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别给自己贴上“初老症”标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别给自己贴上“初老症”标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初老症”一词引起广泛共鸣,有人还列出其50个特征,对照后不少人惊呼自己“八九不离十”。

6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初老”

“初老症”一词源自台湾一部电视剧,意指在生活和工作的重压下,人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心态消极,并且身体开始出现衰退迹象。不少认同“初老症”者,甚至将其看作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病种”。

“怕老”,是人们的共同心态,但随着90后甚至00后活跃于社会,很多年轻干练的“白骨精”也开始感叹自己“老”了。 心理学中要判断一个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力是不是真的退化,需要专业的测量工具和严格的诊断标准,不能仅凭一两条模糊的描述就妄下结论。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看,“老”有两个特征:

人格上的变化。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荣格认为,人的前半生偏重于重视外部世界,好活动、爱交际,也就是偏重“外倾性”;而后半生则更重视主观世界,个体的发展更多表现出“内倾性”的特点,对自我有更深的思考。也就是说,“老”的一个特征就是变得更加内敛。

认知功能的退化。这是“老”的主要表现,如视、听觉逐渐衰退、加工速度变慢、运动灵活性和记忆力有所减退。由此还可能会给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出现挫折感和失败感,甚至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

“初老”是“初成熟”的表现

很多自认为有“初老症”的人常常将原因归于压力过大,但如果仔细分析那些“初老症”症状就会发现,“初老症”其实更多的是“初成熟”的表现。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发展阶段,其中25~50岁被称为“成年中期”,这个阶段的个体需要实现“繁殖感”、体验“关怀”。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渴望关怀下一代,开始对家庭和子女有深深的责任感,强烈希望能给下一代创造出好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

在这一阶段,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还要承担社会工作,所以这是一个人高创造力、高生产力的时期,也是心理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初老症”症状如“一天没有吃绿色蔬菜就会觉得身体怪怪的”、“对完美起疑,对不完美深信不疑”、“按时回家”、“不爱凑热闹”等,都是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细节和社会规范、学会独立思考、对感情更加理性、追求生活品质的“初成熟”的表现,属于这个阶段正常的心理发展进程。

即使出现真正“老”的特征,也并不意味着人的智力会全面下降。心理学家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和感知觉、加工速度相关的智力是流体智力;而晶体智力指的是个体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等,晶体智力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的,会一直保持稳定。这说明,“老人”宝贵的经验在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还是有优势的。

自贴标签当心真的“老”

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一个生命都无法逃脱的自然法则。我们无法阻止自己身体的衰老,但却可以保持自己心态的年轻。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机构联合的《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白领目前的心理状态是,49%有疲倦感,46%有平淡感,38%有烦躁感,有“满足感”的不到一成。如果正值盛年,却总觉得自己“初老”,甚至处于沮丧的状态,就会慢慢地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心理学上有些定律很能说明这个,比如惯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显现定律——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都必将显现。

当然,心理现象也能对人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实验表明,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就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对第二组,则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

“初老症”并不是医学术语,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但对于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则要认真对待。拥有快乐的心态、多和亲人朋友联络、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都有助于缓解疲劳、释放心理压力。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