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众明星和美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众明星和美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认为,明星和艺术明星有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对此作了简述。同时指出,“明星”的作品与艺术的真正价值有一定的距离,明星在绘画行为之前应该多关注绘画之外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一些要点。

关键词: 大众明星 艺术明星 作品

电影、电视、摇滚音乐等方面知名人士的思想往往很有创意,许多时候这些创意都与美术有关。如果某个明星跟某个画家认识,他们也会随着友情而共同合作,因而有时电影明星也开始画画,甚至有的画家也可以当导演。所以很多演员在电影里扮演艺术家角色的时候,会详细地研究艺术家的人生和创作作品的方式,例如: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在电影《伦勃朗》(1936)中扮演伦勃朗的角色,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在《生命的本义》(1956)中扮演梵高的角色,安东尼・奎恩(Anthony Quinn)扮演过高更的角色,查尔顿・赫斯顿在《苦恼和恍惚》(1965)中扮演米开朗基罗的角色,埃德・哈里斯(Ed Harris)在《波洛克》中扮演保罗・杰克逊・波洛克(Paul Jackson Pollockde)的角色。

演艺界很多明星利用空闲的时间,参加诸如素描、绘画、雕塑一类的创作活动。他们偶尔进行艺术创作,有时候借此来缓解紧张的情绪或者是出于满足个人的爱好、治疗心理上的疾病等目的。因为他们自己能画画,能完全控制艺术,所以自我感觉很有魅力。

在电影、服装、广告、招牌甚至概念化的科学和哲学方面,会出现明星们自己独特的形象。称呼某一个人、某一个抽象的东西,人和人之间同样会存在形象问题,因此这种形象(image)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这种形象跟现代美术结合成为精彩的艺术媒介,明星们及那些未曾出名的演员借用这一角色创造了巨大的物质价值和非物质价值。在现代社会,如果选用明星(影坛、电视、舞台的明星,以下统称大众明星)一定是最有效率的。把精神性的创造转化成物质上的形象,其创作的人可称作“艺术家”,而那些只利用无形的形象就能制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的人,一般可以称作“大众明星”。如果跟美术联系起来的话,他们可以被分为绘画的明星或收藏作品的明星。跟美术有直接关系的“大众明星”,包括披头士的成员保罗・麦卡特尼、象征性感的麦当娜、代表健壮的史泰龙等。他们的作品不比专业画家差,而他们也很热衷艺术活动,甚至时常举办展览、售卖等。

一、明星和艺术明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明星和艺术明星的共同点在于善于利用各自具备的能力和优点,明星要满足人们对艺术方面的渴望,而画家要满足对明星方面的欲望。也就是说,相当有名的人或已经有名的人有一种欲望,即使别人深刻地认识他们的与众不同,而且赢得人们的赞美。

大众明星也好,艺术明星也好,大众媒体往往会对明星在其他方面的爱好加以夸张、包装、炒作和宣传,而不管他们在这些方面是否真正可以做得很好。如果没有大众媒体里的影像和文本的话,我们就不会知道史泰龙以画家的身份参加艺术活动,安德鲁・沃霍尔用玛丽莲・梦露(Norma Jean Mortensen)的形象来进行创作,以及流行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等等。

白南准在他的某一个展览上,曾经打碎了钢琴,侮辱了安德鲁・沃霍尔唯一的对手杰塞夫・波依斯(Joseph Beuys),还剪掉了约翰・凯奇的领带,等等。这些消息,肯定出自那些创造形象的媒体,而媒体被大众视为与现代美术家安德鲁・沃霍尔术之间沟通的桥梁角色。但遗憾的是媒体充当的角色应该认识到这些明星们的人生和个性与作品一样重要,但媒体的镜头一般把他们的人生和个性当作间接的表现。大众明星和艺术家会影响很多群众。明星们的作品展览及他们在展览上所卖出的一些作品,甚至更细微的一些小事都可以被媒体当作新闻来炒作,因此他们在美术中介商之间不愧是地位最高的有人气的画家。更为关键的是大众把有名的签名看得比作品本身价值还要重要,而出现了盲目收集明星作品的现象,比如杰里尼・布拉斯专门收集名人的作品。这样就产生了另外一种极端的现象,这一现象和作品本身的价值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不管他们是在卖作品还是卖名字,这一现象对于明星们都有副作用,例如从巴勃罗・毕加索、安德鲁・沃霍尔、萨尔瓦多・达利等这些泰斗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画家一旦有了名气就会拉远与欣赏者之间的距离,这种远离并不是一件好事。例如,画家毕加索在晚年的时候对于自己的美术创作更加挑剔,因为后期创作的作品本身达不到他自己的更高的追求。

二、“明星”的作品

那么大众明星的绘画水平到底如何?有众多的明星曾经在韩国办过美术展览,例如:安东尼・奎恩(Anthony Quinn)、音乐家保罗・麦卡特尼、唐・凡・维赖特(Don Van Viet),其中以唐・凡・维赖特最为著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歌手、音乐家、诗人,他因对梵高充满敬意而把自己的名字改为“Van”,他的作品得到朱利安・施纳贝尔(Julian Schnabel)和A.R.彭克(A.R.Penck)等人的欣赏。他最初是一名音乐家,后来改学绘画,他的画在美术界享有盛名。除了以上几位,还有众多涉足绘画的明星,但是他们的绘画成就一般远低于其自身的知名度。

真正的画家通常具有其独立的艺术个性。在他们成名之后,这些个性往往就变成了大众的审美情趣。那么很多成功的大众明星成为艺术明星后,为什么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艺术能力呢?答案很简单,以明星身份取得的名声帮助其在美术界吸引了舆论方面的关注,反而妨碍了人们认真地去评判一个画家。像唐・凡・维赖特等,他们的创作除了一部分有个性以外,大部分的作品都没有打破现存的固有的条条框框,从而难以期待他们的作品在现代美术发展史上能作出特殊的贡献。因为是大众明星,他们的作品所拥有的价值,反倒不是其艺术的价值,而是偏重经济价值,所以它们跟艺术的真正价值有一定的距离。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在绘画行为之前,反而更应该多关注绘画之外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一些要点,否则他们的创作很难取得巨大的成就。这就是说明星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他们自身不是名人,就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所谓的艺术。这一点对那些艺术上没有才气,仅靠形象包装的所谓的画家也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John A.Walker,.有名的明星和艺术家为什么互相贬低?现实文化研究,2006.

[2]John A.Walker, .大众媒体时代的艺术.

[3], .现代美术的风景.2006.

[4] .现代人也听不懂的现代美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