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孤独感状况,探讨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关系,以期能对父母作出正确指导来减少大学生孤独感的体验,健康成长。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中国修订版对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讨论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结果:(1)男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文科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理科;三年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二年级,一、四年级居中。(2)不同性别学生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两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母亲则无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孤独感得分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父母教养方式;相关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032-1.5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也逐渐增大,这使得大家对孤独的感受也有所增加。当前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许多不良行为都与其孤独感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表明不良的教养方式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的体验。所以本研究以孤独感为核心,研究其现状,从父母教养方式上对其进行一些探索,得出相关关系,力图在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减弱大学生的孤独感体验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样本,在石家庄市三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随机发放问卷160份,并当场回收。剔除无效问卷12份后,共有148份数据,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5%,

测量工具,UCLA孤独量表(第二版)由Russel,Cutrna于1988年对原始UCLA量表修订而成。王登峰于1995年对该量表进行修订,适用于大学生。信度a系数大于0.89,重测信度大于0.62,有很好的区分效度。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1980年由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的,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经测定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施测方法和程序: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由心理学本科生担任主试,采用统一指导语,最后统一将问卷收回并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F检验,Person相关分析。

二、结果

大学生孤独感状况的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孤独感的比较,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t(1,5.89)=-2.87,P<0.05,说明男生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不同科目大学生孤独感的比较,以学科性质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差异显著,t(1,6.88)=3.38,P<0.05,说明文科生的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以年级为自变量进行F检验,差异显著,F(3,8.90)=1.96,P<0.05,发现三年级的孤独感得分最高,二年级的孤独感最低,其间依次是一年级、四年级;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以性别为自变量,将父母教养方式的各因子作T检验,发现男生的父亲更倾向于用惩罚严厉的方式t(1,5.99)=2.13,P<0.05,而女生的父亲则更容易用过分干涉方式t(1,6.01)=-2.26,P<0.05。而母亲,都较多的使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的教养方式;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与教养方式显著相关。孤独感总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呈显著正相关。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大学生孤独感与教养方式的相关

三、讨论

孤独感的性别差异。因为所有大学生都面临着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人格发展任务。但由于性别上的差异,本研究认为女生的孤独感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当今女生不再是原来那种羞怯、腼腆的特点,而是敢于追求情感需要的满足,在遇到问题时愿意与别人倾诉以减轻自己的情绪压力,所以她们的孤独感体验相对较低。

孤独感的学科性质差异。由于学科性质的原因,造成文理学生认知方式的不同。理科生课业负担相对繁重,比较理性,人与人之间也较容易相处。而文科生接触的东西过于感性,相比更加敏感,在孤独感体验上更明显。

孤独感的年级差异。新生的孤独感体验显然要高于其他年级学生,是由于陌生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会使新生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孤独感。二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对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人以及学习上的变化都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社交水平都有明显了提高,所以孤独感最弱。而大三的学生此时面临着考研与就业的选择,内心的矛盾、紧张与焦虑会使他们更多的感受到孤独。四年级的大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对于同学、老师的不舍掩盖了以前大学生活的种种不快,变的开始珍惜,使得在这一时期的孤独感体验有所下降。

不同性别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性别差异,父亲对女儿会更加宠爱一些,一般不会进行严厉的惩罚;男生相对女生有主见一些,过分干涉的方法对于他们不太起作用,所以父亲更倾向于使用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对于母亲而言,女性的天然母性对于一些问题上起了主要作用。

大学生孤独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父母用理解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以一种温暖情感的体验方式与孩子进行共情,在这种教养环境下,孩子会以回报以相同方式的情感体验,这类孩子在交往过程中愿意分享,自信心也较强,他们的孤独体验较弱。而相反,孩子在情感上会显得更为孤独。这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发展,也减少了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马蔚蔚.大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李祚山,唐加祥.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感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2):167-171.

[3]李传银.大学生的孤独心理探析[J].淄博师专学报,1998(3):78-80.

[4]任国荣.新生孤独心理及其调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4):121-123.

[5]骆光林,阮俊华,楼成礼等.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26(3):112-115.

[6]孟晋.533名人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2):35-38.

[7]李传银.549名大学生孤独心理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2000,9(6):429-435.

[8]王登峰.Russell孤独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3-25.

【作者简介】尹莎莎: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