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遇“美”不惊?善“思”善“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 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别具匠心的运用“三叠法”,简洁精练、朴素晓畅地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忠君爱国的谋士邹忌的形象。由于作者的巧妙设计和安排,文章整体结构呈现匀整对称、浑然一体的圆润隽美。
1、问答之间见性情。文章开篇写邹忌对自己的美貌不自信,便想通过他人的评判来确证自己和徐公到底谁美。他分别向妻、妾、客人发问。对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对妾:“吾孰与徐公美?”对客人:“吾与徐公孰美?”三问内容一样,可细细体味就会发现,发问的对象、心境、时间不一样,口吻语气、所包含的感情也有所不同。对妻子的发问是在“朝服衣冠,窥镜自视”之后,颇有几分因光彩照人而自鸣得意、喜形于色的意味,问话充满亲密无间的感情。对妾则是“不自信”而去求证,口吻和感情严肃庄重。对客人的语气比较平淡随意。“三问”细腻逼真,活灵活现地刻画了邹忌由自信到将信将疑再到不太自信的微妙心态。三人的回答内容基本相同,但语气、感彩却不一样。妻的回答用了反问兼感叹句,而且以“君美甚”强调,大加赞美,其得意之态、爱恋之心溢于言表。妾以“徐公何能及君也”回答,流露出敬畏之意,显得小心谨慎。客人以陈述语气回答,貌似客观,不带感彩,但是越是冷静客观,越能看出其有求于人的良苦用心。“三答”把三人的不同身份、不同心态、不同目的及不同情感表现的惟妙惟肖,活画出情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真为《战国策》的写情摹态拍案叫绝!
2、“思”“比”之中见智慧。妻、妾、客人的赞美并没有让邹忌忘乎所以,等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得出结论:“弗如远甚”。那么,三人的答案为何惊人的相似呢?“暮寝而思之”,他终于明白: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这“三思”的描写从行为情态到语言、心理充分体现了邹忌遇“美”不惊、头脑冷静、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果说比美“三思”是从生活琐事的角度来刻画邹忌的睿智,那么,入朝进谏,三次类比联想,则是从国家大事的角度凸显邹忌的忠君爱国。文章用“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巧妙联系,类比推理,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迂回曲折、委婉含蓄而又情趣别致的说理方式易为齐王所接受,听得齐王心花怒放,大呼曰“善”。一个“善”字,包含了齐王对邹忌的多少肯定和赞扬啊!
3、“谏”“赏”见胸怀。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进谏,立即采取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实际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收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惧“面刺”、“ 谤讥”而悬赏纳谏,体现了齐威王从谏如流、胸怀宽阔的气魄雅量和励精图治的治国魄力。也因此激发了群臣竭尽忠直,为国分忧的热情:“令除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种不失浪漫主义的夸张笔法的合理运用,简明而又巧妙地说明齐威王已把国家治理的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几近完美无缺了。“燕赵韩魏”“来朝”则是国富民强,声威远震的最好证明。这是齐王谦逊礼贤,善纳忠言的结果,也是邹忌善“思”善“谏”的结果,既从正面凸显了齐王的智慧谋略和宽宏大量,也从侧面体现邹忌的卓越贡献。国家大治,是一个相当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文章只用了不足百字就表现出来,且把齐威王的内心和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用语之简无出其右者,真为《战国策》的用语精炼拍案叫绝!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用运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前半部分实处写虚,后半部分虚处写实,全文虚实结合,运用排比和递进体现了结构层次的对称美,在表情达意、刻画人物和结构的设置与安排上匠心独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