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供水管网的资产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供水管网的资产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针对坦洲水司供水管网资产管理现状,着重阐述了坦洲水司实行资产管理的核心技术要素,以及实现资产管理的分类基本技术和所带来的潜在成本效益。

关键词:资产管理GIS水力模型 压力管理 产销差

中图分类号:TU821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中山坦洲自来水有限公司(简称坦洲水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地区)最早的一家合作公司,是集供水、售水、管网建设于一体的供水企业。目前坦洲水司的供水规模为15万立方米/天,至2013年12月止,拥有DN50及以上供水输配管线总长度约515公里,其中主要使用的管材为球墨铸铁管和PE管,约占67.6%。此外,还有钢管、水泥管、镀锌管、钢塑管和PVC管等。镇区供水管网在其快速发展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1.1管网建设

目前坦洲水司供水主管服务时间将近20年,旧区部分管道服务时间在16至30年之间,多为镀锌管和铸铁管,不仅绝大多数老化,漏水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不同年代管网的施工质量区别较大。

1.2管网水质

在丰水期水源约介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Ⅲ类水质,在枯水期水质有下降,受咸潮及申堂、月环及沾涌河水的污染影响较大。

1.3管网环境

坦洲镇地处珠江出海口,水厂取水口离海岸很近,在枯水季节,咸潮经常发生,高氯化物含量的自来水对金属管道有较强腐蚀性,管道的防腐工作不容忽视。

2 管网资产管理技术和手段

资产管理的概念广泛用于众多领域,水务行业现在也开始利用资产管理来提高成本绩效。资产管理是在保持必要服务水平并保证基础设施可持续性的同时,能让公用事业机构将基础设施生命周期的投资和营运总成本降到最低的一体化方案。供水的薄弱环节在管网上,因此我们要强化管网的管理。管网资产管理,就是要充分的掌握现有供水管网的信息,结合生产做到最优化的管网运营,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制定最合理的改造计划。坦洲水司运用GIS信息管理系统、水力模型、压力管理、产销差管理等一系列工具和方法,并将这些工具及管理模式配合使用,为资产管理的所有阶段和各方面带来效益。

2.1 GIS信息管理系统

GIS作为掌握管网资产的基本属性以及运营状况的工具,在管网资产管理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自2007年引进GIS系统至今,坦洲充分利用GIS系统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功能,采集积累了管网维修和阀门维护等管网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重要信息,将爆管维修的信息全部录入到 GIS 中,利用GIS系统对该年或往年的维修记录情况按维修管段的管径、管材、原因、维修频率、位置、爆管密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GIS爆管维修数据和水力模型模拟结果,从而确定管网改造计划,明确如何将有限的管网改造资金投入到最应该改造的管网,最大程度的优化了管网资产,提高运行效率,同时最恰当的管网改造计划也减轻了维修人员对老旧管网频繁的维修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

GIS记录和分析爆管维修

同时实现GIS系统与财务系统中管网固定资产数据一体化,即是将GIS系统中管道和主要管件的属性信息与财务系统中管网固定资产信息建立起对应关系,最终通过GIS系统可以查询统计出全辖区内或某个区域管网的资产折旧情况。管网维护更新改造时,GIS系统管网更新的同时,及时将老旧废弃的旧管网资产从财务系统中剔除,科学、客观、准确地管理管网资产,真实反映管网资产的实际价值。给水GIS的建立,为管网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并将其运用于运营及维护,为水系统资产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2水力模型

供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坦洲的供水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新建与改扩建工程也需要提出最优化方案。水力模型是管网评估、总体规划、管网设计、管网改造、管网分区、节能降耗、水龄分析、预案制定必不可少的工具,其结果可作为资产改进决策和进一步分析水质状况的基础。因此,开展管网建模,实现城市供水压力、流量和水质的模拟及数据化动态管理,是提高城市供水现代化管理、改善供水管网运行的安全性、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通过水力模拟,分析如何改进供水系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量需求。根据用水量预测以及逐步形成的未来需求增长状况建立优化模型。所进行的优化分析在满足日常供水需求的同时,也需考虑不断增长的用水量需求。使用这种先进的优化建模技术,我们不仅可以找出各种可行方案,而且可以为每种需求增长情形找到最佳或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

通过对逐步形成的需求增长进行建模和优化分析,确定了以满足用水量增长的分阶段施工方案。由于用水量需求的不断增长,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是寻找一个对系统进行升级建设新管道的最佳优先顺序。对于所有逐步形成的需求增长,优化方案组合代表了系统改进方案的资产投资进度计划,以不断增加系统的供水能力,即满足了不断增长的需求,确定应先安装哪些管线的管道以及管径的大小。对于在规划范围内分配预算以确保在适当的时间改进适当的资产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决策。

2.3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是漏损控制工作中的基础性的组成部分,减少了从漏损处泄露的流速,可以减少总的漏损量。一个成功的压力管理实施后,除了最为直观的压力降低外,还有一系列的好处如:用户服务水压变得更为稳定,管网内由于压力变化产生的应变减少,减少爆管,接头损坏率降低等。

通过压力管理来控制管网漏失量是目前条件比较有效和经济的漏失控制手段。该方法的利用,能够降低爆管率,缓解供水紧张和经济不断发展之间的矛盾,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节能方案,达到满足客户压力需求,实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及大量节约成本。

2.4产销差管理

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及水务公司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安全运行问题被认为城市供水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产销差管理与压力管理,管网改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成为供水管网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坦洲近年产销差都维持在10%以下,且水损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管网管理、供水系统日常维护和管理上的强化和提升以及在其他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2.4.1借助产销差评估工具

通过“产销差评估工具”计算出产销差综合结果和各项指标后,基于基础设施漏失指数(ILI)和爆管频率所制成的“控制水损诊断图”可以诊断出改进的方案,进一步控制水损。

2.4.2分区管理产销差

分区装表计量是产销差管理最为传统但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坦洲水司已经开始实施分区流量计与GIS 结合管理大区域产销差项目,形成多级分区管理,提高监控效率。通过管网分区,运用水力模型模拟出正确的水流方向,确保安装区域总表的适用性、正确性,然后根据抄表读数以及GSM 监控系统的总水量数据比较总表与分表之间的读数差,计算出每个分区的产销差,收集该分区的用水曲线,进行夜间流量的监控。

2.3.3测漏普查

测漏是降低水损最明显的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主动测漏来发现输配水管网或入户管的漏点。坦洲水司将坦洲划分为15个测漏分区,测漏人员利用听音棒、听音饼、漏水巡视仪、相关仪等测漏设备开展循环测漏工作。

通过以上工具与手段进行产销差管理降低漏损及损耗,以实现水务资产管理分类基本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成本节约,为资产管理带来效益。

3、结论

供水管网是个庞大而复杂的大系统,管网管理与技术的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以提高供水水质和保障供水安全为目标,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的迅速发展,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逐步以“GIS系统”、“水力模型”进行更高层次、系统的管理为基础的相互衔接的多平台,并同时将管网相关技术研究成果如压力管理、产销差管理应用于管网管理中去。我们必须在传统管理的基础上要树立科学管理观念,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发挥供水管网的最大能效。

参考文献:[1] 金俊伟。供水管网的资产管理。第七届深港珠澳供水届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