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多媒体教学与自主创新意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多媒体教学与自主创新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数学教育具有时代的特点,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动手能力,提倡创新思维等方面举例说明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创新意识 多媒体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数学教育具有时代的特点。

自主创新是以自己为主的创新,这种创新本质上属于积极适应创新。这种创新活动产生的心理基础,是一种积极适应心理。创新活动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对于创新主体来说,是新的,未曾遇到过的。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创新是自主的结果,是自主的展现;自主与创新揉杂交融、互动生成,共同催生出促使学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必须让孩子具有主体性、主动性、主导性。因此,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需要,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创设情境来激趣质疑。

学生在愉快高兴的气氛中以极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并能够长期保持获取知识的注意力,这就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五年级下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新课导入时,让学生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大多数学生笑了,教师问大家笑什么?学生说:“儿子小,可是头那么大;爸爸大,可是头那么小。”教师问:“儿子小,爸爸大。这里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学生说:“这里的‘大小’指的是年龄的大小,爸爸的年龄大,儿子的年龄小。”教师又问:“头大头小这里的‘大小’又指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重量、面积、表面积、体积等等。教师赞赏,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并指出:“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会理解得更清楚。”用幽默的动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的表达方式是形式化的,但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具体说,就是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人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将数学教学环节设计成一个“创新”的过程,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创新”氛围中。

1.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指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二年级的教材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盲目地接受,死记硬背,难以理解,不会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创设一个“虚拟超市”的情境,利用网络,让学生进行“网上购物”。学生兴奋不已,都迫不及待地想做网上“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自己可以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盘称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经额。也可以是顾客,任意地购物,但要注意节约,有计划地花钱,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接触了生活实际,还学会了网上浏览和网上购物的知识。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可以通过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2.创设自主操作的环境,培养学生敢于操作的能力

二年级学了除法的初步认识后,教师设计了“分一分,摆一摆”以操作为主的练习课。其中,有一题是:把7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每堆最多分几根小棒,还剩多少根?活动过程是:

(1)想一想。“平均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最多分几根”?

(2)分一分。小组操作活动后,分成如下几种情况:

(3)议一议。

第一、二两种分法不是“平均分”,是错误的。

第三种分法注意了“平均分”,但每堆不是“最多的”,也是错误的。

第四种分法既注意了“平均分”,又注意了“最多的”,是正确的。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知道分析,思考问题要严密,每个概念、每个问题、每道算式都要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其实,用纸做成模型,画画线段图,亲自测量或检验等等,都是“动手试试”的好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性。它力求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质疑问难,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创新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主体性体现在学习目标的确立,对学习积极探索,对学习过程的反思等;创新学习倡导学会学习,即学习者懂得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创设形、声、色、动高质量的课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想象、直觉、类比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前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习中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形成的。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越多,内容越丰富,质量越高,创造想象就越容易发生。因此,教师应当注意组织学生观察,了解实际事物,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表象力和创造想象力。例如,义教六年制教材第九册P63思考题:一座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分900米的速度通过大桥,从车上桥到车尾离桥共需3分钟。这列火车长多少米?这道题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做出课件,把大桥的形状、火车的图像、声音以动画的形式融为一体,按照教学的需要,逐步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形象直观的教学,表象丰富而质量高,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印象深刻,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抽象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创造想象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多设质疑讨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质疑的例题,创设讨论的情景,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彼此交流启发,深入探讨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例如,设计判断题:

两个形状一样,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能拼成( )。

A.正方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

学生思考、讨论、判断后找出答案。有的说斜边相拼,如果每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相等,可以拼成正方形;如果直角边不相等,能拼成长方形;有的说直角边相拼,能拼成两个形状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问,到底谁的说法对呢?为什么不能拼成梯形呢 (因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泼,多数学生认为是前3个答案中的一个,少数学生认为前3个答案都有可能。在学生思考争论的同时,电脑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把几种拼图展示出来,以动态的对比演示,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十分深刻,知道前3个答案都有可能。

3.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下,使每位学生都投入道创新活动中去。如在教学较复杂的行程应用题时,出示这样的题:甲乙两地相距890米,小明和小华两人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先走2分钟后,小华才出发,已知小明每分钟走45米,小华每分钟走55米,问经过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注意几点:一是注意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行还是相背而行);二是同时出发还是先后出发;三是相遇还是相距。学生思考后,教师问你们理解题意吗?有些学生茫然,不理解其意。

教师此时运用多媒体形象逼真演示运动状态,并说明演示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学生观看后,兴致勃勃的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很快找出了解题思路,并且凭借直观,大胆创新,想出多种解题思路:列方程方法①,设小华出发后x分钟相遇,写出方程:45×2+45x+55x=890或45×(x+2)+55x=890;列方程方法②,设小明出发后x分钟相遇又可列出方程:45×2+45×(x-2)+55×(x-2)=890或 45x+55×(x-2)=890。算术方法:(890-45×2)÷(45+55)。

以上多种解法,说明通过多媒体对运动状态的演示,给学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表象,产生积极活跃的思维,在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又“创新”了算术方法解的算式。像这样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淑娟.数学课堂提问浅议[J].山东教育,2007,(28).

[2]荣玲.小学数学思维定势突破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

[3]汤云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 [J].华章(教学探索),2007,(09).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