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让医务人员最纠结的是医疗纠纷,有些甚至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究其原因,有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的保障机制无法及时跟进,利益关系的不平衡,人际互信关系的缺失,这种种原因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虽有社会的大环境因素和目前的体制问题,但主要是社会对医疗行业缺乏信任。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儿童在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一有点头痛发烧,全家上上下下不得安宁,尤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倾巢出动。的确现在的家庭,“小皇帝”伤不起。而作为呵护“小皇帝”的医院儿科,在工作中就显得责任难当。不但要求医术精益求精,而且还要处处小心谨慎,儿科医务人员同样伤不起。那么,儿科工作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呢。下面谈谈本人2007年~2012年间处理我院儿科医疗纠纷中一些体验:

一、儿科医疗纠纷的特点

(一)小儿病情急骤,家属紧张;

(二)纠纷中家属情绪冲动,思想工作难作,协商难度大;

(三)医疗损害赔偿数额巨大;

(四)易造成误诊漏诊;

(五)医疗损害极易造成死亡、伤残。

二、儿科诊疗过程中,造成医疗纠纷的各种原因及分析

(一)年轻医师经验不足,病情观察不到位,没有及时会诊。

由于小儿的特殊性,患病时,不会诉说,沟通困难。病痛时,只会哭闹。同时,小儿之躯“幼嫩,易生突变”,病情急骤、症状体征隐蔽,变化快。由于很多医院都存在儿科医师缺乏,科室都会将刚刚取得执业证的年轻医师,安排一线班。这些低年资的医师,工作中由于临床经验不足,观察不到位,体检不详细,容易对病情观察不到位而发生误诊、漏诊,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

(二)医师和家属沟通不到位,家属对医疗结果缺乏心理准备。

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同时存在多人,医师和患儿家属沟通时,没有注意要求近亲戚和患儿监护人的区别关系,在沟通时出现错位现象,特别是沟通时没有完成履行知情签字;同时,由于沟通不到位,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家属对医疗结果缺乏心理准备,无法接受事实,也极易造成医患纠纷。

(三)对病情估计不足,缺乏警惕性。

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及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不足,患儿出现轻微的病情变化时,没有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和高度警惕性,病情恶化错失抢救时机,最终抢救无效,酿成纠纷恶果。

(四)一些新发传染病,易造成误诊,酿成医疗纠纷。

现在,一些新发传染病,个别医务人员学习不到位,加上临床经验不足,没有注意到重症的发展变化情况,极易造成误诊,最后错失抢救时间,患儿死亡,发生医疗纠纷。

(五)没有及时请会诊,转诊,错失抢救时机。

非儿科专业医师和年轻医师缺乏相应的临床经验,在诊疗过程中,极易对病情的变化,不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易至观察不到位,或没有及时请示二线,没有及时请会诊、转诊。

(六)疏于防患,过于自信。

此种情况,主要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这种人平时工作中,思想松懈,对医疗安全没有高度重视,同时,对病情估计不足,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或设备器械的能力,甚至不听信别人的意见或建议,不会诊,不转诊。最后难免出现医疗事故。

三、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对于医疗安全,需要医院加强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的高度重视外,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制度化,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树立医务人员遵纪守法,在法律下做人,在制度下做事。

(一)加强管理,提高防范意识,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到位。科学化的今天,加上卫生部执行多年的“医院管理年”检查活动,有理由相信各个医疗机构在完善医疗机构各项管理制度方面已做得非常出色。但在执行落实、监督检查方面,不好说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警钟长鸣,才能长治久安。需要定期举行各项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班,加强安全意识。真正做到“管理出效益”。

(二)加强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感。年轻人同样是医院的未来,对年轻医务人员的培训,在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和岗位培训的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

(三)加强对医疗机构核心制度的落实,力争做到人人熟悉,把制度充分落实到岗位上,使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责任明细化。坚决从制度上、管理上消除医疗安全隐患,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

(四)加强沟通,增加互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艺术,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律意识。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类似《人际沟通艺术》《侵权责任法》等的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思想上体贴病人,工作时细致入微,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与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呈负相关,医务人员取得患者信任度越高,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越低[1]。同时,良好而有效的医患沟通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2]。

(五)加强科室“二线值班制度”,“会诊”“转诊”“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及请示报告制度的监督管理。增强责任心,观察病情、检查病人要做到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轻微的变化。工作一丝不苟,不容放过一点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先兆,为抢救赢得时间。

(六)加强对如小儿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学习培训,熟悉掌握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尤其是轻重病例的识别和危重病的抢救措施。成立相关疾病专家“抢救小组”,充分利用急会诊、发挥院有的技术力量,争取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规避一定的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胡玉莲、张志英、刘敏.288名医护人员医疗纠纷防范认知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45-47.

[2]贾建文.谈预防医患冲突的语言和行为沟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8):5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