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板推出的现实意义与时机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板推出的现实意义与时机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这是中国股市改革与发展的三部曲。其中,股市市场化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就是IPO市场化,它包括IPO定价的市场化与IPO节奏的市场化。自2009年6月我国首次实施IPO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股市经过20年打拼,“依法治市”渐趋佳境。本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战略策略,中国股市的国际化早已进入破题阶段。

1991年底,我国第一只B股在上交所挂牌,这标志着外汇极度短缺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本土发行B股直接融入外汇资金。

1993年,我国内地第一只H股在香港上市。同年,我国内地第一只ADR(美国存托凭证)在美国挂牌。这标志着国内企业可以借力香港股市这一跳板,进而涉足国际股市发行股票,并能直接融入外汇资金。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直接融资的重要一步。

2002年11月5日,《A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2003年5月以后,先后有瑞士银行、野村证券、摩根士丹利、花旗环球、高盛公司、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ING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1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获批QFII资格。QFII牌照的发放,意味着国外机构投资者终于可以进入中国股市进行直接投资。

2004年9月底,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允许保险公司率先进入境外证券市场,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但保险公司是运用自有的外汇资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其投资过程并不涉及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因此,严格地讲,它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QDII。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在中国开始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QDII制度作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链条中的一环,其实施的条件也逐渐成熟。

2006年4月13日,央行公告调整六项外汇管理政策。其中,前三项属于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后三项则属于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后三项具体内容是:(1)拓展境内银行代客外汇境外理财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的人民币资金,在一定额度内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2)允许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一定额度内集合境内机构和个人自有外汇,用于在境外进行的包含股票在内的组合证券投资。(3)拓展保险机构境外证券投资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购汇投资于境外固定收益类产品及货币市场工具,购汇额按保险机构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控制。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及保险机构成为首批“合格的境内投资者”(ODII)。这是我国开放资本项目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它意味着中国居民个人也可以通过QDII间接“试水”境外证券市场投资。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20年的大发展,不仅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直接到境外股市进行IPO,而且境外机构投资者(OFII)也已进入中国股市,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及居民个人也可借助QDII进入境外证券市场。从礼尚往来看,我们也应该将境外优秀企业“引进来”,让它们直接到我国证券市场挂牌。因此,上交所即将推出的国际板,便是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大举措与关键环节。

应该说,上交所国际板的即将推出,是中国股市近20年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上交所国际板的推出,必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国际板是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环节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至今我们的资本项目仍然实行较为严格的行政管制,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国民还不能自由持有外币资产,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到境外股市上市,但境外优秀企业却不能“引进来”在中国股市上市,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投资者也无法分享世界优秀企业的成长成果。因此,上交所开设国际板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股市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客观需要。

国际板的推出,有利于加强我国证券市场同国际市场的联系,并在市场运作机制、市场监管方式、市场服务体系等方面逐渐学会与国际惯例接轨。此外,通过开办国际板市场,可以使我国监管部门、证券公司、中介机构、上市公司学到更多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国内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而有利于我国A股市场从新兴加转轨市场走向成熟市场。

国际板是中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经过20年的努力与发展,中国股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架构:上交所的“蓝筹板”是―个大市值板,而深交所的“中小板”与“创业板”则是两个小市值板。如果上交所推出“国际板”,则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上交所大市值板的地位和规模。这样,上交所的“蓝筹板”+“国际板”与深交所的“中小板”+“创业板”就会形成更加均衡的发展格局,从而有利于多层次股市的构建与完善。

未来的“蓝筹板”+“国际板”,必将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市值板”,它将成为中国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将是境内外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和长远投资的重要平台。相反,“中小板”+“创业板”则是“小市值股”的海洋,它以高成长性、高换手率以及快速扩容,将吸引更多的“眼球”和足够的人气,短炒与投机将是它的优势之所在。如果说“大市值板”可以稳定人心、稳定市场,那么,“小市值板”则可以激活人气、活跃市场。二者相辅相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板的“按季分红”必将重塑A股估值体系与价值投资理念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处在快速扩容之中,但总体而言,我国股市规模仍然狭小,投资者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在“炒无可炒”的条件下,狭小的市场经常被“过剩的流动性”暴炒得面目全非:一级市场高溢价发行;二级市场高估值投机。在中国股市,暴涨与暴跌总是形影不离,而“涨过头”与“跌过头”的K线排列也常常具有鲜明的“对称美”。

然而,通过开办国际板,引入大批优秀跨国公司在此挂牌,这些公司一流而稳定的业绩以及“按季分红”的国际惯例必将对中国A股公司产生重大示范效应,尤其是国际板公司多地上市(挂牌)的合理估值,必将对A股估值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和有益影响,这有利于发挥国际板价值投资理念的导向功能,并让中国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与理性投资中分享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成长利润。

国际板有利于外汇储备分流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际板的推出,不仅可以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寻找变相通途,而且更为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减压另辟蹊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投资者不必出境,就拥有了可以投资境外优秀跨国公司的便利。

外国公司从国际板募集到的人民币资金,若要投资我境外业务,则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欧元或日元,这将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增长及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进而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的稳定与调控。

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可自由兑换,最关键的就是要允许境内资本自由输出,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尽管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不能自由兑换,但国际板的推出,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它将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并为资本项目的开放寻找对策,创造条件。

国际板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板的推出,不仅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乃至于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和开放,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很显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上交所不能仅仅停留在或满足于一个封闭的股市,它应该向着伦敦证交所和纽约证交所的目标模式挺进。因此,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加快上交所的国际化步伐,以推动各种国际金融资源在上海的集聚与整合。毫不夸张地讲,没有国际化的证券市场,上海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上交所国际板的推出,可以说,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的“东风”就是时机。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自2008年下半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07年全球性大牛市形成的泡沫已经释放完毕,由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各国股市现在依然徘徊在低位。如果此时推出国际板,有利于国内投资者低位申购或买入挂牌公司的股票,并可以作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一种选择

与此同时,从国内小环境来看,目前市场流动性仍然过剩,但股市投资机会太少,尤其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估值过高,投资风险增大。因此,此时引入国际板,将有利于导向国内投资者的价值投资,并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全新的投资选择。

笔者认为,在市场低位时段适时推出国际板,既有利于国内投资者低成本介入,也有利于各个子市场之间的平稳对接。因此,今年下半年推出创业板,应是最佳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