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禅宗美学对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禅宗美学对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哲学文化与艺术价值,它包蕴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美学智慧,不仅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思维启示和影响深远,也影响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感、思维方式。探讨禅宗美学对日本传统的染色工艺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予以实证友禅染图案艺术受禅宗美学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风格的影响,有助于深入认识友禅染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禅宗美学;友禅染图案;直觉美感;淡泊空灵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4-0127-04

印度禅法早就传入中国,在晋代就有了禅学的萌芽。到了南朝宋末(公元420~479年),菩提达摩来到中国传授禅法并创立禅宗,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唐代渐趋繁荣,形成了唐代中国佛教“一花五叶”(南岳怀让系后衍化出沩仰、临济宗;青原行思繁衍出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大宗支),五宗兴盛的局面。在禅宗分化的同时,印度色彩越来越淡,而中国本土的色彩却越来越浓。经中晚唐之后禅宗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及最大宗门。

在唐代,著名禅师不仅在佛教界有极崇高的地位,有的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史名人。被誉为“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六祖慧能,由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要义所编纂的《坛经》流传于世,反映出慧能对传统佛教教义做出的重大改革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禅宗到了宋元兴盛至极,日本学者镰田茂雄说:“在元代佛教诸派中,禅宗最为繁荣……禅宗成了宋代佛教界的元雄。[1](P266)”禅宗在中国流行时间极为悠长,直到清代,甚至民国仍盛行于世,其影响十分广泛,最具独特风格,它的教义与思想遍及大江南北,东土西域。诚如著名东方学家、佛学家季羡林先生所说:“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1]”

一、禅宗的哲学文化与艺术价值

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长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2](P76)禅境分为三个境层来说明造化与心源、人与自然的融合,这三个层次表现为:第一层次,主体意志没有渗入到对象中去,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主体是以理智的观点去看客观的事物,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花是花,是一种直观感相的渲染阶段。第二层次,主体的意志与情感开始化被动为主动,客观对象被主体意志和情感所同化,主体获得了感知变异的自由,即在禅境里某件物体不再是相对的东西了, 它被禅者的直观及其觉悟赋予了绝对的超越的意义,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花不是花,是一种活跃生命的传达阶段。第三层次,人与自然,刹那终古,永恒一体,这时的主客体已在不同层次上互相统一,交叉占有,虽见山依然是山,见水依然是水,见花依然是花,然则山有山灵,水有水秀,花有花魂,是一种最高灵境的启示阶段。

普遍认为,宗教能够普及社会,形成其独特的风格,甚至影响一个历史时代,其原因除了教义的本身,还涉及宗教文化、哲学思想、艺术等方面。禅宗能够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发芽、壮大,正是由于宗教与哲学、文化、艺术的联姻。禅宗通过哲学宣讲了种种最高境界或层次,这其实也正是美学的普遍规律,从直观感相的渲染,到活跃生命的传达,再到最高灵境的启示,有如蔡小石《拜石山房词·序》里描写词的三个境层: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终之则万萼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一境也(这是直观感相的渲染)。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这是活跃生命的传达)。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知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这是最高灵境的启示)。[2](P75)

然而,艺术境界绝不是一个平面的、单层的、直接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艺术构思与创作。艺术创作亦能参照禅境的层次,其第一层次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如写实主义一般,相似于禅境中直观感相的渲染阶段;第二层次是审美感知,抽象把握,受浪漫主义的启示,类似于禅境中活跃生命的传达阶段;第三层次是最后“悟”的境界,属于心灵上触引感发的力量,心灵对印象的映射,乃为至高境界的“大象无形”,犹如禅境中最高灵境的启示阶段。正如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理论,说的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自动成为艺术的美,而是一个转化的过程,艺术创作者内心的情思、感悟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而禅境正是说明心源与造化、人与自然融合的境界,是个人主观性在内的心境。

二、禅宗的美学智慧

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文化现象,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作为佛教中国化产物的禅宗不仅仅是一门宗教,还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智慧、美学智慧的集合,普遍认为“空”、“悟”、“境”是禅宗的核心思想。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美学的标准典籍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镜花水月”理论,便是这样描述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3](P26)”美学家宗白华也说:“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2](P25)”禅宗美学则应属“空灵”之美学范畴。禅宗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的“色空观”,即“现象空观”,它指在直观中把色(现象)看空的方法,这是一种回归自然、宁静淡泊的心灵历程,是一种禅宗崇尚纯粹现象的审美经验,更是禅宗的美学智慧。现象空观体现了中国人重视自然的传统,借助于空观迈出了把自然现象看作纯粹现象的重要一步。

禅,毫无定法,纯粹是不可传授的个体感受和直观体会的顿悟,妙悟。“妙”、“悟”两字屡见于六朝文献,曾是当时玄学、佛家的常用词汇,不但佛家支道林、僧肇、宗炳讲,而且阮籍、顾恺之、谢灵运等人也讲,他们都在追求通过某种特殊方式来启发、领略、把握那超越社会、时代、生死、变异的最高本体或真理。这到禅,便发展到了极致。[4](P255)沧浪自言:“禅道唯在妙悟。[3](P20)”但妙悟并非单纯的象征,象征往往是在某种文化传统的语境之下进行,是联想的产物,只有在一定的论域中有效。而且在象征的心理活动中,象征的双方是外在的,而妙悟是在刹那间完成的觉悟,容不得联想思维,还以清除联想为条件。例如,梅花有不畏严寒的傲骨之风,往往被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其实梅花和高洁根本是两个事物,高洁的品格也可以换由或莲花来象征。而禅者对梅花作直观,在刹那间完成觉悟,是对种种自然事物及其情感内蕴的某种顿时的神秘的领悟,即所谓“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直觉感受时间停止了,觉悟花开草长、鸟飞鱼跃,觉悟一切大自然的生命都不该去打扰破坏。

禅宗美学崇尚以心感物,就是靠心的力量觉悟种种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美。在张节末的著作《禅宗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中给我们有关禅宗美学“意境”的有益启示。禅把自然和人生看空,是基于它的因缘和合观。例如,某一片花瓣的飘落没有其必然性,是偶然的,没有本质或自性。不过,若是禅者对这一片偶然飘落的花瓣作直观而刹那间获得了“空观”的觉悟,花瓣在此一刹那之后就转换成为一个绝对之物,从而在这位禅者的精神生命历程中占据了一个固定的位置,而且还在觉悟的刹那与禅者的精神生命合而为一,成为一个“意境”,具有了意义和本质。因此,这种禅意美的获得是捕捉精神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美感,是瞬间性、超现实性、超空间性的心理直感的表露。

禅宗自身所包蕴的丰富的美学思想、美学智慧,不仅对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思维的启示和影响深远,并深深影响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感、思维方式与审美艺术。日本与中国仅一水之隔,两国一衣带水,国民有着相似的肤色、相似的文字。自公元3世纪开始,中国文化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包容性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不断地传播并影响日本。特别是秦汉时期的物质文化、隋唐时期的制度文化、宋元时期的宗教文化,无不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成为日本文化艺术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据日本史书所载,前后任命‘遣唐使’共有十九次之多”,“一次来长安的‘遣唐使’多达几百人。[5](P406)”这些日本的遣唐使并非单纯地基于政治目的,很多是有意识地前来观摩摄取唐朝文化。因此日本无论在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服饰艺术等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颇有“华化”的表现。禅宗讲究从细微小事中得到启示,从大自然的陶冶中获得超悟,无迷狂式的冲动和激情,以调节心理平衡的外在活动转为自我内心活动,获得细微、幽深、玄远的清雅乐趣和宁静、纯净的喜悦。日本禅吸收了中国唐宋以前包括唐宋时期的禅宗文化,视禅为逸事,无禅不雅,趋向于清幽寒静,“幽深清远自有林下一种风流”。及至整个日本民族审美情感最终都潜移默化地向着静淡幽远、超然脱俗的内心细腻感受的精致方向发展,追求淡泊空灵、自然天成、平淡清雅的艺术美感。

三、禅宗美学对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

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元禄时期,京都的染绘画师宫崎友禅斋创始染色方法,“友禅”这一名称也正是从他的名字而来。友禅染是用糯米和米糠粉末与糨糊混合制成的防染糊料进行图案轮廓描绘,以防止之后染色时相邻颜色掺混,随后用天然植物性染料在图案画面中一个局部接一个局部地染绘多层次的色彩,手绘精细地表现色彩丰富的花鸟风月等题材,[6](P18)再用糨糊料将已经染好染料的部分覆盖住,抑制染料的渗入,主要用于染制和服、外衣、短外褂等。

日本禅宗思想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但其思想模式和美学范畴深受中国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友禅染图案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承载了禅宗美学内涵与美学智慧。本文试以友禅染图案艺术受禅宗美学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风格影响的角度作专文研究。

(一)受禅宗美学“直觉美感”的艺术思维方式影响

友禅染图案艺术主题多为花鸟风月等内容,有樱花、、兰草、红叶、竹叶等植物,有青海波、云霞、月象、雪花等自然现象,还有扇纹、琵琶纹、车轮纹、贝桶纹等器物纹样组合,绘画精致,色彩婉丽。它的产生把和服传统染色绘制技法的水准推向了一定高度,也因此成为和服重要的图案样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事物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物,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所谓万物静照皆自得。[2]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说:“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好比提灯寻影,灯到影灭,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7](P41)”直觉而刹那间获得觉悟、领悟的艺术思维方式影响了友禅染图案艺术。譬如,梅兰竹菊给人直观感相是一些存在于大自然中“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经由艺术创作者感悟体认到梅兰竹菊具有傲、幽、坚、淡的性格,在中国被赋予“四君子”的雅称。日本人民同样将“四君子”象征的品德嫁接在日本友禅染和服图案上。再有,中国自古以仙鹤为长寿的象征,常用松鹤图案寓意“松鹤延年”,又以鹤与鹿、梧桐一起寓意“鹤鹿同春”,松竹梅合在一起更有“岁寒三友”的称谓。日本学习唐朝时期修仙学道,因此十分眷顾仙鹤图案,广泛用于友禅染图案上,如图1所示。友禅染图案艺术的这种感物道情的表现形式有其特有的美感态度,是一种美感经验的直觉,有如我们读一首诗或是欣赏一幅画,当时的美感经验是愉快的,后来回忆起来,更是令人留恋。在观赏友禅染图案艺术时也是如此,当时心领神会其意义表征,将其艺术特征及表征意象固有在头脑中。

此外,友禅染图案造型以平实概括的线条、精致的绘制追求形与色的完美统一,追求一种平面化、装饰化的视觉形象,是一种主观的唯美的视觉构成,以求给人一种直觉美感。

(二)受禅宗美学“淡泊空灵”的艺术风格影响

晚唐著名诗人兼诗论家司图空的《二十四诗品》用意境形容风格的方式,描绘了“冲淡”的特征。“淡”,或“冲淡”,或“淡远”成为中国诗画艺术特有的一种诗美风格。只有孤寂静穆才会产生因静而空、因空而灵之境。正如坡诗所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当灵气往来使物象呈现出灵魂生命的时候,也正是美感诞生之时。这是一种艺术创作回归自然、宁静淡泊的心灵历程,也是禅宗崇尚纯粹现象的审美经验,淡泊空灵的艺术风格。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曾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艺术的发生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总长约3.4万公里,且山地多、平原少,农业分布分散,海洋造就了其地域特色,这样清幽的自然环境促使这个民族形成了简朴、淡泊的性格。缘此,友禅染图案艺术题材内容多为流水、月象、雪花、露水、云霞等,如图2所示。这是受禅宗深远、淡泊、静穆、空灵的艺术风格影响,是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这些物象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离”,更富有禅境的还是心灵内部的“空”,自成独特的艺术美感。如、红枫这些呈现秋天寂寞的生命,恰恰体现了日本民族从感伤生命的短暂,化作感悟而生的喜悦与珍视,从而在“空寂”、“孤独”、“婉丽”的审美中蕴涵了悲壮与崇高的精神状态,而这些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虚幻化条件下诞生的友禅染图案艺术美景。

综之,友禅染图案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是艺术创作者受禅宗美学“直觉美感”的艺术思维方式,“淡泊空灵”的艺术风格影响,经内心的情思、感悟和构设后呈现的日本民族文化艺术。禅宗美学对友禅染图案艺术的影响,实证了日本民族对中华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的吸收、借鉴与再创造,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承载禅宗美学内涵与美学智慧,这对于当代我国如何将民族传统图案加以发挥、设计应用是极好的启迪。

[参考文献][1]季羡林.季羡林谈佛[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1.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严羽,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4]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范文澜.中国通史(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6]大久保信子.着物の事典[M].东京:株式会社池田书店,2011.

[7]朱光潜.谈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An Influence of Zen Aesthetics on the Art of Yuzen Dyeing Patterns

ZHANG Hong

(H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

Abstract:Zen Buddhism, a product of the generating transformation of Buddhism in China, contains significant philosophical culture, artistic value and rich aesthetic ideas and wisdom. Despite its inspirations and influences on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and artistic ideas, it also affects aesthetic feelings and thinking modes of Japanese people.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Zen aesthetics on Japanese traditional dyeing technology-the art of Yuzen dyeing patterns, and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aesthetic thinking and styles of Zen aesthetic, are conductive t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esthetic values of Yuzen dyeing.

Keywords:Zen aesthetics; Yuzen dyeing patterns; aesthetic intuition; empt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