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承接\保护\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桃坪羌寨新村规划设计紧扣羌寨这个核心主题,吸取桃坪古堡“对外防御性,对内依赖性,文化神秘性”的特点。为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经过设计创新,赋予其综合,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并提升旅游综合质量,使古堡的神秘性和历史的厚重感与新寨的承接性和开放象征实现完美结合,把新羌寨作为承接历史的符号和标志,使之成为羌民谨慎走出古羌寨的新山寨,而使“古堡新寨”真正成为东方地标和令人神往的AAAA级旅游景区。
关键词:古堡:新寨:羌文化遗产;守护;外坚内柔
1 前言
群山耸峙,江河奔流,在这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用泥土和石块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动人的诗篇,这就是栉风沐雨几千年,而今仍然蔚然屹立的桃坪古堡,奇特的古堡是古羌建筑文化和纯朴的古羌民风民俗在羌族地区极具典型的代表,桃坪古堡的传统内核特质为,对外防御性、对内依赖性和文化神秘性,老寨的建筑布局(比如八卦形的建筑布局),以民居、巷道、水网,以及一些具有羌式建筑文化符号的墙体、泰山石敢当、羌吊脚楼、回廊等若干建筑元素,构成整体上的古城堡式的外观形态,新村规划在对桃坪古堡的建筑形式和文化特征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开发与科学利用”的原则,对新村如何承接、延续老寨肌理、如何挖掘古羌文化以提升新村内涵,及如何注入活力促进老寨、新村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粗浅的探索。
2 项目背景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境内,岷江支流杂谷脑河畔国道317线旁,距理县县城40余km,距四川省省会成都150余km。这座始建于西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悠久、建筑奇特、民俗古朴、保存完好,且唯一还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被誉为“东方古堡”。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组织”成员之一。
桃坪羌寨是一个以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奇特的古堡式古羌建筑文化和纯朴的古羌民风民俗在羌族地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羌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所创造的璀璨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示,是以九寨沟为核心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圈内唯一的极具特色的人文景点,也是阿坝州藏羌文化走廊的起始点和极具古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桃坪羌寨作为古羌文化的代表村落,越来越受世人所瞩目,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民俗人文旅游的重要品牌,备受国内外旅游界,建筑美术界所关注,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现寨内居住有一百二十余户,近六百余名羌族同胞,5・12汶川大地震对羌区而言是物质形态和文化形态的双重灾难,一时间损失掺重,众多文化典籍毁于一旦,所幸的是桃坪羌寨及周边的古羌文化背景在这场浩劫中虽遭严重破坏,但却得以保留了古羌建筑的主体和古羌文化的灵魂,这对抢救古羌文化和灾后重建古羌文化旅游平台来说是宝贵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灾后恢复重建桃坪羌寨,对于保护和开发古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经济,稳定当地群众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地群众灾后生产自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的扶贫开发项目,这不仅是一项解决眼前利益的临时措施,而是一项增强造血功能,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开发工程。为有效保护桃坪羌寨的古建筑群,围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促进桃坪羌寨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理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桃坪羌寨附近择址建设桃坪新村,新村项目用地位于桃坪羌寨的古建筑群的东南面,桃坪羌寨新村规划范围内用地均为南向坡地,用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新村用地南临杂古脑河,用地的西、北、东有一条狭长的自然生态果园,果园通过一条古渠与北面高山相隔,新村西面通过果园与羌寨古堡相连。(图1)
3 总体构思
古老的桃坪羌寨,其传统的内核特征为“防御性、依赖性、神秘性”,羌文化特点是羌民对自身的一种“守护”,是历史条件下对自身民族生存的一种“守护”,而“5・12”后的今天,择地新建新寨,则是对桃坪古堡的一种“守护”,是对羌文化的一种“守护”,也是湖南援建对桃坪羌寨村民的一种“守护”,为此,我们在新村规划中提出以“守护、外坚内柔”这一继承古堡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推存出新的设计理念,其内涵为规划以护城河及16个单元特色民居为外核围合以古羌文化展示及体验中心、莎朗歌舞广场等以公共活动围核心的公共内核,单元特色民居则由5-9栋围合公共庭院而成,民居沿街外墙以石砌墙、开小窗而形成坚硬外壳,民居内庭院则运用大面积落地门窗及现代建筑元素,形成舒适的现代居住生活空间。
“外坚”体现古羌文化的防御性,而公共内核和单元民居之间的有机组合形成大小不一的广场、纵横交错的街巷,体现了古羌文化的依赖性和神秘性,
“内柔”则是在公共内核及民居内庭院引入现代设计元素,体现了对古羌文化的设计创新,这样既为羌寨村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又为接待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可能,为羌民在谨慎走出古羌寨的生存提供了改决方案。体现了新村“承接历史、保护历史、创造历史”的设计思路。(图2、图3)
4 总体布局
4.1 三层相套的“新山寨”:外层为6-10m宽的护城河及6m宽的外环主街道:二层为6-9户为一个单元的羌式特色民居组团,共16个组团共同围合内核;内核为古羌文化展示传播中心、莎郎歌舞广场、古羌文化旅游体念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核心公共区域。
4.2 内核为古羌文化展示传播中心、古羌文化旅游体念中心及广场等公共活动区域构成,古羌文化旅游体念中心由一条6-9m宽的内街连接两个主广场形成旅游空间路线,规划保留并扩建东部入口广场处的羌寨管理中心,增加医疗卫生防护功能,并在东边新建宾馆及游客服务中心,它们围合形成广场,并成为羌寨新村的主入口,规划在广场上设置羌族文化景观小品,其功能为大型释比文化祭坛,规划在古羌文化旅游体念中心的西边,新村用地中心位置设置古羌文化展示传播中心,为桃坪新村的标志性景观建筑,内设文化演绎中心,及古羌历史博物馆。(图4、图5)
古羌文化展示传播中心前设置莎朗歌舞广场,这一区域组成整个新村的构图中心和主体公共空间。同时为承载羌族大型集体活动、游客体验羌族歌舞风情的公共活动区域。(图6)
4.3 16个单元组团:每个单元组团由5-9户羌族特色民居围合公共庭院而成,每户住宅设置入户庭院,建筑布局围1-3层,结合地形依山就势层层退抬,组合而形成“山寨”。(图7、图8)
5 街巷式道路系统
街巷式道路:广场一主街一小巷一内庭院。形态上:主街宽,小巷窄,内庭院又豁然开敞;序列上:空间处在连续的变化之中,一层一层变得更私密。广场为公共开放空间、街巷起着
由开放到私密的过渡作用,担负着由内而外的双重身份,连接着宅与宅,宅与自然,形成了人与人交往的空间场所。
两级道路:主街是小区的交通动脉,为6m宽的外环形道路及一条连接老寨的主要道路;次一级道路为4m宽的小巷。
消防车可达区内任何一户:15个组团内住户都利用4m宽的小巷设置消防车道,但小巷平时草植铺地,为步行和休息空间。
停车:车辆停放为集中解决,规划在宾馆及游客接待中心处设置半地下停车场集中停放。(图9)
6 绿地、景观
点、线、面相结合。风景点:两个中心广场(主入口广场、莎郎歌舞广场)及古芜文化展示传播中心和新建宾馆及游客服务中心及新建雕楼,形成集中点式景观;风景线:步行商业街及大小街巷形成大、小线性景观带。风景面:成组布局的住宅及狭长的自然生态果园成层次丰富的景观面。
广场街巷绿化:在广场及街道比较宽的地方设置绿化,栽种大树形成绿荫休憩空间,并设置座椅及景观小品,在街道拐角处设置带有羌族传统符号的小品,形成一套完整旅游标识系统,加之有溪流环绕、喷泉点装,别有一番景观风情。
宅间绿化:所有“单元细胞核”之间均设有宽窄不一的绿化景观,从而使得新村环境的达到了均好性。
庭院绿化:将公共绿地适度转化由建筑本身、门廊、实墙及绿化围合而成的私家庭院,从而营造出一个供家庭成员内部交往以及与自然界沟通的半私密性室外空间。
“曲水流觞”:规划充分利用项目用地北面的千年古渠引水,在街巷网络上嵌入若干蜿蜓曲折,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水元素一一或宽或窄、或上或下,由护城河流经15个组团庭院绿地后汇于杂谷脑河,如“曲水流觞”,同时也形成生动而丰富的水景观系列,满足了“智者乐水”的需求。
巷道纵横交错,各种景观小品巧妙组合,一步一景,时而低垂封闭,时而豁然开朗。新村小空间无拘无束、活拨多样:私家庭院花木葱茏、竹石点缀。整个新村随处充满自然活力和变化,总体布局虽密度较高,却没有一丝呆板、拥挤的气息。
7 单元细胞核
规划借鉴桃坪古寨中巷道纵横、“对外防御性、对内依赖性、文化的神秘性”的特点,新寨的单栋住宅相互连接拼合,因单元住宅相对围合自成格局,构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住宅院落,方正之中多寓变化,在这里单元院落之间的空地不再是普通意义的场所,是院落空间重新组合而构成的半私密的活跃街区。由巷口进入到每一个“单元细胞核”的“单元庭院”,都会使人感到空间的变化,地面时青石板或碎石铺地,加上空中错落穿过的屋角和重叠的墙线,形成了一幅幅完整的图画。
7.1 含蓄的街巷:6m宽的主街道,路面作了合适的处理,街道两旁的建筑尺度宜人。院墙的小窗,伸出的屋檐,散落的光影,述说着古老故事的入户门楼以及从巷口户门里伸出的石阶、泰山石敢当、门头、窗栏,既丰富了街景立面,也让人感到分外亲切。
7.2 院落式空间:内敛、私密、尺度宜人,增加了空间的领域感和自豪感;“小中见大,别有洞天”,增加了层次感和趣味感。房前的走廊,实体的虚空,使院子空间向四面扩展,使建筑空间与庭院空间互相交融,有机的结为一体。
7.3 单元庭院:每个“单元细胞核”都有一条近4m宽的小巷,由此进入到一个局部放大的,相对私密的单元庭院,可谓:前狭后宽,豁然开朗,它是室内向室外多个方向的延伸,它改变了人们届家的行动轨迹,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出口,不同的灵性,举手投足间即可触摸自然。从宅院大门进入入户小院,经后院门进入内庭院,空间上主次分明、虚实相生,既精巧又富有韵昧。(图11、图12)
8 单体设计
8.1 宅室:入口流线分明,户内功能分区明确,“轩”对外、居室等对内:厨房、卫生间方便使用:庭院不再封闭阴暗:二层设置客房,局部退台,宽敞通透、设施齐备,三层设置主卧室。每户布局以内庭院为中心,几乎所有空间的门窗都开向内庭院,与之保持联系,自然光影和空气内外流动:而走道、楼梯等附属房间均设置在外,窗户相对少且小,即“对内开敞、对外封闭”,符合羌民的居住习惯。
8.2 门窗:大门是人们登堂人室的第一步,人户门楼成为雕饰的重点,飞檐翘角,砖雕石琢,牢牢抓住行人的视线,翘首之余产生入户观望之念,“窗洞如眼”,透出灵气,院墙上简化的镂空格窗,灰墙上大小不一的窗及栏杆,通过精心组织“对景”及“借景”,建筑与周围环境悄然对话,院墙、门窗将尘世的喧闹隔开,护住了属于自家的一方天地。
8.3 规划在单体设计中提取古羌建筑的一些经典设计元素:入户门楼、梯形窗及窗花、屋顶自石、雕楼、泰山石敢当等。
古老与现代,物质与精神,隐秘与开敞,粗放与精巧……在碰撞中融会贯通,交织成独特包容的建筑语汇。
9 结语
保护和发展理念是不断提升的,桃坪羌寨作为目前世界上历史悠久、建筑奇特、民俗古朴、保存完好,且唯一还有人居住的古堡式建筑,而被誉为“东方古堡”。而最好、最有价值的个性莫过于羌寨与生俱来的文化特质和历史沉淀的历史特色,在新寨设计中应充分承接延续、创新发挥好这些个性和特色,让独特成为经典,本次设计在湖南援建投标中获第二名,并非实施方案,然而设计师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古羌文明的厚重与辉煌,并作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粗浅的探讨而获益非浅,衷心的期望羌寨新村的建设能成为羌民谨慎走出古羌寨而进行新的幸福生活的开始,“古堡、新寨”能成为东方地标和令人神往的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