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素质教育 提升就业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素质教育 提升就业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的今天,素质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综合实力、提高就业能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素质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入手, 说明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素质教育;就业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239-02

教育以引导人的发展为宗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自然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追求。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为了使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更具竞争力,尽快实现就业或创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出发点,重视人的素质,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本体功能,以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

一、素质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下,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影响相结合,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就业或创业,靠的正是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大学学习阶段,正是大学生为就业创业作好各方面准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强化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能力、强烈的创新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大学生顺利就业,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较为常见的几种定义有: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在内容上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也有人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素质群。它首先是一系列能够适应就业的素质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综合素质;其次,它是通过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可以塑造和培养;再次,它是一种与包括道德素质、团队精神等。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共同的责任。提升就业能力也是解决社会就业难的一个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积极搭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但对就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缺乏系统性培养,使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就业能力,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而造成“就业鸿沟”的形成。因此,笔者认为,高等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就业能力的系统性培养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以下笔者将就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学生,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来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从主观方面看,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观、就业观、创业观及诚信素质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而思想道德素质又居于灵魂和核心地位,因此,加强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道德实践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优秀的品德素质,是一个人最基木的素质和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道德内化”的积极作用,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的发展过程。在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中,要把立足点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帮助学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都鞭策自警”,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2.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走向成功、迈向辉煌的基石。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这方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承担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要成才,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还必须要有团队精神、有协作意识,要善于与他人合作,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更好地吸收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精髓,在学生时代应该积极参加校、系、班的各种集体话动,假期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吸收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精髓文化。

3.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起码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精力放在干事业上,为企业出力,与企业共创业、共度难关。只有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出来,才能引导单位走向辉煌发展之路。担任学生干部和党员的毕业生常常被用人单位优先录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比普通同学有更强的责任感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4.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实干者,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鹜远、眼高手低的庸人之辈。许多企业人士认为精明可以赢得一时利益,但要干大事,还要脚踏实地,努力耕耘,成为实干家”。

5.加强诚信教育。当前,很多学生为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站稳脚跟,在个人求职简历上包装过火,编造各种子虚乌有的荣誉证、资格证和学习成绩,杜撰那此毫无根据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干部履历。而另外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单方利益,擅自撕毁就业协议,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学校的声誉蒙上了阴影,对学校的学生就业产生巨大冲击。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日常管理和对外宣传方而增加更多的投入,建立健全诚信档案和学生信用网上查询。

(二)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在信息社会里知识的更替速度加快,要使自己对某项工作能得心应手就必须做到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作为即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活跃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并且要懂得如何学习,拓宽学习面,充分利用好书籍、网络等各种学习途径

1.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及人才培养方案。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每种专业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对不太紧缺的专业可以隔年招生或停止招生。同时还应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调整课程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注意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高素质、强能力、会创新、能创业的学生培养探索“合格+特长”的培养模式,即要求学生在主修专业课程合格基础上,选修一门以上的特长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与社会需求合拍,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

2.以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以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落实是实现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始终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综合性,培养的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在保证各专业核心课程的条件下,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坚持每年进行市场调研,客观分析市场需求,把市场需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三)培养适应性的实践能力,增加大学生就业机会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大学生走向具体工作岗位,不管是从事基础研究,还是从事行政管理规划设计、产品开发、营销策划、教育教学等工作,都是在做事。所以,高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事,从而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或适应性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事业成功与否,影响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现代社会是不断变革的社会,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作为当代大学毕业生,适时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显得特别重要。个人对他所处的环境不适应,就很难有所作为;反之,就能以更短的时间、更少的代价融入社会。因此,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而不是抱怨环境、抱怨社会。作为高校本身,要加强与外部社会的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聘请用人单位的各类人才作为兼职导师,通过社会实践供需见而会、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总之,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根本出路在于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改革,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是促进学生的全而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措施和手段。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通过素质教育改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认识,增强人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的信心,指导高校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康冰. 翻译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主义语境阐释[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5):167-168.

[2] 王欢. 拓展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6,(3):79-82.

[3] 夏金元,胡小平. 试论思想道德素质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6,(1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