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规定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必须重视起步,调动学生的实验操作兴趣;规范化地做好演示实验,及时指导学生观察模仿;不折不扣地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实验操作训练,形成严谨的科学素养;积极主动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实验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帮助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事实性知识和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因此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强化。

1 重视起步 培养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一些有趣的、神奇的实验极易唤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好玩),从而逐步过渡到操作兴趣(想动手试一试)和认识兴趣(想知道为什么),初中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为此教者从一开始的教学,应努力为学生展现出丰富直观的学习情境,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在完成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一节教学研究后,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首先从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开始进行实验,让学生根据事先拟订的实验报告自己动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尽量把一些学生能够完成的演示实验请学生来自己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既取得了第一手感性的认识,获得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实验操作的兴趣。

2 规范演示 潜移默化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实验中的一举一动,每项操作的示范都将成为学生实验操作的楷模,并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教师对待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实验素养养成有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成功的演示实验常常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者要精心准备、周密设计,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1)实验目的要明确。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演示实验以及如何设计包括演示实验在内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目的出发的,不同的教学过程的演示实验有着不同的功效和要求。如在引入课题时运用演示实验,其目的往往侧重引导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兴趣,或者唤起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示实验,其目的往往在于提供必要的感情素材,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使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深化、巩固、应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示实验,应当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2)实验要直观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因而演示现象要明显,应注意仪器背景、色泽对比、仪器放置高度、选择用仪器的尺寸大小、药品的多少、实验操作的动作及过程。教师要正确安装实验装置,程序和操作要规范化。实验装置要面向学生,要有利于每个学生观察、模仿。暂时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放在讲台上,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实验要简易可靠、安全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在进行演示实验上力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以及演示现象得出结论的解释和推理上的简单。由于课堂时间十分宝贵,演示实验要确保成功,实验前必须做好准备。教师要亲自操作,熟悉仪器性能,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现象,估计实验时间、观察实验环境、掌握实验效果。

3 由浅入深 细化指导

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逐步形成的。最初的实验教学活动完全是由教者来设计和操作,让学生来理解和感知。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观察指导,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多数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但是并不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只是盲目乱看,学生只有对所观察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物,才能成功地达到实验目的。在演示实验之前,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以及打算怎样进行,对演示的仪器、器材有所认识,可引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后内,自上而下,先粗后细,纵向、横向、正反对比以及相关现象的产生,如发光、发热、颜色的变化、气体产生等从观察到现象去积极思维。

3.1 起始阶段——掌握分解动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完成其他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最初阶段,教师对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要像教“广播操”的分解动作那样,认真教好每一个局部动作,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例如,学生使用试管的实验操作,首先要教给他们握试管的“三指法”。即用拇指、食指、中指捏好试管,无名指和小指应屈向掌心。要注意纠正一把抓住试管的错误方法。只有在实验中反复教育和强化规范操作,才能使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求做到准确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3.2 熟悉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

在多次反复的练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实验把“分解动作”连起来训练。例如,经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装配”和“仪器的洗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之后就可以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过滤”等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了。当然,在做这些连贯动作的实验时,教师仍然要做好示范,再让学生独立操作并加强指导。

3.3 熟练阶段——动作的协调完善

在初步学会了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就可以使同时进行和先后进行的动作协调起来,并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

4 实际操作 拓展能力

实验操作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里亲自动手操作仪器、观察测量,取得数据并分析总结的过程,它是培养实验技能和良好素质的重要环节,教者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校具备的仪器设备及学生状况,制定实验方案,做好学生实验前的所有的物质方面的准备工作,同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回答预习提纲中的问题,熟悉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要讨论的问题,设计好要记录的数据、表格等等,在准备较为充分的前提下,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安装调试仪器,操作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观察、测量取得必要的数据,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操作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则,让他们知道,不按规程办事不仅会造成很大的实验误差,使实验失败,而且会损坏仪器,甚至会造成人身事故。为此教者应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除了一些演示实验请学生到讲台上来做外,还要尽可能开齐所有的学生分组实验。做好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关键。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让更多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且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做实验时,强调配合,交流讨论。总之,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新课程标准赋于我们的重任,是敲开化学之门的钥匙。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逐步改变了初中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倾向,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