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塞中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人类发明葡萄酒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酒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喜庆节日它是烘托气氛最好的助剂;重要场合它是彰显身份和修养的最佳帮手;浪漫晚餐它是表达爱意的最忠实话筒……但是,你在享受葡萄美酒带给你的愉悦时,有没有想过,你杯中的1982年份的拉菲为什么在时隔20多年后还能如此地沁人心脾?葡萄本身赋予的筋骨自然是一大原因,可如果没有品质优良的酒塞的保护,恐怕再刚强的筋骨也要被时间的脚步碾得粉碎了吧!如果将葡萄酒比喻成一朵绚丽无比、人见人爱的交际花,那酒塞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忠实的、称职的护花使者。
小小的酒塞伴随着葡萄酒一起沉睡,一起成长,走过了上千年的时光,它的材质从最初的土质漆器演化成如今的繁复多样、形状各异,酒塞已经不仅仅是葡萄酒的附属品,它引发了各界人士对其品质的争论,而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也开启了酒商间的“酒塞之战”。当你打开一瓶葡萄酒时,就如同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那本来已经静止的、被封住的时间重新开始流淌,伴随着诱人的酒香,静静地向世人讲述塞中的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日炎炎的午后开启一瓶葡萄酒,在酒塞中寻觅曾经的土壤、阳光、雨水以及酿酒师的汗水和微笑,听一听酒塞的故事。
酒塞,葡萄酒的守护神
王 超 李景明
你可能还不知道,酒塞的出现并不是和葡萄酒同步的,只能用“亦步亦趋”来形容酒塞和葡萄酒发展的关系。酒塞,如同葡萄酒的守护神,和沉睡的美酒一起静静地走过了几个世纪,直到今天。
历史中的酒塞
最初的葡萄酒是放在陶罐中储存的,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出的公元前3000年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的土陶罐。可见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空气对葡萄酒的危害,也可以推测,当时专门的葡萄酒塞还没有出现。随着人们对葡萄酒的喜爱日益增加,只能在葡萄采收季节才能喝到葡萄酒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将葡萄酒储存起来留到以后再喝”的想法促使了最原始的酒塞的诞生。最早被用来作为葡萄酒壶和酒罐的瓶塞可能是火漆或者石膏,这类酒塞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时开始被广泛使用,当时的人们甚至懂得在葡萄酒表层滴撖榄油(类似于现在的充氮气或高度酒精添桶)来延长酒的保存期。
有人说过,历史是众多偶然因素的堆积,将这个观点用在软木酒塞的发明史上恰如其分。人们偶然发现落人石臼后破碎的葡萄可以在几天后产生一种香气四溢、令人饮之忘忧的液体;偶然发现这种液体在密闭的罐子中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偶然发现(有时)这种液体保存时间越长,味道就越好;偶然发现一种橡树皮柔韧吸湿富有弹性……当时的人们很难说清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但这并不妨碍拥有非凡智慧的人类从其中发现规律和联系,于是这一系列的偶然,最终促成了木质酒塞被发明的必然。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就开始用木塞来塞住葡萄酒壶,这样既可以延长酒的寿命,又比较简单易得,于是这种方法就在希腊流传开来。在他们的带领之下,罗马人也开始使用这种木塞,并用火漆封口。
但此时的木塞并没有取代火漆和石膏成为葡萄酒塞的首选,因为随着软木塞的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来酒塞是为了更好地保存葡萄酒才被发明出来的,但有一部分葡萄酒在用木塞封口储存一段时间后反而出现了腐败变质等问题,久而久之,人们便断言,这种木塞不适合用来作储存葡萄酒的瓶塞。其实,导致葡萄酒败坏的“罪魁祸首”不是木塞本身,而是寄生在木塞上的细菌。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灭菌、消毒的技术,所以,不能完全消除木塞表面及内部的寄生物,当木塞接触到葡萄酒后,木塞上的细菌就会进入到葡萄酒中,从而引起葡萄酒的腐败。除此之外,当时盛装葡萄酒的容器并没有统一的规格,或罐或桶、或瓶或壶,而当时制作酒塞的技艺也没有高超到可以应付各种口径,各种器形的地步,所以器形的不规则,也成了木塞难以推广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由于以上的种种弊病,到中世纪时(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木塞已经被舍弃,那时的人们将布扭成麻花状后塞住瓶口,或直接用布包裹(也有用皮革当做瓶塞的),然后在外面封上一层蜡以确保良好的密封性。直到17世纪时,葡萄酒瓶的发明,又给了软木塞重登历史舞台的机会。这其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当时对于葡萄酒塞人们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与软木塞演绎着PK赛的毛玻璃塞。在那时,葡萄酒瓶还属于新生事物,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酒瓶层出不穷,于是不同形状的毛玻璃瓶塞应运而生,以便最大限度地契合不同瓶颈的酒瓶。如果放在今天,这将是一种更为优雅、高贵的选择和象征,但不幸的是这个创意“生不逢时”――这种瓶塞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要想打开塞着毛玻璃塞的酒瓶,除了将瓶子从颈部打碎之外,别无他法,越是需要长时间储存的陈酿型好酒越是如此!在那个玻璃造价十分昂贵的时代,这种毛玻璃瓶塞虽然也被使用了很长时间,但终究增加了葡萄酒厂的成本和消费者的开瓶难度(试想,宴会上侍者在为每一位来宾倒酒,而那个陈年的好酒竟然装在一个尖锐有如匕首的碎玻璃瓶中,真是大煞风景),因此毛玻璃塞最终还是被历史淘汰了。这时,软木塞开始展现出它的巨大优势:柔韧和廉价!正是最早的这个特性使人们将视线定格在它身上,杀菌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战胜了对它的恐惧,最终软木塞确立起了它在葡萄酒塞中的霸主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属于软木塞的应用历史也只有300多年。
千锤百炼出好塞
我们所说的软木塞,其实它来自于一种独特的被称为“Quercus”(栓皮栎)终年常绿橡木的树皮,这也许就是很多时候它被称作橡木塞的原因吧。但是,无论从结构、外观到性能和作用,它都有别于我们贮酒陈酿用的橡木桶橡木。这种橡木树生长缓慢、不仅需要大量的阳光,还需要低降雨量和高湿度的完美结合,所以只有地中海西部某些地区,例如葡萄牙、西班牙才能满足它生长的条件。
说软木塞是树皮做的,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有句话“人怕打脸,树怕剥皮”,树木就靠着树皮维持生命了,为了做瓶塞而剥了树皮,这不是典型的“竭泽而渔”吗?其实不然,这种橡木有两层树皮,新的内层树皮不断生长并替换老树皮,就像蛇蜕一样,因此外层死掉的树皮就可以在不伤到树木的情况下被剥去。但是只有树龄达到25年时才能对树进行第一次收获、9年后再次进行收获,因为这两次收获的橡木在大小和密度上都很不规则,因此不适合用作葡萄酒瓶塞,只有等到第三次收获(这时树龄已超过50年了)才能获得适合做葡萄酒瓶塞的材料。这样算来,一棵
橡木一生中通常可有13~18次有用的收获。接下来的木塞制作过程只能用“艰辛”来形容了:长达6个月的风干;1个多月的反复浸泡、摊晾(使其平整);纯手工的打孔、修整;多次的清洗、消毒;严格的等级归类;图案和字体的印制;木塞的表面喷涂硅树脂、石蜡或树脂等等。如此繁琐的工序就只为了得到一支小小的木塞,生产者们却乐此不疲,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橡木塞对葡萄酒的重要意义了。
不同种类的葡萄酒所需的酒塞也不尽相同,这其中差别最大的就要数香槟(起泡酒)塞了。软木塞最早是被“香槟之父”――唐・佩里侬(Dom Perignon)修士引入到香槟产区的,用以替代当时用的麻屑酒塞,以便使酒中的气泡保存更长的时间。香槟酒瓶内的压力很大,相当于车胎内压力的3倍大(每平方英尺承受90磅的压力),这样大的压力自然对瓶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香槟酒的瓶塞形状有如蘑菇头,要比普通的葡萄酒塞粗壮得多,而且在酒塞的外面套上铁丝网扣,以使酒塞能够牢靠固定在瓶子里。其实早在17世纪,酿酒师们想出了用绳索固定瓶塞的办法,开始效果很好,可没过多久,酒塞就被一个个顶了出来,后来一个偶然的发现才使人们恍然大悟,原来是老鼠咬断了固定酒塞的绳索,酒窖中的香槟便自己开瓶了。所以到1900年,一位名叫雅克布松(Jacobsson)的酿酒师发明了用铁丝紧固香槟酒瓶塞的方法,从此老鼠再也无法胡作非为了。
新型酒塞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好像重点全在橡木塞上了,但你绝不要认为在葡萄酒界就是橡木塞在“一超独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型酒塞开始出现,对橡木塞的霸主地位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究其原因,还是橡木塞自身的局限性导致的。因为橡本塞在被塞入酒瓶之前要进行清洗和杀菌,如果杀菌不彻底,又或者是清洗液中含有氯化物,那就麻烦了。闻之如湿纸板味道的“木塞味”(Cork Taint)随时可能会光顾你价值连城的美酒。随着各种材质新型酒塞的出现,橡木塞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但即便如此,短时间内其他材质的酒塞仍很难撼动橡木塞在葡萄酒界的霸主地位。因为橡木塞俨然已经成为了葡萄酒文化的一部分,在葡萄酒迷的眼中橡木塞之于葡萄酒就好像刀叉之于西餐一样,你可以用筷子夹着牛排吃,但请不要抱怨别人笑你。对于葡萄酒迷来说,开启软木塞似乎已经上升到了一种神圣仪式的境界,那种开瓶前的兴奋与期待绝对是“吱吱”拧开旋转瓶盖无法替代的。“啵”的那一声带来的愉悦和欢畅也是任何其他替代品所不能赋予的,因为对一支葡萄酒的品味和欣赏正是从那“啵”的一声开始的。
作为葡萄酒的守护神,酒塞在极力延续酒的生命,保证它青春永驻;作为葡萄酒文化的象征,酒塞在默默传递着酒的信息,以使它流芳百世;作为一件工艺品,酒塞又包含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这就是酒塞,平凡而伟大!
酒塞之战
邱迪文
自从玻璃制造术被普及、玻璃瓶被广泛用于收存葡萄酒以来,酒塞就成为葡萄酒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它烦扰着葡萄酒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小小酒塞既可以使瓶内的葡萄酒增色添香,也可以使它变质变味,似乎掌控着成品酒最后的成功与失败,迫使人们至今还在寻找完美酒塞的路途中努力和奋斗着;葡萄酒塞常常仅有几到几十美分的价格,不过却蕴藏巨大商机。每年全球要消耗约150亿个软木酒塞,使得小小酒塞成为不少商家的必争产业。在没有硝烟的葡萄酒战场上,瓶塞之战已经拉开帷幕。
软木塞面临的挑战
介绍软木塞的文章不少,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软木塞是由栓皮栎(Quercus)的树皮制成。栓皮栎树皮平均9~10年才能剥一次,所以资源有限。它主要产自地中海沿岸的7个国家,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主。世界上其他国家虽然可以种植栓皮栎却很难保留其品种的特性,不能再现厚厚的树皮,所以这些国家的栓皮栎也就失去了最宝贵和实用的价值。
虽然早在公元前500年就已经开始使用软木塞封住容器,但是软木塞有规模地用于密封葡萄酒才不到300年的时间,是在玻璃瓶被普及和广泛地用于储存葡萄酒以后。由于软木塞有着良好弹性和密封性、透气、防腐防水和经久耐用等优点,使得它成为葡萄酒界使用最普遍、历史最悠久、效果最好的密封材料。软木塞还有另一优点是可以自然降解,符合环保理念。
不过多年来,用软木塞封存的葡萄酒有时会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气息,如药味、霉味等怪味,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这就是众所周知的酒塞污染或软木塞污染(Cork Taint)。困扰了葡萄酒界多年的软木塞污染在1981年被瑞士科学家唐纳先生(Hans Tanner)解译,找到了其背后的元凶,主要是细菌污染产生的化学物质三氯茴香醚(2,4,6-Tricloroanisole)的化学物质,简称TCA所造成。遭到TCA污染后很短时间内就会冒出来气味。尽管低浓度时,这种味道和橡木味很像,但只要浓度稍高,这味道就会使你几千块钱买的葡萄酒闻起来像发霉的纸板,并且这种气味的嗅觉阀值极低,当其含量达到一万亿分之四时,人的鼻子就能闻出来。极微量的TCA就足以导致葡萄酒变质,打个比喻就是1克提纯的TCA有可能毁掉全中国所产的葡萄酒。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使用橡木塞的葡萄酒中有3%~5%的会产生“木塞味”,这种情况不管在贵酒还是在一般价位的酒当中出现的机率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大约每20瓶葡萄酒中就会有一瓶是受TCA感染的,这个数字不禁让我们有些担心,如果是平价的葡萄酒还可以接受,可是如果我们购买的一瓶顶级酒庄的葡萄酒也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实在是一件让人十分倒胃口的事情。
其实,唐纳先生当时另一重要发现是鉴定了含氯的漂白水是引起软木塞污染的重要物质,因为它里面含有细菌生成TCA所需要的氯元素。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缺乏软木塞替代品,也由于软木塞界的强大垄断地位和不思进取的态度,这一重大发现并没有被软木塞的制造商所重视。含氯漂白水漂洗软木的操作方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90年代初才逐渐停止使用,也使这一时期的软木塞污染呈现加剧趋势。
所以,面对软木塞资源匮缺和木塞污染影响葡萄酒品质等问题,人们不得不努力开始寻找替代软木塞的封瓶材料,软木塞一统天下的局面受到严峻挑战。
螺旋瓶盖的复兴
“复兴”一词顾名思义是原来就已存在或出现过,只不过被“遗忘或冷落”了一段时间,现在又成为热门。也许确切地讲,螺旋瓶盖的“复兴”这种形容只能用在葡萄酒界,因为螺旋瓶盖自发明以来,在很多饮品包括烈酒等的使用率一直是保持增长,维持良好记录。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盖乐(Gallo)酒厂应该是第一个使用螺旋
瓶盖的葡萄酒厂家。主要是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因为金属螺旋盖比软木塞便宜不少,所以盖乐酒厂的螺旋瓶盖都用在廉价的葡萄酒上,也许这也是人们将螺旋瓶盖与廉价葡萄酒相联系的最早根源吧。虽然后来有个别国家的个别葡萄酒厂效仿使用螺旋瓶盖,但不可否认,螺旋瓶盖始终没有在葡萄酒界得到认可。更有趣的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盖乐公司为了改变其出产大量廉价葡萄酒的形象又取缔了螺旋瓶盖,改回使用软木塞。
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有对螺旋瓶盖和软木塞的对比研究,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螺旋瓶盖的对比研究等,但是真正大规模和设计完善的对比研究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研究院(Australian Wine Research Institute)于1999年开始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这项研究在进行到18个月的时候公布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虽然研究还在继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它肯定了螺旋瓶盖在抗氧化、消除软木塞污染和保持葡萄酒年轻化等方面的作用。这结果仿佛是给葡萄酒生产者,特别是澳洲和新西兰的葡萄酒庄注入了兴奋剂,使得螺旋瓶盖被不少生产者所采用,其增长幅度惊人。截至2006年,螺旋瓶盖在新西兰的占有率从2000年的几乎为“零”增长到90%以上,澳大利亚则达到50%以上。其他葡萄酒出产国虽然没有这样敢于革新,但螺旋瓶盖的占有率也呈全面上涨的趋势,螺旋瓶盖的复兴似乎已成为了定局。
螺旋瓶盖真那么好吗?
不可否认,螺旋瓶盖作为一种现代、安全、低成本的产物,近些年已被广泛应用于葡萄酒界。与传统软木塞相比,螺旋瓶盖的密封效果好,能够隔绝空气,防止葡萄酒被氧化,使葡萄酒长久保留果香和远离TCA污染,有效减少由于酒塞污染给葡萄酒业带来的损失。不过,近来人们发现螺旋瓶盖也不是理想中完美的葡萄酒塞,因为用螺旋瓶盖密封的葡萄酒有时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硫化物的味道。在2006年国际葡萄酒大赛(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上,对9000多瓶螺旋瓶盖葡萄酒的检测表明,大约2 2%的螺旋瓶盖葡萄酒存在硫化物干扰问题。一些研究也显示,硫化物干扰问题在长时期储存葡萄酒时可能更为突出。
软木塞与螺旋瓶盖有个最大的不同是软木塞通气,可以允许极微量氧气进人瓶内,这一过程对中和硫、降低硫化物的生成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螺旋瓶盖不具备该功能,因此长期储存的葡萄酒可能会产生硫化物的恶臭气味。所以,螺旋瓶盖虽然成功去除了木塞污染,但也带出了自身的问题。更何况微量氧气辅助装瓶后的葡萄酒陈化被认为是葡萄酒陈年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葡萄酒变得更复杂更可口的先决条件。所以,螺旋瓶盖在需要长久陈放的葡萄酒,特别是优质红葡萄酒的使用上受到很大阻力和排斥。
近些年来,多个研究所和葡萄酒庄都发表了对软木塞和螺旋瓶盖的长期对比研究结果,虽然结果存在一些出入,但总的趋势认为:螺旋瓶盖使酒保持年轻、清新和充足的果味,而传统软木塞更适合葡萄酒从年轻到成熟的转变。到底选择哪种酒塞就要看酒庄所产的酒是哪种类型了,是清新活跃果香丰富的葡萄酒,还是浓重而复杂多层次的适合长久陈放的葡萄酒。
选用螺旋瓶盖时也不得不考虑一些消费观念,因为有些消费者认为螺旋瓶盖不环保,有违葡萄酒的传统。有些消费者至今还将螺旋瓶盖与廉价葡萄酒相等同,认为高端好品质的葡萄酒不应该使用螺旋瓶盖。2008年美国《葡萄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杂志展开了一项对螺旋瓶盖接受度的调查,截至2008年7月底的结果显示:认为螺旋瓶盖在葡萄酒界大有作为的人数仅占39%,将近47%的人认为螺旋瓶盖只适合于新鲜和趁低酒龄饮用的葡萄酒类型,约13%的人是软木塞的铁杆拥护者。由此看来,未来螺旋瓶盖取代软木塞的可能性还是微乎其微的。
多姿多彩的酒塞世界
常饮葡萄酒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其实葡萄酒塞远不止软木塞和螺旋瓶盖这两类,即使是软木塞也可以分为天然软木塞、聚合塞和复合塞三类。
天然软木塞是直接从栓皮栎的树皮钻样制成,但资源有限且价格较贵。聚合塞是用软木颗粒与黏合剂混合加工而成,号称具有可以避免TCA污染和兼容天然木塞的特点,且价格低廉,所以发展迅猛。但是聚合塞的密封性能较差,瓶贮时间过长会增加酒液外漏和空气通透性,使葡萄酒的氧化和老化加速。稍后出现的“复合塞”实际上是聚合塞加天然软木塞的复合体,是在聚合塞的两端各自贴有一片自然软木,所以又名“贴片软木塞”,其质量与所用自然软木贴片的品质有很大关系,也同样存在着软木塞污染问题。
另一大类葡萄酒塞是高分子合成塞,又名“塑料酒塞”,虽然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不过却直到90年代中期出现新型塑料,改进了以前缺乏弹性等品质问题后才赢得一定市场。不过比起其他的葡萄酒塞材料和类型,塑料酒塞是最早引起人们注意和重视的。塑料酒塞的意义不只在于是新发现,而在于打破了软木塞的垄断地位,使传统的软木塞制造业意识到了挑战,同时也开启了人们寻找完美酒塞的新思路。
2002年,一名德国医生受到医用药瓶启发开始研发玻璃酒塞,并在2004年正式投入生产,目标是针对高端葡萄酒市场。2005年的销量为14万,到2006年激增为2千万,涨幅强劲,但主要在德国使用,世界的其他地方很少见到。
将葡萄酒塞的介绍写到这里,似乎可以止笔了。正如世界上很难有完美事物存在一样,完美酒塞的出现似乎还遥遥无期。人们还在寻找完美酒塞的道路上努力和奋斗着。不过,换个角度看,也许正因为有不完美酒塞的存在,正因为有着种种可能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才使我们每喝到一瓶保存良好完美的葡萄酒时会感到格外的欣喜和幸运,会格外地珍惜和记住那不可多得的美好经历。
小酒塞上的大名庄
李景明
即使你不是一位资深的葡萄酒专家,也一定知道一瓶好的葡萄酒需要一支好的酒塞来守护。你可能总在专卖店、或自家的酒窖里面摩挲着一瓶又一瓶心仪的美酒,欣赏着它独特的酒标和图案,但是你不一定注意到,开瓶后被你嗅过、扔掉的瓶塞上面,依然有着大乾坤呢!记住啊,收集瓶塞与收集酒标具有同等的乐趣呢!不信?就请你来看看小酒塞上的大名庄!
拉菲酒庄
拉菲酒庄在1855年波尔多葡萄酒庄评级中独占鳖头,名列四大一级酒庄之首。在拉菲酒庄酒塞的侧面印有醒目的文字和标示,其中一面印有年份,当我们打开酒塞后可以与酒标上的年份对照。在标有年份的同一侧还印有“PAUILLAC-MEDOC”――酒庄的所属产区,表明该款葡萄酒产自法国波尔多梅多克(Bordeaux Medoc)
产区的波亚克小产区,所有的字母全是大写的形式。而在酒塞的另一侧印着著名的拉菲酒庄的图案,并在图案的四周写着“GRAND VIN CHATEAU LAFITE”,以及这个令人敬畏的家族名称“ROTHSCHILD”。虽然不同年份的拉菲酒塞有所不同,但也都是大同小异。因此,我们也可以从酒塞上辨别出拉菲的正牌葡萄酒的真伪。
拉图酒庄
“Latour”本意有“塔”的意思,这与拉图酒庄的标志是一座塔不谋而合,这座塔就是圣朗贝尔塔(Tower of Saint Lambert)。相对于拉菲酒庄的酒塞来说,拉图酒庄的酒塞显得有些复杂。在酒塞的顶部印有酒庄的标志性图案,但是不同的年份也有着不同的设计。例如,1971年的酒塞的顶部只印有字母,而不是图案;而1999年和2002年的酒塞上印有的图案也与其他年份有所不同,在每个塔的上面都有一只狮子骑在上面。除了这两个年份之外,其他年份的塔都被一个圆圈包围。
拉图的酒塞一般在一侧印有酒庄的标志――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骑在塔的上面,显示出王者的凤范。而1971年的酒塞侧面图案同样有所不同,图案上塔的尺寸比其他年份小,狮子的样子也与其他年份不同;而2002年塔的图案的线条显得简略了许多,狮子的形状也有所差别。在酒塞的另一侧印着葡萄酒的年份。同时,在酒塞的四周印着酒庄的名称――“GRAND VIN DE LATOUR”,也都是大写字母。
玛歌酒庄
玛歌被称为波尔多葡萄酒的女王。与前两个酒庄的酒塞相比,玛歌酒庄酒塞的设计显得相当简约。玛歌酒庄的木塞顶部没有印任何数字或者图案。在酒塞的一侧印有葡萄酒的年份,年份的一边印有“IER GRAND CRU CLASSE”,另一边印有“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在酒塞的另一侧印着玛歌酒庄的图案和酒庄的名称“cHATEAu MARGAUX”。这种简约的设计更凸显了葡萄酒女王与众不同的气质。
木桐酒庄
说起木桐酒庄,就势必会让我们想到木桐酒庄富有创造性的酒标。从1924年开始,木桐酒庄每年都会邀请一位设计师为木桐酒庄设计个性化的酒标,酒庄也在这些酒标的帮助下声名鹊起,有些人仅仅是为了收集这些酒标而到处寻找木桐酒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与酒庄的酒标比起来,木桐酒庄的酒塞设计显得“低调”得多。
木桐酒庄的酒塞的顶部几乎都印有葡萄酒的年份,但与其他酒庄不同的是,年份的周围并没有用圆圈包围,仿佛代表着木桐酒庄无限光明的前景,没有沉疴的束缚。在酒塞的一侧同样印着葡萄酒的年份,年份上面标着“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的字样,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和1989年的酒塞侧面的年份和字母被包围在一个方框之中,其他则完全采用开放式的形式。在酒塞的另一侧,印着木桐酒庄的图案,1984年和1987年的图标是一个皇冠,代表的木桐酒庄至高无尚的地位,其余年份的图标是酒庄的双羊图案。
欧宗酒庄
欧宗虽未位列波尔多五大酒庄,但其顶级品质早被收藏者所认可。欧宗的酒塞最醒目的应该算是酒庄的名称了,除了1993年份上印刷的是“CHATEAU AUSONE”外,其余年份都只印着“AUSONE”。而在酒塞的另一侧印着葡萄酒的年份,虽然字体不大,但却依然醒目。年份的一边写着“SAINT-EMILION”标示出产自波尔多的圣埃米利永小产区。除了1993年的年份周围用方框包围外,其余年份都没有框框的出现。
白马酒庄
白马酒庄的酒塞顶部有些印有年份,例如,1994年、1995年、1999年等,有些则是空白一片,如1982年、1986年和1989年等,又有一些年份的周围被圆圈围绕,如1994年和1995年。酒塞的一侧非常清晰地印有葡萄酒的年份,字体较大,十分醒目。年份的一侧印有酒庄的名称“CHATEAU CHEVAL BLANC”。喝遍波尔多,可能就属白马酒庄的酒塞最简浩了,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留下的空白仿佛就是为了让你去无限地扩展白马丰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你不是专业的葡萄酒收藏者,酒塞上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案信息会使你感到迷惑不解。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就把它当成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好了,它能在你享受美酒之前带给你欢乐。岂不是已经实现了酒塞的终极目标?这些酒塞的设计朴素而简洁,大气又不失精美,而且还完整地介绍了酒庄和葡萄酒的信息,真可谓方寸之间,已有天地。从这些名庄对待酒塞的态度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一支酒塞承载了多少东西,说它是葡萄酒文化的载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