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资加速石油市场化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资加速石油市场化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刚刚转过2014年,山东省商务厅就召开了全省石油炼化企业座谈会,会上京博化工等国内知名民营炼油企业悉数到场,议题有关“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

2013年,国家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民营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即原油进口配额,这是石化领域市场化的又一重要突破。“山东地炼企业将成为此轮市场化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告诉本刊记者。随着改革的深入,将有更多民营企业获得与国有企业分食“石油蛋糕”的机会。

垄断政策持续松绑

自1999年,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我国将成品油产业链的主要经营权“特许”给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后,该行业便在政府部门牢牢的管制之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阻碍能源领域市场化脚步的,既有体制问题,还有政策问题,也有垄断企业的问题。眼下,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以上三方面打破三桶油垄断的迹象已相当明显。

2012年,国家向全社会资本放开的页岩气招标就是能源领域放开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能源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垄断解冻的事件。

2012年,发改委批准了由广汇能源修建我国首条民营天然气跨境管道。2013年,浙江天禄能源有限公司和舟山中际化工有限公司又分别获得了由商务部颁发的原油仓储业务牌照。此外,另一家民营企业新奥集团则获得发改委批准,允许其在浙江舟山建立首座民营LNG接收站。

即各部委后,打破能源领域垄断的利好消息在国家层面持续释放。2013年7月27日,在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2013年9月11日,国务院总理在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表致辞时也明确提到,在石油、能源开发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投资增长。10月10日,在商务部公布的2014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申请条件中,首次提到具有“经国家产业主管部门核准的使用进口原油的资质”也可申请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2013年12月,国务院还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指出,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资源开发、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等领域。

从目前情况来看,加速向社会和民营资本放开被几大石油公司垄断的上游油气资源;放开中游油气管道、原油成品油储备和LNG接收储运装置建设;放开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权,将成为此轮能源放开政策的主线。政策频出,已经凸显中央决心。

市场配置独具优势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中小民营企业在创新领域更具优势。“这一方面因为新领域法制、机制都不成熟,大企业现有的机制会阻碍个体灵活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新东西难免有个试错过程,但这个过程对于大公司来说并不适应”,韩晓平认为。

页岩气革命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十分热门的概念,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早在20世纪初,就已有人开始研究其技术,只是因其技术不成熟、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而始终未能实现商业化开采,据了解,在2009年之前有大批小公司活跃在美国页岩气市场,然而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因为页岩气的开发需要多开井、需要大量采气技术和管道的使用,这无疑将加大开发方的成本。“大公司在设备折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种高成本并不适合它们。”有业内人士说。

相比之下,小公司等人力成本都远低于大公司,而且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始终愿意给予这些小公司大量的投资,因此近一个世纪以来,页岩气概念一直是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话题。

直至2008年前后水平井技术等开始适用页岩气开采,并获得巨大的成功,使得过去无法解决的高成本问题得到解决,于是页岩气商业开采变为了现实。2009年12月,埃克森美孚宣布,斥资400亿美元收购页岩气开采商美国XTO Energy Inc公司。通过斥巨资直接获取页岩气技术。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则是民资企业的另一大作用。以炼油行业为例,在市场最为关注的“油源”方面,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和珠海振戎等少数几家央企拥有实质意义上的原油进口权。山东地炼虽然具备原油进出口资质,但却受制于进口配额和排产计划等政策因素的限制,开工率一直徘徊在30%-40%的水平。

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向有关部门和企业下发《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意味着山东地炼将在2014年获得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一位石油行业企业家表示,民营企业在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具有打破行业垄断,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在地炼企业充分参与石油市场竞争后,也可倒逼国有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能力。

开放领域逐步增加

我国自2002年以来,石油消费量从2.46亿吨增加到4.92亿吨,而同期欧洲和北美用油量却在下降。但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依然很弱。因此,建设中国的原油期货市场已经迫在眉睫。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张国宝表示:“国内现货市场垄断,主体缺乏是限制原油期货市场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再看饱受争议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人士指出,只有打破现行石油垄断体制,放宽成品油进口权,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才可能真正建立自由流通的成品油市场,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但更为重要的却是在哪些领域放开?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放开不是简单地全面放开,应该是比较理性,内外有别地,应该本着提高效率、增加稀缺能源供应的原则有序放开。记者了解到,以世界两大石油巨头英国壳牌、美国埃克森美孚为例,眼下,其仍然没有对中国开放市场。韩晓平说:“实际上应该是互相开放的过程,有一些领域开放了民资,就有可能引入了外资。”

韩晓平认为:“关键是创新领域需要民资,比如说石油的勘探开发,应该有更多的民资,因为中国现在缺油缺气,而天然气的开发最需要创新,而中小企业最适合搞创新。”“眼下,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小企业规模太小,而大企业在某些领域则过于强大,影响资源配置。”

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应该把国有企业拆分,这是另一种极端。韩晓平说:“改革是要分拆,但分和拆是两回事,应先把业务拆开,然后再对资产股权进行分离。”据了解,美国的民营石化企业往往实力强劲,不能跟中国的民营企业同日而语。他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扶植,把他们做大做强,充分参与竞争。”

具体到个别行业,哪些应该放,放到什么程度?原则只有两条,一是能让市场决定配置资源,二是能提高效率。不管怎样,如果能进一步允许民营企业获得原油的勘探、开采的许可,引入竞争,必将促进全行业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