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今“眼球为王”的传媒时代, “碎片化”趋势正在生成和发展。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如何提高地铁电视的传播力,在媒体林立中脱颖而出?本文从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环境、生存特点及生存方式入手,探求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以期在碎片化传媒时代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 地铁电视碎片化生存环境

“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将“碎片化”的概念引入传播学的研究中,即认为后现代社会的传播实践将构建不稳定的、多重的和分散的主体。

风起云涌的新媒体浪潮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从1998年5月 ,以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概念被正式提出开始, 新媒体阵营中纷纷出现了第五媒体 (手机)、第六媒体(楼宇电视)、第七媒体 (地铁、公交等移动电视)。媒体市场被各种不同的媒体主体分割,呈现“碎片化”发展趋势。

媒体市场的碎片化导致受众的碎片化。不同的媒体主体将其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受众聚集在一起,从大众到分众、窄众甚至小众,形成许多具有同一价值追求、文化特征或生活模式的受众“群落”。

地铁电视是通过地铁乘客信息系统(PIS)传输电视信号的一种新型户外移动电视。从地铁电视的传播对象、传播时空、受众特点分析,地铁电视从一出生就打上了“碎片化”烙印,是典型的分众化媒体。

传媒市场的碎片化对地铁电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面对市场细分这个现象,从碎片化特征入手,研究地铁电视受众的个性及心理需求,探究地铁电视的生存发展方式,掌握其传播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地铁电视的传播力。

二、地铁电视碎片化生存特点

1.传播对象的分众化。

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工具。地铁电视是在地铁乘客信息系统这一技术平台上建立起来的媒体。因此,地铁电视的传播对象是有别于其他媒体的特定受众群——乘客。

地铁电视的传播对象是分众,而且这部分分众人群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倾向。综合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调查,地铁乘客普遍年轻化,平均年龄30多岁,学历在大专以上,收入以中等居多。以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为例,年龄在21~35岁的乘客占76%,月收入在1000~5000元的占63%,67%的乘客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和大专。从这一细分的特定受众群及其特征出发,地铁电视的定位策略需重视他们的个性特征及文化需求,为这一目标人群设立节目。

2.传播时空的碎片化。

地铁电视碎片化传播特色不仅表现在分众化的传播对象上,还表现在其特定的传播时空上。与依靠无线或有线广电传输的传统电视相比,地铁电视的收视覆盖面在地铁的站台、站厅和车厢,传播空间局限在一定区域。传播空间的碎片化为地铁电视带来了强制视听的效果。在封闭的车厢中,地铁电视只有一个频道,乘客没有遥控器,不存在选择的机会。

另一方面,地铁电视的传播时间也被“碎片化”了。地铁电视的受众群——乘客每天流动性强,他们在地铁中的停留时间短暂、出行乘地铁的选择随机性大。地铁电视的传播时间被乘客的乘车时间分割。而对于每一位地铁电视的受众而言,他每天或许接受报纸、广播、网络等各种不同媒体,而他观看地铁电视节目,是利用乘车的碎片化时间获得的。地铁时速大约是120公里,站与站之间需用时间1~3分钟。因此,乘客的乘车时间要求地铁电视栏目短小精悍,节目内容言简意赅。

3.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化。

美国学者香农(ClaudeShannon)与韦弗(WarrenWeaver)曾经对传播模式提出过“噪音”的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受众处在各种外在、内在干扰因素的情况下收视节目,注意力容易涣散,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高。

与居家收看电视的闲适状态不同,地铁电视受众的注意力受干扰的因素有:第一,乘客始终处于嘈杂的传播环境中,如乘客的频繁上下车、报站声、乘客的交谈声、列车运行的噪音等外在因素,影响了乘客对地铁电视的关注度。第二,列车高速行进的过程中易出现信号中断、画面闪烁等现象,也会影响乘客的注意力。第三,地铁电视移动终端屏幕是固定的,在复杂多变的乘车环境下,屏幕经常会被乘客身体所遮挡,阻碍乘客观看。

受众注意力分散化是地铁电视碎片化的主观表现。受众注意力分散化导致其观看行为处于零碎的、断断续续的“阅读”状态,观看的随意性增强。地铁电视在收视环境不理想的状态下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提高受众的注意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变强制视听为主动收看,这将是地铁电视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三、地铁电视碎片化生存的方式

地铁电视作为一个典型的分众媒体,必须结合自身“碎片化”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为目标受众群量身定做节目,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实现精准传播。

(一)特色化的内容定位。

1.新闻特色。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永远是第一的。武汉地铁电视的收视调查证明,在对新闻、生活服务、娱乐、体育、交通、影视等11类节目选项中,新闻排第一。在“最希望看到哪一类新闻节目”选项中,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本地事件新闻、本地时政新闻及生活服务新闻都占据相当的比例。

目前,武汉地铁电视开办了《一路看新闻》等各类新闻资讯栏目。这一选择不仅是受众的需求,也是地铁电视传播规律的要求,因为新闻与其他节目相比,更易加工成短而精的“碎片化”内容。地铁电视新闻清晰明朗、节奏快,每条新闻20~40秒,主要交代新闻事件最核心的部分,使受众更快捷地把握事件的主要内容,在短暂的乘车时间里看到完整的内容。

2.服务特色。地铁电视的受众是每天乘坐轨道交通工具出行的乘客,方便乘客出行是地铁电视与生俱来的服务功能。因此,树立贴近意识,提供更多便民实用信息,打造特色服务栏目,是地铁电视的又一个性化内容定位。目前,武汉地铁电视与开办了《失物招领站》、《气象新干线》、《健康伴你行》等服务性强的小栏目。随着武汉地铁二号线的开通,服务功能的增强,地铁电视传播技术的改进,武汉地铁电视将适时公交站点换乘信息、直播交通路况等交通服务信息及城市应急信息,同时,还将汇集地铁沿线的住房、美食、商品打折、教育培训等更多生活实用资讯,将武汉地铁电视打造成集城市公共信息、地铁运营信息及百姓生活资讯于一体的多方位资讯服务平台。

3.娱乐特色。从武汉地铁电视的收视调查来看,乘客在“最希望看的内容”这一选项中,对娱乐类节目选项排名第二,仅次于对新闻节目的需求;在对“地铁电视哪一类节目有印象”这一选项中,搞笑类节目的收视率排名第一。因此,追求轻松愉快的娱乐性是地铁电视着力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武汉地铁电视下一步将引进魔术、动作喜剧、爆笑短片等视觉性较强的节目,以具有冲击力的视觉语言吸引观众眼球,让乘客轻松愉快出行。

4.公益特色。追求公益是每一个媒体的责任。地铁电视作为一个城市窗口行业的播放平台,更应该履行公益职责。目前武汉地铁电视每天播放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以及《大武汉》、《魅力武汉》等城市形象宣传片,宣传城市形象,倡导文明行为。另一方面,地铁电视还可开展一些扶贫济困、为百姓谋利益的公共扶助行动。通过这些公益行为,提升地铁电视的形象。

1.对源新闻的“碎片化”加工。

针对地铁电视传播时间的“碎片化”,受众的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地铁电视的新闻资讯必须简洁清晰,以短小精悍的内容快速吸引乘客注意,让他们在短暂的乘车时间里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

目前,武汉地铁电视的新闻资讯以编辑加工为主,通常将1~3分钟的源新闻改编剪短,平均每条时长在20秒至40秒之间。在编辑过程中,将不必要的“枝叶”砍去,选取最主要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语言重新加工,再现新闻内容。

地铁电视新闻的“碎片化”加工,不是将新闻分解得“支离破碎”,新闻要素不完整,而是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大多开门见山 ,用最简洁的词语交代出新闻事件中最重要要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地铁电视新闻的一条新闻讲一件事。如果遇到源新闻中的多条信息组合,在编辑加工时,需要进行内容切分,重新确定新闻标题。

例如,《武汉新闻》在今年5月11日播发了一篇消息:《公交集团多项举措推进文明创建》。我们在编辑加工时将这一条新闻切分成两条新闻:《公交集团年内取消车内挂旗、座椅广告》、《公交集团今年更新车辆1000台 实现GPS覆盖》,突出内容主干部分。

一些突发事件的电视新闻由于现场感强,电视语言丰富,我们在编辑加工时,不是将所有的电视新闻变成短小的“干”新闻,而是根据新闻内容的实际情况,兼顾丰富的电视视觉语言。比如,武汉地铁电视在5月播出的一篇《冷静 公交车上莫发火!》的电视新闻,讲述的是两名乘客在公交车上因一点摩擦,发生相互打斗的事件。我们在编辑加工时,保留了现场感强的争执画面和富有汉味的同期声,新闻的吸引力很强。在地铁电视收视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丰富的视觉语言是吸引受众的有力武器。

2.大量使用屏幕文字。

由于地铁运行时车内噪音约高达100分贝,加上车厢内的各种嘈杂声音,观众无法听清声音内容,地铁电视主要依靠图像传播信息。

为了使受众接受的信息更加连贯,弥补声音传递信息的缺陷,在地铁电视中要大量使用屏幕文字。在武汉地铁电视的新闻节目中,每条新闻的解说词和同期声都运用字幕,标题使用大字幕并贯穿每条新闻的始终。歌舞、小品、影视预告等节目大量使用字幕包装,让乘客看标题及字幕就可以了解节目的主要内容。

随着计算机与影视技术的飞速发展,屏幕文字的包装手段日益多样化。在屏幕文字图形化处理之外,还应注重屏幕文字的色彩、字体、光线和特技的处理。

(三)合理化的节目编排。

1.依据传播规律合理划分时间段。

节目编排既是一门节目组合的艺术,又是一门时间分割的艺术。 在这组合和分割之中,需要合理地控制各类节目的时长比例,为每一个节目寻求最佳的、最适宜的播出时间,形成整体完善的节目结构。

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列车运行时速为每小时45公里,站与站之间需用时间1~2分钟。在收视环境不理想的状态下,节奏拖沓的节目会大大降低传播效果,使受众对内容产生厌倦。厌倦的本质是时间的厌倦,是人的心理对时间的反弹。因此,地铁电视节目内容必须在乘客能够接受的时段和时长内播出。

目前,武汉地铁电视每个栏目的节目时段在2至5分钟。收视调查显示,82%以上的武汉地铁电视受众可以看到完整的节目内容。

2.根据不同时段出行人群编排不同节目。

节目编排要在认真分析每个收视时段目标受众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编排体系。因此,受众群体的新变化应当成为编排的重要依据。

针对受众人群特征较为明显的时间段,地铁电视应当选择指向性强的节目播放。比如,在早间上班时间段,为上班族提供新鲜的新闻和天气等服务性强的节目;针对早间晨练的中老年人出行时段,安排适合中老年人群收看的健身节目;在晚间下班时间段,播放娱乐资讯或轻松的搞笑节目,让忙碌了一天的乘客放松心情。另外,地铁各条线路不同,乘客特点也存在差异,也需要合理编排节目,实现精准传播。

当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0年,全国12个城市开通了48条轨道交通线路。2015年,全国将建成9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并支持地铁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广播影视总局就提出,“加强手持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台、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的技术和应用研究”。今年2月28日,武汉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文中提出,发展地铁电视等各类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今年底,武汉地铁二号线开通运营,武汉进入地铁时代,武汉地铁电视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地铁电视将以其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新媒体阵营里的一支生力军。虽然地铁电视存在着天生的不足,但是,只要我们把握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特点,遵循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运用个性化的传播方式,扬长避短,地铁电视就会嬴得受众青睐,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陈晓光:《“碎片化”时代及媒体应对》,《戏剧文学》2008年第8期

[2]胡颖君:《Swot分析透视下的我国地铁电视业》,《电视研究》2008年第9期

[3]周建青、吴浩文:《地铁电视不妨借用无声电影之妙》,《视听界》2008年第6期

(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