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探究性预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探究性预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学,在教师的训练下一步一步靠近现成的答案;或者干脆将教师的答案死记硬背下来;再就是跟着教师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与方法。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被动性、强制性和简单重复性,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发展,它忘却了学生是有意识、有丰富灵敏的内心世界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活生生的人,使本该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的学习过程变得琐屑、平庸、贫乏与沉闷。

探究性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一、选择和确立探究专题

中段年级语文教材,从狭义上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综合练习。就一篇课文而言,预习的内容常规要求为: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部分词义,结合课后习题,初步掌握文章渗透的语言训练点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以上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不难达到。而让学生忽视的是,学生是否能自觉地感受文章中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够产生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自觉地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词汇,获得语言材料。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中选择和确立文章所蕴含的工具性或人文性的内容作为探究主题。

探究性预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探究。但它毕竟不同于科学研究,不是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深层次的、尖端的问题 ,而是探究一些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或是作为一项学习任务能真真切切呈现于学生面前的事物。从这一意义上讲,探究的主题并非是难以确立的,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以预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为例,且看学生是如何确立探究主题的。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预习前,学生所拥有的教材内容(或者称之为教学资源)只有课文(文字材料)一篇、插图一幅。翻开课文,学生首先被精美的彩色插图所吸引,其原因在于画面上那如同新月般两头翘起的小艇形象、金色卷发的船夫形象以及周围建筑物的独特风格,使得学生的眼睛为之一亮,继而产生了渴望了解的欲望与强烈的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学生通过细细地品读课文,再结合“学习提示”,初步确立了这篇课文的大主题是——威尼斯的小艇。在此前提下又确立了与之相关的几个值得探究的专题内容,分别为: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船夫怎样驾驶小艇;小艇在威尼斯起什么作用。这些探究的专题学生通过再次细细地品读课文,或许也能独立解决。但他们所能满足的并不仅仅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威尼斯在哪儿?这座水上城市究竟是怎样的?我好想亲眼目睹一下威尼斯的夜景,我好想去亲自坐坐威尼斯的小艇……由此可见,学生的探究主题是有发展性的,会随着探究过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充实,其心灵的感受也在不断地丰富。学生读着“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怪有意思的。”他们仿佛身临其境;“静寂笼罩着威尼斯,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如此优美的语句与意境,学生或许也能意会其中的几分韵味。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试着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有关威尼斯或威尼斯小艇的相关资料。

二、多方收集信息,探讨解决疑问的方法

在确定了相关的探究主题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如相关的阅读材料,有关的历史背景,还可以考虑从网络上寻找信息和资料为自己手头的探究服务。我们仍以预习《威尼斯的小艇》为例。上文所述,学生确立了“威尼斯城”、“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夜景”等探究专题后,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有关资料。学生首先把目光投向课外阅读资料,通过这种途径所获得的资料往往是少之甚少,甚至有可能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仍一无所获。学生继而求助于他人。教师就可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如提供录像资料,教他们学会如何利用网络。 学生饶有兴趣地点击关键词“威尼斯”、“威尼斯的小艇”,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赫然呈现于屏幕,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很有话讲。再回过头来学习课文,无论是兴趣,还学习效果,都提高了很多。

三、表达和交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学生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新《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自主与合作是一种辨证关系。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探究性预习所取得的成果如果不加强个体间表达、交流、合作,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片面性。因而,在探究性预习中,还应加入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不但汇报知识摄入的情况,而且还无意地包含了态度和情感的综合体验,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