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FDI溢出效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FDI溢出效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东道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健全与完善, 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技术进步, 而且可以通过东道国自身吸收能力的渠道来放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而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FDI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剖析了FDI与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DI;溢出效应;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2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很多国家都实施优惠政策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外资通常拥有高于本土企业的技术,在东道国投资设厂有可能对本土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那么,FDI 溢出的途径有哪些?其在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溢出效应的释放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一、有关FDI溢出效应的阐述

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经济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FDI的各种溢出大概有以下几个途径:

1.联系效应。指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同东道国本地的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产生联系时所发生的溢出,这种溢出可分为生产力溢出和市场进入溢出。联系效应一般被视为一种产业间溢出。当MNC分支机构同当地的供应商产生联系时,称为后向联系。MNC分支机构同当地客户之间的联系称为前向联系。

2.培训效应。MNC分支机构对当地雇员的培训:这种培训会影响各个层次的雇员。从简单的操作工到高层的管理人员。培训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从工作现场培训到研讨会,到正式的学校培训或者海外教育。当分支机构的雇员跳槽到本地企业时,这种溢出效应会发生。

3.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很多时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跨国公司施加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不得不模仿它们的技术。

二、FDI溢出效应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FDI溢出效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一国的金融市场可以从三个方面影响FDI的溢出效应。

1.融资方便与否对本地企业利用新技术至关重要。为了利用新技术,本地企业需要购买新机器,雇佣新技术工人,甚至重组企业结构。企业原有技术和新技术的差距越大,其外部融资的需要就越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部融资受限于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

2.金融市场不发达还会抑制潜在企业的成长;

3.缺少发达的金融市场,FDI创造后向关联的潜力就会严重受阻,而跨国公司后向关联是溢出效应的重要渠道。可见,当地企业能否有效吸收外资企业的技术,获取其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可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此外,许多研究强调东道国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存量等吸收能力的决定作用。吸收能力可以部分解释FDI技术溢出的区域差异,但却不能很好解释其动态变化。这是忽略了制度环境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所致。本文重点探讨金融深化程度这种制度因素对FDI溢出效应跨国差异和阶段性变化的影响。

三、FDI溢出效应与我国金融发展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由于FDI溢出效应的存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投资扩大了我国研发资金的来源, 弥补了我国研发资金的缺口; 同时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设立,必将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其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公司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必然增加研发经费, 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多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通过示范效应,学习跨国公司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从而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的能力。同时, 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通过提供优越的研发环境和诱人的薪水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回国。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在FDI的技术溢出当中起着联结作用, 金融市场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高新技术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因此,新技术产业需要特定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市场的支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金融发展过程中, 有没有形成有制度性安排的金融资本与金融市场来支持新技术的转化与发展,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走向更高层次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技术密集型FDI, 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长的一个可行途径。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要使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FDI 能为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贡献,也须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外资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并提供风险退出机制。通过FDI 企业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是国内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便捷途径。这种“干中学”的技术模仿创新方式,不仅需要研发资金和购买先进设备,而且需要投资培训现有员工以提高其技能和雇佣有才能的专业人才。尽管企业能通过内部资金积累为技术模仿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但如果国内企业技术和FDI 企业新技术差距很大,企业则更需要较大的外部融资,而发达、高效的国内金融市场能够提高企业外部融资的可能性。

四、基于金融发展视角提高我国FDI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特别是技术、专利投入型FDI,将继续是国内储蓄率较高且实行开放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放大FDI资本挤入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要求东道国金融部门,特别是实行开放政策的发展中东道国的国内金融发展水平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只有东道国国内金融发展达到一定的“门槛”水平时,方能使FDI对本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因此,从积极推动FDI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应当推进本国的金融改革,完善和健全本国的金融市场,促进金融资源(如储蓄资源)向FDI企业和国内企业的投资转化;加大对FDI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国内企业,尤其需要加大对技术、专利投入型FDI企业以及与FDI企业相竞争、相联系的国内技术创新型各类企业的科技融资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我国是引进FDI最多、经济发展速度处于世界前列且国内不同程度存在金融抑制现象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思路显得更加重要。

(一)金融市场方面改革

1.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国内不同层次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便利。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比较单一,能够上市的企业数量有限,前几年更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主板市场的门槛很高,许多中小企业要进入主板市场,谋求获得长期资本支持,也只能是一种奢望。2004年开设的深幼冲小企业板市场,虽然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丰富资本市场的重要措施,但因其基本上仍沿用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不过是主板的附属品,因而也没有太大的创新意义,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不可能发挥太大作用。针对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存在规模有限、覆盖面小的缺陷,可以考虑增加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品种,允许国内企业和技术、专利投入型FDI企业发行企业科技创新债券或大力发展“二板市场”;进一步放宽外资,特别是技术、专利型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条件,提高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力度和范围,增强FDI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使外资企业能与中国国内企业建立广泛的前、后向联系,借以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放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2.全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小、市场不发达是我国当前债券市场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运用“挤出效应”原理,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一是尽量减少商业银行对大中型企业贷款,适当提高银行对大中型企业贷款的利率水平,增加企业从银行借款的成本,“逼”其发行债券筹措资金;二是增加债券品种;三是规范和扩大债券交易行为;四是打通企业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界限,促进债券市场的流通。此外,大力发展债券场外交易,以方便债券的买卖,增强流动性。在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由于银行减少了对大中型企业贷款,可以腾出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降低其融资成本,从整体上提高国内企业与FDI企业竞争的能力,并有利于吸收FDI的技术溢出。

(二)金融制度方面改革

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力度,稳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从资本市场的投资开放角度看,适度推进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是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吸引外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客观要求。从国际范围看,国际资本的流动结构经历了“国际债券投资、国际银行贷款、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过程,国际证券投资逐步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在吸引外资方面,仅依靠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的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的要求。开放金融服务市场,逐步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不仅可直接影响FDI的流入数量,还可间接促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外资引进水平和外资利用效率。因为金融服务市场开放以及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有助于增进FDI的投资者信心,有利于他们在东道国发展并购投资等高层次的投资方式,也更有益于东道国技术、专利投入型FDI的引进。

(三)加快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从推动FDI促进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目前分业监管体制也不利于提高FDI企业和与之相联系、相竞争的国内企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短期内以分业监管为主,长期内以统一监管为主。在监管体制上,分两步逐步建立统一监管体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中国的监管体制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一步,短期内保持分业监管体制,“三会”在各自领域履行监管职能,同时“三会”可建立自己所属的子公司,对下属不同业务领域的子公司则由各方分别监管。第二步,长期内,随着中国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内控机制健全、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营业绩稳定并逐步增长,各项金融法制比较健全、市场秩序稳定,监管理念清晰、监管手段丰富、监管方法灵活的局面,可以建立统一监管体制,成立国家金融安全管理委员会,作为金融监管最高权力机构,内部按照监管对象设置银监分会、保监分会、证监分会、信托分会等部门,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进行监管。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最后贷款人,与国家金融安全监管管理委员会建立协商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对支付困难或濒临破产的机构采取援助贷款和抢救行动,避免诱发金融体系危机。

2.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合作。金融监管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协调好三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有关监管信息、报表的定期交流制度,做到信息共享,确保各个部门有效履行职责,提高监管效率与水平。为此,可建立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由“三会”派驻代表构成一个沟通平台,避免监管规章制度上的冲突,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

3.监管模式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转化,监管内容从合规性监管风险性监管转化。市场化金融监管模式建立在监管方式的市场化和提供相应服务的全新理念基础上,与行政性监管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由合规性监管转向导向性监管,只确定监管目标,辅之以详细的宏观和微观信息的,由金融机构和其它企业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自主作出判断和决策;由直接的监督检查转向间接的考评监测;由单向被动式监管转向双向互动式监管;由注重事后查处转向对金融过程的全程监管,金融监管模式及内容的变化是为了实现金融监管目标。为了避免机构型信用风险管理的不足,国际金融界形成了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型监管、从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3(3).

[2]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2).

[3]洗国民,薄文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6(3).

[4]冷民.从台湾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看利用外资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5(3).

[5]吴蕴韬.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J].学术交流,2004(9).

[6]江小涓.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技术进步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影响.国际经济评,2O04(3-4).

[7]李珠峰.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O4(7).

[8]王永齐.FDI溢出、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

[9]阳小晓,赖明勇.FDI与技术外溢:基于金融发展的理论视角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6).

[10]赵奇伟,张诚.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6).

[11]黄静波,付建.FDI与广东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9).

[12]袁诚,陆挺.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5(3).

[13]刘舜佳.国际贸易、FDI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基于1952~2006年面板数据的DEA和协整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1).

[14]李梅,谭力文.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