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创新性思维培养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创新性思维培养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王兴(1982-),籍贯:山东省武城县,工作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摘 要:加强创新型人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主旋律和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数学创新性思维作为学生中重要的创新性思维之一,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敏锐的思维,具备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动力。因此,本文通过对高中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从而提出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合理建议,从而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好铺垫,以期对教师教学策略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性思维;培养

一、引言

当今时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开拓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主旋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当前国际竞争也主要成为了创新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急切需要的战略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同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早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就开始抓起,从中小学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作为一门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学科,是众多其他理工学科的基础,也是锻炼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特别是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变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也应该体现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创新人才的着力点放在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敏锐的思维,具备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动力。

因此,本文拟对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训练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一方面,通过探究高中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训练的方式可以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方法,对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这对其它学者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方式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二、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原则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等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数与形有关知识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数学教育心理学家对数学思维品质进行了概括,即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批判性等。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需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自主激励的原则。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和问题,具体进行指导。要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他们,从大局出发,制定周密、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采用渗透的方法,让他们慢慢地、不知不觉地走上爱数学、学数学的道路。同时教师需要用鞭策、激励和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势利导,尽量展示数学问题思维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有质疑精神。

三、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学习动力,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以期对教师教学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1)激发好奇心,增强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排除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干扰,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等感觉器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外负担,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不仅仅就是做题,而是一种享受,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内部动机,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2)巧设问题情境,难度适宜。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东西时,就有迫切希望掌握它的愿望,应通过巧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是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的适合程度。

(3)引导学生合理归因,树立对数学的信心。

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学生的归因对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维纳认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归因可按稳定性(稳定―不稳定)维度与控制性(内控―外控)维度加以考察,并提出了四种归因因素: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归因有积极和消极两大类。具体来讲,如果学生将其成功归因于相对于相对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因素),就可以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提高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将失败归因于不可自控的、稳定的因素(如能力因素),则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由于一个人的归因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的归因,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归因训练。

(4)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回忆和巩固。

“温故”即学习旧的知识,旧知识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感彩和认识倾向。“知新”就是知道新的知识。“温故”是“知新”的基础,而“知新”是“温故”的发展。尤其是数学知识方面的学习,加强温故知新能够使学生不仅巩固知识基础,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益于获取新的知识。

(5)拓宽学生思路,多措并举

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自学,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复习,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们创新性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成立数学社团,采用数学难题征解、数学擂台赛等多种形式来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知识探索的欲望。(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 杨丽静.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地理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 周伯军.创新性思维与设计方法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7,01:143-146.

[3] 魏方才.创新性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06:105-108.

[4] 梁枫英,武震.创新性思维与灵感思维[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48-49.

[5] 赵卿敏.论创新性思维的本质特征[J].教育评论,2002,01:31-33.

[6] 叶惠新.论创新性思维方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02:23-29.

[7] 刘书卓.创新性思维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