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羌族民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羌族民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羌民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有语无文,文化传承主要依靠羌族群众口传心授。茂县处于羌族核心聚居区,其音乐文化具有羌族民间艺术的较典型特征。《逮鸟》是茂县黑虎寨流传的一首具有小调特征的民歌,风格清新明快,诙谐幽默,体现了羌族民众乐天知命,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真实反映了羌族人民群众对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直接观察和切身体验,是羌族民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键词:羌族;黑虎寨;民歌;曲式;旋律

2005年7月,笔者与郑毅峰、刘蓄瑞两位先生专程到阿坝州多个羌族村寨采风,历时十余天。其间虽然路途险困,但接触到了许多在山外所听不到的、真正原生态的淳朴民歌,体验到了羌族群众的民俗民风,收获颇丰。7月12日,一行人一早离开曲谷乡河西村,来到茂县黑虎乡寨,由于所乘的车子上不了黑虎寨,加之山上风大不利录音,于是邀请到黑虎寨中王兴国等几位村民,在乡镇旁边山腰的一个背风溪谷中,录了一组寨子里流传下来的的老歌。这里,选择其中一首名为《逮鸟》的歌曲作简要介绍。

羌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即有羌人的记载,古羌人最初分布在中国西北部今青海、甘肃一带地区,后因种种原因,沿横断山脉河谷地带逐渐南下,最后在松潘以南和都江堰以北之间的岷江上游山区定居下来,与西北藏族、东南部汉族相互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羌族。

今天羌族人自称“尔玛”,“日麦(m,入声,四川方言音)”,为“本地人”之意。据2005年人口统计,羌族总人口约32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阿坝州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等县,其余散布于附近地区,处于成都平原农耕区与川西北高原畜牧区之间的过渡地带。羌族村寨一般分布于岷江流域上游地区的河谷、高半山坡地和高山台地上。

羌族民众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民俗中有多神崇拜和白石崇拜。羌文化的流传主要依靠口传的民间传说、民歌、莎朗(一种集体歌舞形式,也称“锅庄”)、巫术或祭祀歌舞等形式。在羌族社会生活特别是祭祀、节日、婚庆丧葬等重大活动中,“许”(或称“释比”,即端公)具有主持者和主要文化传承人的作用。

《逮鸟》这首歌曲是由黑虎寨村民王兴国、杨兵、杨德兴与茂县文工团的何王全先生齐唱的。这首歌是寨子里流传下来的民歌中比较特别一首,它幽默诙谐、活泼欢快,富有生活情趣,他们边唱边跳,把生活的艰辛、条件的艰苦抛在脑后,歌声里集中体现了羌族人民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

由于羌族有语言无文字,羌族民歌也是以口传心授形式来流传。今天很多歌词直接来自于古羌语音节,有些歌词连羌寨中年龄很大的村民都不知其具体含义,因此歌词的直译十分困难。《逮鸟》这首歌为羌语演唱的,但这里的歌词是笔者根据歌唱者对歌曲的介绍意译的配歌。歌词共分五段,以下为民歌的乐谱及首段歌词:

余下各段歌词为:

2.红嘴的老鸹,海椒不种它嘴上自带海椒。

3.漂亮的喜鹊,花儿不种它却穿花衣裳。

4.机灵的耗子,面铲不带它自可铲面槽。

5.黄呀黄鼠狼,刀刀不带它却可以杀鸡。①

从歌曲形式上看,《逮鸟》是一首典型的分节歌形式的民歌。全曲旋律共12小节,分为明显断开的三个乐句,每个乐句均为4小节,三个乐句的旋律素材是由首句动机材料进行展开形成的,三乐句按集中并列的关系组织起来,构成单乐段结构,因此整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为一段曲式,简单而紧凑。

歌曲的的主要调性为五声bA徵调式。全曲旋律从前面两小节的bE徵调式动机开始,重复一次后构成第一乐句。接下来对动机进行经过变形展开,然后直接将变形后的素材作下五度摸进,进入bA徵调式终止,构成第二乐句。在四人及同村羌族群众的演唱中,多次将首句第一、三小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小节的旋律互换,由此可见音调彼此之间的联系。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换头合尾式的重复,歌曲旋律最后在bA徵调式上终止。

如前所述,羌族民俗中有多神崇拜,羌民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这种淳朴的宗教观念在歌词中隐约可见。《逮鸟》的歌词中,不同词段采用了具有排比特点的方式,每段歌词的结构几乎完全相同,都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格,先否定再肯定的手法来陈述歌词内容,前后形成了看似矛盾实则生动贴切的表现。歌词中,乌鸦不种玉麦,却啄吃玉麦;耗子不带面铲,却自然可铲面槽;黄鼠狼不带刀,却能杀鸡……诸如此类的内容,一方面表达了在岷江上游高山地区十分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人们对这些灵性动物的“异能”的羡慕与向往,另一方面也间接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的抗争和无奈。而红嘴老鸹像辣椒一样的红嘴、喜鹊着花衣裳的美好景象,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追求,富有情趣。歌词幽默诙谐,真实反映了羌族人民群众对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直接观察和切身体验。

《逮鸟》这首歌曲节拍节奏简洁明快,旋律流畅通俗,基本没有细节的修饰,词曲结合紧密,采用叙述性风格,整首歌曲风格亦庄亦谐,生动活泼,反映了羌族群众乐天知命、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是黑虎寨羌族群众留下的一首精品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注释:

①红嘴老鸹(四川方言音同“挖”,阴平)。“海椒”,

即辣椒,歌词中将红嘴老鸹的嘴比作红辣椒。歌词第一

段中“玉麦”,乃川西农村某些地方对玉米的另一种叫

法。

参考文献:

[1]徐学书.《现代羌族的形成、文化现状、地震损失分析

与羌族文化保护重点项目建议》,四川社科在线

(www.省略/)

[2]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分会.《羌族民间歌曲选》,四川民

族出版社,1962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