲文化观:基于马克思理论视角的解读[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9]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2).

[10]黄志红.休闲农业理论研究评述及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