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我国农村金融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存在已久。农村金融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在指出农村金融现状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了成因分析,最后提出了改善这种局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不足;金融抑制;对策

一、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

(一)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供给主体方面由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组成。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用社。非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合作基金会、私人钱庄、私人借贷、合会和高利贷。

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最大的涉农商业银行,一直作为我国农村信贷资金供给主体。2000年商业银行撤并、上收基层机构。四大行包括农行在内纷纷取消了其在乡镇的网点。随着近期中国农业银行的IPO,四大行已经全部上市。这使得农业银行的“支农性”作用更加减弱,商业性性质更加突出。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粮棉油等主要农副产品收购和储备供应资金,促进农副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保障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二是为农村公共利益和公共项目提供有限的贷款。例如为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扶贫工程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等。现在其业务也仅仅局限于第一方面特别是粮油收购业务。中国农村信用社最初运用合作金融的思想建立起来的。这就是产权不清问题的由来。再加上抵押、担保等出于自己资金安全的措施,更把农民排斥在贷款人群之外。虽然在形式上我国己经初步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金融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三足鼎立”的农村金融新体系,而实际上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却非常有限。在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是指社会中不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发生的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虽然国家法规命令禁止,各地非正规性金融机构仍是层出不穷,并且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很大份额,成为金融监管的“灰色地带”。

(二)农村金融产品结构单一

基础行金融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银行、证券、保险。对于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讲,金融只是存款、贷款业务。农村金融中间业务基本上处于缺位状态。乡镇企业开立企业账户、现金转账等服务农村金融机构根本不予以提供。更不用说股票、债券甚至是其他衍生金融产品了。农村地区闲散资金运用渠道单一,缺少购买国债、股票等投资增殖的方式,部分富裕农户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剩余资金很难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成因分析

(一)农业的经济环境

1、农业具有外部性

农业作为“安天下”的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农村产业存在外部性问题。首先,农民收入增加会使得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我国经济更加有活力。农村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其购买力相对下降,最终使经济发展停滞,使社会总效用下降。其次,农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上。第三,农业带来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的提供。生态环境及景观功能也是一种公共物品,农业则在对这类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草原、林地、森林、绿洲、湖泊、耕地等景观的无偿提供就是农业外部经济的典型例子,它们对净化空气、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社会公众也因此而无偿获益。农村产业有比较强的外部性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农村金融存在外部性。

2、农业是弱质产业

农业是风险大、收益低的传统产业。一方面,农业风险主要表现在不可抵御自然灾害,大面积的病虫害和市场风险等。,保险公司在商业化经营中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农业保险险种少、保额低、业务覆盖范围狭窄,涉农产业防灾避险能力十分低下,保险对农村经济的风险补偿作用几乎丧失殆尽。由于未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和缺少国家财政政策扶持等多种原因同时,另一方面,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具体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技术和农业服务技术落后,这些也导致了农业的低收益行。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这就决定了农业贷款较其他商业性贷款具有更大的风险,而我们又缺少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办法,因此,客观上削弱了农村信贷人员的营销积极性。

(二)金融抑制

所谓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在内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在金融抑制下,因为存款的实际收益很低,所以储蓄很低,由于银行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低的实际贷款利率吸引那些低收益和低风险项目,对生产性项目或高风险项目来说,要么得不到贷款,要么借助于信贷配给,而银行只能选择安全项目,从而使风险降低,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很难得到银行信贷,只好求助于非正式或场外市场,这样非正式的信贷市场就会产生。这种抑制表现为金融供给方面的抑制,主要是对正规金融的限制和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压和利率管制。利率管制对银行存贷款上下限都有严格的限制,即使允许农信社根据风险水平上浮贷款利率也只是很有限的幅度。这也是我国为何正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非正规金融收到扭曲的根源所在。

三、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首先农业的外部性和弱质性,针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强调政府对农业的责任,政府有必要在外部性的产业上予以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得到金融抑制是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本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着手。

(一)放松进入门槛,鼓励民间金融机构

从长远看,必须放开农村的资金市场,发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迫使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引入多样性的金融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和其他民间自发的金融合作组织。鼓励成立民间金融机构,可以是民营银行、合作银行也可以是信用合作社或合作基金会等,使不同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之间出现良性竞争的局面。竞争能够带来效率,扩大金融服务供给,促进金融机构按照服务产品进行成本定价。这样才会存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

政策性金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世界各国普遍运用的重要支持手段。如前所述,我国目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的功能作用发挥不好,远未达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我国目前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鉴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具有交易成本高、风险高的特点,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难以完成,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推动。国家应整合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区分国家必需的财政投入和国家予以补偿的财政投入。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应该重新定位,致力于: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严格监管防止支农资金外流。

(三)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为农村金融发展培育良好的经济环境

健康的金融机构、良好的金融秩序,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包括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稳定的经济政策。农村金融问题实际上是农村各方面问题的综合反应,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的“非农”偏好,需要政府、金融和财政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中,杜绝政府参股或干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种植及养殖。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全面搞活农村经济,以释放农村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潜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8.

[2]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2).

[3]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底聪慧(1987―),女,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2009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