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俯首甘为“群众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俯首甘为“群众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实图景的隔膜

群众中去,为群众解忧,正在成为时下各级党政机构的一股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的活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这些描述性词语的核心之处,即在于距离感的缩小乃至消失,强调贴近、强调真诚、强调实效……惟有这样,方才可能真正走到群众中去,也才能真正将群众聚拢起来。然而,不得不说,与这种着力强调所对应的现实图景,则是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疏远和隔膜,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传统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就以劳动关系而言,这些年来,全国各地都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以往各安其分的劳动关系也随之发生剧烈变化。其具体表现在,劳资矛盾日益凸显、劳动争议急剧增多、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劳动者工资收入存在水平偏低、增长缓慢甚至被拖欠的问题,已成久拖不决的顽疾。而结合国内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可以说,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劳动关系注定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玉普在不久前一次讲话中披露,一些职工特别是生活困难职工、农民工就业及收入、社保等权益实现难度加大,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与职工队伍稳定。最近5年来,集体劳动争议达到了月均1000件左右的水平。不能说,依靠“走基层”、“到群众中去”,这些问题就可以获得圆满解决;但同样不能不说,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甚至局部恶化,与一段时间以来党员干部、相关部门深入基层不够有密切关系。

2003年10月24日,总理走进三峡库区移民农户熊德明家,与她亲切握手时,问在场的群众“有什么心里话”,一向直言直语的熊德明说“老公打工的工钱没拿到”。就是这句实话,引发全国的“讨薪风暴”。总理“到群众中去”,了解民情,舒解民意,并通过推动制度层面的改变,为底层劳动者主张权益,这样的事情,很多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做到。之所以没有做、没去做、不屑去做,既有认识的因素,也有工作方法的缺陷。

从认识方面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可能更重视经济的增长,并在增长的过程中,视劳动者权益的丧失为必然的代价。这样,必然在实际工作中有意无意影响了劳资关系的和谐;从工作方法来讲,与群众的疏离也使得很多领导干部很难了解到真实的基层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调整、群体救济乃至利益平衡。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就在这样的双重遮蔽中,一点点积累下来,成为困扰工作的沉疴。

优良传统的回归

溯及理论源头,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恩格斯在居留英国期间,曾对英国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马克思拟定过关于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统计调查提纲和《工人调查表》,长达40年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就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

到群众中去,直面群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即便是在战争年代,也格外重视调查研究,就曾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以说,党与群众之间,很多时候并无明显界限区分,党就在群众中间,群众的冷暖与党息息相关。到了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干部群众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还是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鞍钢宪法”,都深刻体现出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脉相连,体现出“走出去”、“沉下去”的务实作风。

也因此,眼下重提“到群众中去”,不仅仅意味着对于辉煌历史的回溯,也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次积极行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毕竟,就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基层也好、群众也罢,其主要的困境和诉求是利益诉求而非政治诉求。明了这一点,再走出去、沉下去,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群众工作,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为民做一些实事、好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完全可能弥合阶层裂痕,重建社会共识。

当然,也应该格外警惕那种走过场、盆景化的苗头。一定要明白,“到群众中去”应该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工作方法,而非一时应景之举;是一种服务群众的内在诉求,而非偶一为之的心血来潮;是一种非指标化、非功利化的长效思路,而非毕其功于一役的出风头、造典型。因此,“到群众中去”不能止于倡导,止于说教,根本之策仍在于一个政党的监督机制,以及经由监督而内化为行动的高度自我反省能力。

如何用一双双沾满泥土的脚板、用赤诚为民的良心,书写出让群众满意的答卷?需要时间,需要制度,也需要一次内心的洗礼,一次优良传统的回归。作为党的群众工作部门,工会组织不仅具有历史的优势,更有现实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