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段式”教学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是一名城镇小学音乐专职教师,每个学年或学期伊始都要根据教学大纲和省编音乐教学纲要的要求来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但我越来越觉得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总体的把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被分割成若干课时。或者说,它的基本构成元素和呈现形式是许多个40分钟。我们给学生上课时,不能仅仅通过一个40分钟就使学生真正掌握学唱歌曲的演唱技巧或理解欣赏曲目所表现的音乐内涵。按正常的教学进度,省编九年制义务教材编排的内容每课所需的时间一般为2―3课时才能完成。这样每课教学内容就会被分割为若干个单元。对于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理解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必须依赖一个个40分钟课时来完成,各个课时处于不完整状态,教学内容也处于被分解状态。因此,40分钟的课时,从教学计划整体来看是处在不完整状态之中,而从局部来看它却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一、 心理学角度的40分钟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注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除睡眠外,只要是在清醒状态下,人的注意活动问题总是经常地在进行着。“注意”可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种表现,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都会表现在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等方面。心理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处于无目的被动状态时去注意一个内容贫乏而又单调呆板的事物时,注意力的集中只能保持5分钟左右;一个人若处在有目的的和主动状态中,去注意一个内容充实而又富于变化的事物时,注意力就可能稳定地保持10―20分钟。构成再现音乐作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都需反复多次地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课堂安排上要尽力编排出一定程度的变化,让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这两者有节奏地交替调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其中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准确,授课方法与形式要灵活多变等等。其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求更好地接受音乐知识。
二、 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
三段式教学的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和多样化的研究,形成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三段式”教学法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课堂,把课堂结构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等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为前10分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其教学要求必须达到趣、疑、美、奇。在这一阶段中,因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停留在上一节课的某些内容或课间活动的某些事情上,需通过“组织教学”以引起对新课的有意注意,教学内容一般为基本功训练与师生同练加知识传授;也就是在教学新知识时加以基本的训练,如发声练习、节奏练习,音乐知识,听觉训练等等。
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 ,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理想状态中讲授新课。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推动智力因素的操作,即通过师生双边劳动产生“教学共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一阶段是40分钟课时的主要内容。在形式与内容上是丰富多变的。大致可分为三点:1.视唱(奏)练习。2.歌词的处理;3.音乐的欣赏与赏评。这一段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重新组织教材,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是最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学习时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加深对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巩固,它是中段15分钟的延续,但形式不同,年级段又各不相同。一般方法为律动表演、即兴表演、集体舞、歌表演、音乐小品、器乐演奏、创作练习等形式对所学的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二度创作,加强对曲子的巩固反馈。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须具有艺术性,要自然、和谐、贴切。要给学生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受。
以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二(下)六课《井底的小青蛙》第一课时为例:前10分钟听歌曲旋律做律动进教室,使学生对所学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无意注意)。其次,让学生辨别乌龟、小兔子的音乐形象,从而引出青蛙这一形象(有意注意),并且运用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青蛙张大嘴巴唱歌这一形象引导孩子们练声(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中段15分钟通过让学生做“摘苹果”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视唱(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然后自学歌曲(有意注意)学会歌曲后,再用“小擂台”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意注意)。通过以上安排,使这一环节有松有紧,有张有弛,使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学习状态中。后15分钟是这一课时的拓展,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歌曲教学之后,让学生进行歌曲表现,让他们自由地给歌曲编配动作或自由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无意注意),其余学生评价(有意注意)。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的收获以及不足(有意注意)。
总之,每一节音乐课的安排,都要有精心计划,切实做到唱、练、视、动时间支配合理,既要防止课堂教学拖泥带水,顾此失彼现象,又要充分利用40分钟有限时间,科学地组织教学,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像磁铁一样,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做到了老师教得主动,学生学得主动,进而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三段式教学的基本程序
三段式教学结构的基本程序是: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
1. 激趣说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垫、激趣。一方面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的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及引人入胜的悬念;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激 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心理因素,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有高度的注意力。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感知教材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从听课注意力的培养角度看,上课伊始就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续集中,但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急切了解的欲望,有探究的心理动态。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19世纪法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儿童的游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儿童认识音乐的途径之一。小学生好动、好玩,老师只要说让他们玩什么,学习的心理就会处于兴奋状态,这就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心理学还表明:小学生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因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游戏的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的。
课堂教学直观教具的运用是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增添学生无意注意的“添加剂”。如教学器乐欣赏中,可向学生展示相应的乐器并示范演奏,这样可大大加深学生对乐器的了解。
(2)目 标
从学生心理结构图看,可以知道,学习目标是学习意向动力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把学习目标的确定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意向动力呢?“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学生喜欢学习什么,怎样学,都可以和老师,和同学共同确定下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成为儿童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学习目标或学习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在同学们面前,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坦露心声,并逐步形成自尊、自信的性质。
2. 尝试探索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师引导、启发、点拨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各种素质。这一环节可分为三个步骤:
(1)自学尝试
在新授课开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为3―4人,每个环节都向学生提出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要求每个小组在学生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或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小组群体进行探索,研讨修正。并用学生自看课文,自想问题,自我实践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想、听、视、唱、动、议”等形式,初步理解所学歌曲及欣赏乐曲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让学生尝试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及合作精神。
(2)讨论质疑
学生通过以上自学尝试,已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但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必有一部分内容能自己掌握,也会有不少疑惑之处。学贵有疑,应当鼓励、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来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进行梳理、归类。然后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有指导地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乐曲),边学边议,有层次地探究问题、解决疑问,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了初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讨论,质疑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引导归纳
通过学生自学尝试、讨论、实践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出学习方法。
3. 运用评议
这是检测巩固应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的效度,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可分为两个步骤:
(1)自我实践
在学唱歌曲或欣赏了乐曲之后,要求根据自己对歌曲或乐曲的理解自编动作或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的表达情况。这样,师生信息交流也得到了及时的反馈。而且,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兴趣。
(2)自我评议
为了便于学生的自我反馈,我总是在开始或在适当的时候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把目标分层次地逐个展示,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我总安排一些单项的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反馈及自我调控,以求得及时巩固知识。在全部知识点学完以后,安排一些综合性的练习,且练习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以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发展学生思维,取得系统的学习效果。练习之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评价,对自己没有较好掌握的问题,再请同桌帮助解决。学生在自练基础上,让他们互评、互议。通过互评,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互相协作及自主学习的功能。并且在评议过程中使学生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四、 三段式教学的几点思索
“三段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创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充分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进行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导作用在于为主体服务。“三段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迁移内化知识,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等。教师的“导”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师多方设法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渔之技”、“学之法”。
2.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取决于能全身心地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三段式教学”中的三个阶段都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也就是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探索新知识”就是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以及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进行自学尝试。通过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从而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评议”就是运用有层次、思维性、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自练,巩固知识,再在自练基础上,让学生互评、互议,通过师生互评,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
3. 有效地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发展。“三段式教学”中的“探索新知”这一步就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如学谱的方法、创作的方法、欣赏的方法等。“迁移内化”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把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学法和规律。这两步应相互呼应,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