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情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①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原有心绞痛程度加重,发作频繁,时间延长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并伴有胃肠道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加以严密观察。②心电图检查ST一时性上升或明显下降,T波倒置或增高。

三大并发症观察 心律失常:a.室性早搏,即早搏出现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b.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c.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呈二联律。以上情况有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必须及时给予处理。

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可以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加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脉压变小。

心力衰竭:心衰早期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律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护理措施

对症护理 疼痛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并遵医嘱给予解除疼痛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严重者可选用吗啡等。在发病的急性期(10天~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一切日常生活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如洗脸、刷牙、吃饭、大小便、翻身等),如无并发症者第2周可在床上活动.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在急性期谢绝探视,以免心情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应将患者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30°~40°,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或肺微血管楔压进行监测。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按时翻身预防肺炎等并发症,做好24小时监测记录。

吸氧:合理给患者使用氧气,急性期病人应给予持续高流量吸氧(4~6 L/分),病情稳定或疼痛减轻后间歇低流量给氧(3~4 L/分),维持1~2天,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减轻疼痛。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如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护士应每15~30分钟测P、R、BP 1次,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心电监护,注意心音、心率、心律、胸痛的变化。同时,保证输液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抢救药品及时输入体内,并同时注意输液速度(20~30滴/分),纠正电解质紊乱。

一般护理 休息与环境:有条件的患者应置于单人抢救室或心血管监护室,给予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尤其在前24小时内必须连续监测,室内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如氧气装置、吸引装置、人工呼吸机、急救车,各种抢救机械包以及除颤器、起搏器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完全卧床休息3~7天,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从第2周开始,非低血压者可鼓励患者床上做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2周后可扶患者坐起,病情稳定患者可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对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皮肤护理:患者长期卧床应避免褥疮的发生,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按摩保护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饮食与大小便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饮食上要给予低热饮食,少食多餐,保证足够的维生素。第1周应给予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因病人多卧床,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故应给病人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饱食导致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急性期为了防止便秘、腹胀,保持大便通畅.3~4天内应给流质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病情稳定改为半流质饮食,也可口服缓泻剂,以减轻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导致死亡。

健康指导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注意劳逸结合,当病程进入康复期后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否胸痛、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甚至心律、血压及心电图的改变,一旦出现应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

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并定期上门随访。指导患者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