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飞跃发展,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显得日益重要。本文结合社会新形势,剖析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以人为本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就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提出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它既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关键。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存在问题日益突显,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上,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较以前大大增加,面对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的办学规模,广大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是项春风化雨般的精细活,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见效;而管理更多的是立竿见影的工作,很快就可以出业绩。所以面对管理效率与教育效果两者的抉择,高校往往会选择管理效率,而忽略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与细心的引导。然而,教育与管理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两条腿,重管理轻教育的观念容易让高校学生工作陷入急功近利的困境,对学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不能发挥高校育人的真正作用。

(二)内容上,教育管理与学生需求错位

在教育管理的内容的选择上,有的高校缺乏调研,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情况下闭门造车,究竟教育管理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是否与时俱进?是否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充分研究清楚。除此之外,高校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没有很好地总结把握学生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所以教育管理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与学生的需求背道而驰。因此,建立起与学生平等沟通的平台,多聆听学生的心声,急学生之所急,抓住 “以人为本”的原则,就可以避免教育管理与学生需求错位,让教育管理的内容更符合社会与学生的需求,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三)实操上,形式丰富却实效性低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式繁多,但很多时候却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不相适应,容易流于形式且缺乏内涵,实效性方面却不如人意。目前各种形式丰富的教育管理活动有很多没有真正深入研究学生的行为特点与教育的规律,因此没有真正把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只有将教育管理工作与社会所需、学生所需建立紧密的联系与互动,研究与开发教育的内容与更多的载体,轻形式重实效,贵精不贵多,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才能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四)人员上,辅导员为主其他教职人员为辅

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都主要落在辅导员的身上,与社会所提倡的“全员育人”理念相违背。高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高校中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肩负着教育管理学生的任务,但实际上,由于工作岗位的具体分工差异,普遍人都认为学生工作就是辅导员的工作。这种认识与实践的误区,导致高校里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各自为政,互不支持,拧不成一股合力来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只有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责任意识,共同投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秉承一个理念、开展两种教育、融合三层力量、落实四个任务,就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提出笔者粗浅的见解。

(一)秉承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人,因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具体而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就是指: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和培育人。

尊重人是“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教育管理工作都是徒劳。关心人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情感砝码,增加对学生感情投资,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信任人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助推器,有老师的信任,学生会更有自信,也有更多尝试与锻炼的机会,积累更多经验,成长得更快。培育人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工作,无论“教育”还是“管理”,其核心都是为了为培育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成才。

(二)开展两种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

高校不但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学生,更要培养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学生。然而,社会是个百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会有,学生想要适应社会、随机应变并获得成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充足的自信与坚强的心志。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开展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显得相当必要。

1.以成功教育提升学生自信心。所谓成功教育,指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通过由老师帮助学生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教育模式。根据成功教育家刘京海的观点,在高校中开展成功教育应该分三个阶段:帮助成功、尝试成功和资质成功。按照这种从被动成功到主动成功的成功教育思路,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成功教育:第一,开展优秀生与后进生“结对子”的活动,让后进生在优秀生的帮助下取得学习上的成功,重获自信;第二,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高校应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获得成功,增强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形成积极而稳定的自我教育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第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给学生布置有适度难度但只要学生努力仍可完成的任务,用适度的挑战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征服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并激发学生继续向高层次的成功挑战,促进积极自信心态的养成。

2.以挫折教育增强学生承受力。所谓挫折教育,就是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挫折中站起来,冷静对待,从而战胜困难,积极面对人生,善待生活的一种教育。挫折教育是每个人成长历程里的必修课,而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管理主体,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主要分成三部分:第一,教育学生正视挫折,社会中挫折普遍存在,遭遇挫折并不可怕,而且挫折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的。第二,帮助学生分析挫折根源,让学生了解产生挫折的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减轻挫折对个人的消极影响,减少以后类似情况发生的几率。第三,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例如在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理想教育、自尊教育、激励教育与宣泄调整等,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调节来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三)融合三层力量――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项全员育人的工作,它不只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是高校工作与学习的所有人的事情。在管理上,高校要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局面;在理念上,高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贯穿到整个学校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就需要融合三层力量的作用,即学校层面的宏观指导作用、教师层面的核心教导作用、学生层面的朋辈互助作用。

1.发挥学校层面的宏观指导作用。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在宏观上把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其制定发展目标,提前做到科学规划;实行制度化管理,制定各种管理制度,设计一套激发院系、教学、科研、行政等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

2.发挥教师层面的核心教导作用。从教师层面而言,教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最直接的实施者,是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而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不仅要有教育更要有引导。要真正发挥教师层面的核心教导作用,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应联动配合,发挥各自在学生学习生活中作用,在专业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给予学生引导,在日常生活上给予学生关心与帮助,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3.发挥学生层面的朋辈互助作用。从学生层面而言,要发挥高年级学生、学生干部等朋辈的示范带领作用。因为高年级学生、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领航者与榜样,利用朋辈的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容易深入学生。另外,建立学生互质的社团组织,有助于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局面。

(四)落实四个任务――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包容学生,发掘培育学生

根据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是完成四个任务: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包容学生与发掘培育学生。

1.尊重理解学生。首先,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思想趋于成熟,对待人和事已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因此,教育管理者需要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交往的对象,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其次,教育管理的切入点应该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随着大学生的独立意识日渐增强,他们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也越来越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从学校教育中获得什么。因此,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理解学生的需求,将传统“一刀切”式的教育管理向“个性化”的教育管理转变。再次,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态度与程序上更能体现是否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学生,例如在学生干部的任免、奖学金的评定、各类评优等工作中,教育管理者只有以公正的态度、公平的标准、公开的形式来操作,才能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2.关心爱护学生。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校要想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在思想上爱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耐心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真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营造温暖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有如在家一样的温馨体验。

3.信任包容学生。对学生的信任与包容,是促进学生更快成长、成熟的法宝。对于学生日常事务,有的教师担心学生干部经验不足,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以为自己事必躬亲就会做好,其实现实恰恰相反,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不信任自己,积极性就会渐渐减退,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也会慢慢淡化。虽然学生的经验尚浅,也时有犯错,但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对于一些常规的、难度不大的任务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只需在关键问题上把握大方向;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出现差错或做得不够好时,教育管理者应学会包容学生,此时的包容就是最大的信任,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改进。通过信任与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与社会责任感,那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4.发掘培育学生。无论学习成绩的高低、日常表现的好坏、家庭经济的贫富,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是可以塑造成才的。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首先应该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质,然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在新生中举行才艺大赛,不仅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中的文艺能手,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现。了解到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点,就应在常规的教学基础上因材施教,不仅要培养具有个人特色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的学生走出社会才能更具适应性,更有持续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大珍.《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浅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王凤飞,史冰.《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坚持的重要原则》[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

[3]魏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J].教育与职业.2005,(1).

[4]郭新华.《以学生为本: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指向》[J].科教论丛.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