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方法:60例诊断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后外涂抗真菌药;治疗组采用耳内镜下,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后用派瑞松药膏布药。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霉菌性外耳道炎 耳内镜 派瑞松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临床上多以局部治疗。传统的局部治疗有药物3%硼酸酒精滴耳液、克霉唑药膏外耳道涂药等。为探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对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我们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派瑞松布药,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耳鼻喉科学》[1]制定。①耳道剧烈瘙痒,耳闷及轻度听力下降,早期外耳道深部有针刺感并出现瘙痒为此病的特点;②检查可见外耳道有密集成簇状或点状、绒毛状物附着,呈灰褐色、黑色、浅黄色或黄色,电耳镜检查则更明显,附着物易拭去,并可见皮肤充血、糜烂,可伴有稀薄的分泌物,累及鼓膜则可见鼓膜增厚、充血,并可有肉芽;③外耳道分泌物或皮屑直接涂片找到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2]。

一般资料: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60例患者,根据《实用耳鼻喉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年龄15~50岁,其中男36例(60%),女24例(40%),病程3~15天。伴或不伴有耳痒、耳痛、耳渗液、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所有病例在本次用药前1周内没有使用过其他抗霉菌药物。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予清洁外耳道,分泌物较多的先给予3%双氧水清洗,耳道充血明显有湿疹样改变的,先清洗分泌物,消毒干棉签拭干创面,用卷棉子将抗真菌药(达克宁霜或克霉唑药膏等)均匀涂布于外耳道病变部位,如瘙痒剧烈可加口服抗组胺类药。②治疗组:耳内镜下检查及治疗。首先在耳内镜下清理外耳道,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对于轻度感染者用抗生素激素类药液冲洗,清理干净后先给予滴耳剂滴耳治疗,然后用派瑞松药膏行外耳道布药,治疗时间为1次/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对于感染严重者在清理干净外耳道后采用碘仿纱条填塞外耳道,3~4天换药1次,待感染控制后给予派瑞松布药。

耳内镜下操作要点:由于镜下为放大清晰图像,须避免过度清理而损伤外耳道上皮,引起外耳道瘙痒和疼痛等症状;布药时需均匀分布,防止团块状堆积,以免引起干痂堆积和影响通气引流;初次碘仿纱填塞勿>4天,以免因干痂形成致真菌在干痂下生长而影响疗效;再次清理时要彻底清除痂皮,避免痂皮下真菌残留;对伴有鼓膜穿孔病例取鼓膜贴补材料贴补时要薄而附贴,防止滴耳剂或冲洗液刺激中耳黏膜引发疼痛;真菌性外耳道炎必须连续治疗>2周;多数外耳道真菌感染伴有细菌感染,需注意局部联合使用抗真菌药和抗细菌药,严重时要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外耳道冲洗治疗初期会引起耳痛和烧灼感,需向患者解释清楚,待外耳道上皮基本恢复正常后疼痛消失。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外耳道无瘙痒,无阻塞感,未见污秽物,皮损完全消失,耳道皮肤、鼓膜色泽正常,真菌学检查阴性;②显效:症状明显缓解,外耳道皮肤、鼓膜充血,真菌学检查阴性;③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真菌学检查阳性。

结 果

治疗第7天对两组病情转归作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特点:外耳道的真菌感染,在南方的发病率较高,因真菌在温湿环境中易于繁殖,常因挖耳、游泳、理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消耗性或代谢性疾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助听器、放射治疗、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多局限于外耳道,严重者可穿透鼓膜进入鼓室或乳突腔内,主要为耳痒症状,可有耳痛、耳流脓、听力障碍、耳鸣、眩晕等症状发生。检查见外耳道内有灰白色、灰黄色或灰黑色膜状、丝状、粉状或团块状物,可伴有少许渗出物,外耳道皮肤稍红、增厚、糜烂、脱屑,如继发感染时出现局部肿痛;真菌培养检查可明确诊断。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病因:多为曲霉菌属感染,占80%~90%,其他较多的为青霉菌、毛霉菌、根霉菌及念珠菌等,合并感染的细菌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1]。

派瑞松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中的作用:派瑞松霜的主要成分为1%的硝酸益康唑0.1%的曲安奈德,硝酸益康唑属于咪唑类衍生物,具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对革兰阳性细菌也有效,曲安奈德是一种中效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提高其抗炎、止痒、抗过敏、抗渗出等作用[3]。因此,我们认为派瑞松作为一种抗真菌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复合外用制剂,具有抗真菌和抗炎、抗过敏多重功效,疗效迅速,安全性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的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外用药。

因此,耳内镜下清洗外耳道,通畅引流,联合派瑞松霜布药外涂消炎止痒,对于临床上外耳道真菌病患者可取得较佳疗效,且副作用较小,可以较快地缓解症状改善听力,并且方法简单、费用少、无痛苦,特别容易被患者接受,且适合在门诊开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3.

2 金声扬.外耳道真菌病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J].北京医学,2003,25(2):95.

3 王美娜,王傲雪.复方达克宁霜治疗浅部真菌病86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8(3): 186-187.

表1 治疗第7天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