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孟之成长与家庭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孟之成长与家庭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说被后代明君用来治国,他的教育理念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的中庸思想更是深深浸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孔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被历代学者尊为圣人。孔子身后一百年,中国出现了另一位圣人,就是孟子,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并使之更加丰富、系统,后人尊之为“亚圣”。如果探究两位圣人的成才史,当时的社会环境、个人天资固然重要,但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因素。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的生平,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上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就是孔子的祖父。伯夏生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因在战争中立过功,加官进爵,成为新贵。孔子本是名门之后,但这样的家族荣耀却与他的成长没有多大关系。孔子出生不久,叔梁纥就去世了。这句含糊不清的话却给后人的理解带来很多困难。他的父亲到底是在孔子几岁时去世的?三国时候王肃的《孔子家语》说叔梁纥是在孔子三岁的时候逝世的。这就不得不说到叔梁纥与孔母的这段婚姻。叔梁纥的正妻鲁氏为他生了九个女儿。按当时的习俗,女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叔梁纥又求一妾,这妾为他生了一个男孩,但不幸的是这个儿子是病足,就是瘸子。这可以从他的名字中得到印证,他叫孟皮,孟是老大,皮就是瘸子的意思。按照当时的规定,病足的儿子也是没有继嗣资格的。所以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叔梁纥求婚于颜氏征在,而颜征在当时尚不满二十岁。自从颜氏有孕以来,夫妻二人,尤其是叔梁纥就向上苍乞求,希望能求得一个男孩。夫妻二人常前往尼丘山祈祷,而且孔子还是在这座山的一个山洞中产下的,可以想象越临近生产就越紧张,越发频繁地去祈祷,结果把孩子生到了山洞中,所以就以此山名为他命名,取名丘,字仲尼。丘是山的意思,仲是老二,因为他还有一个哥哥孟皮。

按《孔子家语》的说法,孔子年仅三岁时,叔梁纥就去世了。“寡母幼子”的生活从此开始。《孔子家语》说颜征在带着孔子回到了曲阜娘家,所以孔子虽生于陬邑,却是长在曲阜,而现今的孔庙也坐落于曲阜。颜征在的这一举动,放在现在的社会,或许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倒退几千年,这可要背负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社会对这样的寡妇搬回娘家有很多议论。她是为着怎样的理由非得这样做呢?

曲阜是一个重礼俗的地方,颜氏是当地的一个大家族,孔子的学生中颜姓的有很多,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便是其中之一。颜回能安于贫穷,勤于学习,以至于早逝,而且他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可知这个地方重读书之风气。反观孔家,虽然颜氏为这个家族生下了继承人,但她的靠山没有了,她的优势反而成了别人排挤她的理由,母子二人在那里是无法平静地生活的。她搬回娘家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由此可知,她是一个有胆识的女性。

孔子的成长过程,很少见诸于书。孔子有这样一句话:“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贱就是贫贱,鄙就是指粗活。孔子年少时,生活贫困,所以小小年纪就会干很多活。但是这样的生活条件,也掩盖不住他过人的天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孔子小时候玩的游戏,说他小时候“常陈俎豆,设礼容”,而且这句话的前面一句是说叔梁纥的下葬,后面一句是说孔母的去世。司马迁在这样沉重的两句话中间加入孔子小时候玩游戏的情景,可见司马迁认为这个游戏在孔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俎豆是祭祀时放供品的方形和圆形的器具,具有神圣性。“陈俎豆”就是将祭祀用的俎豆陈列出来,摆成祭祀时的样子。“设礼容”是仿照祭祀的样子,行跪拜之礼。透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孔子从小就重礼、爱礼,他日后的学说也印证了这一点。孔子认为礼不光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更是一个国家能够良好运行的准则。从这个游戏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他的母亲颜氏确实为他找到了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生长环境。孔子小时候能演习礼仪,说明他平时在生活中亲历过这样演习礼仪的场面。而且还可以知道颜氏对他的支持、引导,因为游戏所需要的器具也需要颜氏提供。虽然孔母教子的资料很少,但迁回曲阜以及支持孔子小时候游戏两件事,就可以说明她是一位重视教育且勇敢的女子。在这样的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孔子,不仅成为了圣人,在政治学说上、教育理念上多有建树,而且更是成为了一位孝子。他的母亲去世时,没有告诉孔子其父叔梁纥所葬何处,但孔子并没有草草葬母,而是凭着自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得到了当地人的同情,于是知情人据实以告,孔子最后将父母合葬一处,也算给劳累一生的母亲一个最后的慰藉。

孟子的出生更像一个谜团,《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并没有关于孟子出生的记载。据东汉赵岐的《孟子题辞》的记载,孟子出生时父亲就去世了,他跟母亲一起生活。但相较于孔母教子资料的匮乏,孟母教子的故事却为人们所熟知,孟母更有“母教第一人”之美誉。

孟母教子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孟母三迁”“断机教子”和“买肉啖子”三个。而且在《三字经》里也有这样的语句:“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记载于刘向的《列女传•母仪》。这个故事讲孟子年幼时,最初居住于墓地附近,因为所见所闻的影响,孟子与孩子们常常玩埋死人的游戏。见此情景孟母决定搬家,迁到了市场附近,结果孟子与孩子们一起玩做买卖的游戏。孟母又迁居,搬到了学宫(古代的学校)附近,孟子与孩子们以设俎豆、揖让为游戏,孟母这才决定定居于此。“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家庭经济条件虽然很不好,但孟母坚持为孟子的成长选择最好的环境。她不只限于把孩子抚养长大,而是要竭尽全力地抚养其成才。孟母把家搬到学宫附近,孟子与孔子玩的游戏是相同的,再次证明良好的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断机教子”的故事记载于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这是孟母教导孟子学习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与大多数小孩一样,小时候的孟子学习也不很用心,不懂坚持。但孟母没有进行说教,而是给予直接生动的教育。孟母当着孟子的面,把织了一半的布用剪刀剪断,这个举动把孟子吓坏了,因为母子二人就是靠这些布来度日的,这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孟母就说,如果你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就会和这布一样没用。从此以后,孟子开始发奋图强。

“买肉啖子”的故事也记载于《韩诗外传》。这个故事是讲,孟子听到东家杀猪,就问母亲杀猪为了什么,他的母亲随意地回答一句,说是要给他吃。紧接着孟母就后悔了,因为那是她随便回答的,但如果不给孩子买肉,岂不失掉了诚信?诚信历来是被看重的品质,孔子也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为了教导孩子讲诚信,孟母就真的买来了肉给孟子吃。这个故事说明,孟母懂得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孟子也从母亲身上学到了言出必行的品格。

在孟母的苦心教育下长大的孟子,不仅成为“亚圣”,而且也是一个大孝子。孟子对母亲的孝道体现在“葬母”这件事上,孟子葬母尽“棺椁衣衾之美也”。孟子认为用精美的棺椁衣服,不只为了外表的美观,而是因为这样做才算尽了孝心;如果葬埋父母,只是做到使父母不与泥土接触,对孝子来说,良心何安

我们发现两位圣人的成长经历是如此的相似,他们都是由守寡的母亲独立抚养长大的,而且从他们小时候玩耍的游戏来看,他们都是住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地方,这样耳濡目染的影响几乎贯穿了他们的一生。虽然可见的教子资料有限,但两位母亲的教子理念却又有交叉,她们对环境都非常重视,对环境的选择都煞费苦心:孔母挑战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孟母则数次搬迁。这一点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意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