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金与工夫茶结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金与工夫茶结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回到上海后从事创作和翻译。创作了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解放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巴金是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世瞩目,有口皆碑。

巴金很早就与潮汕工夫茶结缘。据已故作家汪曾祺《寻常茶话》所记:“1946年冬,开明书店在绿杨村请客。饭后,我们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几个人围着浅黄色老式圆桌,看陈蕴珍(萧珊)表演:濯器、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人喝了三小杯。我第一次喝工夫茶,印象深刻。这茶太酽了,只能喝三小杯。在座的除巴先生夫妇,有靳以、黄裳。一转眼,四十三年了。靳以、萧珊都不在了。巴老衰病,大概没有喝一次工夫茶的兴致了。那套紫砂茶具大概也不在了。”

然而,汪曾祺却没有料到,1991年,巴金先生已88岁高龄仍然喝了一次工夫茶。为巴金先生冲工夫茶者,是名闻中外的紫砂壶制壶大师许四海。许四海在成名前当过兵,所在部队就驻在潮汕地区。他对潮汕地区的工夫茶情有独钟,进而留心搜集工夫茶具,常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收集到民间老紫砂罐,到1980年复员回到上海时,随身带回大量壶类古董。后来他不满足于集藏,便到宜兴拜师学制壶工艺,终于成为当代制壶名家。

许四海是因为向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捐款而结识巴金老人的,巴老让女儿李小林泡茶给许四海喝。茶泡在玻璃杯里,且有油墨味(因巴金先生将茶叶放在书柜里),所以喝后,许四海表示下次来一定要给大家表演中国茶艺。一个月后,许四海给巴金先生送一只自制的仿曼生壶,还特地从家里带了一套紫砂茶具来,为巴金表演茶艺。巴金平时喝茶很随意,用的是白瓷杯,许四海就用他常用的白瓷杯放入台湾朋友送给巴金的冻顶乌龙,方法也一般,味道并不见得特别。然后他又取出紫砂茶具,按潮汕一带的冲泡法冲泡,还未喝,一股清香已从壶中飘出,再请巴金品尝,巴金边喝边说:“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又一连喝了好几盅,连连说好喝好喝。”(沈嘉禄《茶缘》)

由此可见,巴金先生至少饮过两次潮汕工夫茶,只不过前后相隔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