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言的边界经验及其本真存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言的边界经验及其本真存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论出发,探讨语言的真正魅力不仅仅在于言外之意,更在于语言世界之外。

关键词:语言 界限 世界经验

语言只有在认识到自己的界限之处,才会意识到它的本真存在与力量。只有在与非语言的神秘而紧密的关联中,语言才会摆脱掉其工具性的存在而触及到世界经验,从而打开自己面向自我与世界的新维度。语言至此才敞开了一个世界与存在,而不再是一个任人打扮与使用的婢女和工具。

然而,语言何时才能进入到这种自我意识之中呢?语言由何途径进入到这种对它自身来说是死亡的困境呢?关键的问题是:语言凭什么意志进入到自己的死亡之中?语言有此义务和权利决定自己的死亡吗?语言在何种状态下作出自己的决定呢?对于语言自身来说,这可是它人生的决断。由此决断,语言如纵身一跃,坠入深渊,从而展开了它自己的命运。

由此,伽达默尔所揭示的“语言的原始人类性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在世存在的原始语言性”①有其存在的界限。正因为有着语言和非语言存在之间的纠缠,正因为唤醒了人类非语言存在的真正神秘的力量,海德格尔之“语言是存在之家”的论断才猛然发现自己的界限。然而语言的力量无所不在,甚至宗教的神秘体验与启示也难逃厄运,禅宗也不得不从“不立文字”走向“不离文字”。语言之网似乎网尽了人类经验世界的一切领域。故伽达默尔称“语言作为世界经验”,认为“也许正是语言才真正解释了我们世界定向的整体,而在这种语言整体中,不仅科学找到自己的合法性,观察印象也同样保持了自己的合法性”。②

伽达默尔在这里是为了指出语言的人类性普遍基础,故他称“语言”是“世界经验”。然而在其不肯定即“也许”的断定中,我们可以发现伽达默尔的犹豫,如果这不是由于笔误或翻译错误或印刷错误的话。在“也许”中,也许伽达默尔发现了某种边界经验或边界真理,也许这正是我们对语言和非语言之间模糊边界的经验与思考。当然此处我们关注的重心并不是伽达默尔的想法。这里会出现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旦我们对这边界有着经验和认识,边界就由模糊而变得清晰,因为这边界就被语言所把握。在这样的历程中,语言从其根本上有着不断扩展和充实的本性,我们永远也无法以语言的方式把捉住非语言的存在。伽达默尔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揭示了这一点。伽达默尔认为:“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由于人类坚持其自己的世界关系,所以他们通过陌生的语言世界反而扩充和丰富了这种世界。”③

但我想指明的是语言与非语言之间的连接与过渡,而不是伽达默尔所言的语言世界与另一语言世界之间相互理解和扩展的问题。语言的不断扩展和充实就不是来自于伽达默尔所言的理解的无限性之中,而是来自于非语言――语言边界外的支撑与证明。然而,我们找不到一种非语言的方式来把捉非语言的存在。因为语言已被海德格尔穷尽到了“存在之家”的境地。

海德格尔将这种探讨逼进了困境,甚至显示出这种探讨的某种荒谬性。因为我们凭什么要来追问如何用非语言的方式来把捉非语言的存在?我们又凭什么断定用语言的方式把捉不住非语言的存在?甚至我们还会问:到底有没有非语言的存在?而这些问题只会令我们尴尬莫明。非常明显:除了沉默,你还能说什么呢?但是,正是在这对问题本身的探讨中,我们发觉到了我们探讨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而这也是禅师在顿悟前所被逼至的困境。由此,语言的真正界限被触及,虽然禅师又被迫归于沉默。

然而我们必得追问:到底有没有非语言的方式和存在呢?正如巴门尼德对存在与非存在的探讨一样,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的迷糊性。而在对存在问题的追问上,海德格尔也提出了他那振聋发聩的问题:“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④海德格尔言:“任何发问都是一种寻求。任何寻求都有从它所寻求的东西而来的事先引导。”⑤遵循着这种“事先引导”,我们得以从海德格尔的提问中发现某种走出我们所面临困境的启示,我们也必得对问题本身进行发问和寻求。

伽达默尔称:“语言使自我和世界在其原始的依属性中得以表现。”⑥正因其“原始”,我们发现在自我和世界之间,伽达默尔排斥了语言中介之外还有着非语言中介的存在。“语言是联系自我和世界的中介”,⑦在此,并没有非语言的存身之地。“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⑧伽达默尔的论断将我们的问题逼进了绝境。然而,也正是这种绝境向我们指示了方向和出路,为我们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出发点和场所。

伽达默尔讲的语言首先并不是指语言的分门别类的存在,而是指语言的语言性。由此,我们所指的非语言也并不是指在人类所可明确把握的语言形式之外还有着另一样的非语言的形式,而是指人类经验语言性之外的非语言性的一面。对于人类经验的语言性,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已论之甚详。我们在此也不拟多言。而实际上,对非语言的一面,在对语言的探讨中,二者也多有旁敲侧击的触及。作为语言大师,他们有着深刻的语言边界的体验。这正如禅师,多是语言方面的大师,对语言的根本缺陷有着充分的认识,对语言本身有着充分的不信任感。

作为人类存在普遍性意义上的语言,我们能对它言说什么呢?我们又以什么方式来对它言说呢?当然我们已无法以对象的方式来言说,这已为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充分地揭示。他们揭示出我们惟有以服从与参与的方式才能内在地言说语言,语言本身与我们的行为和劳作已密不可分。然而,我们由此就能充分地依凭语言这一中介显明我们与世界之关联么?我们难道不会由此而完全坠入迷雾中,而反而更深地遗忘了我们与世界的关联?由此语言不是显明反而是更深重地遮蔽了我们人类的处境,“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海德格尔言:“屋荒威逼着我们之栖居。纵然情况并非如此糟糕,今日之栖居也由劳作所宰制,因追名逐利而动荡,为贪娱求乐所盅惑。”⑨正是因为有了对我们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本揭示,海德格尔才希望依凭诗人之思来摆脱我们对语言滥用的无明。诗人荷尔德林之诗思在“穹苍之下”与“大地之上”的“维向”上,显明了“诗化”之根本的度量:“只要良善,纯真尚与人心同在――人便会欣喜地,――用神性度测自身。”在此,我们能见到对语言边界的触及,对非语言一面的张望。

凡可说者皆归于语言。非语言并不能被我们言说,甚至迂回曲折,旁敲侧击也是妄为。相反,语言只有自身进入死亡之地方才会有非语言的现身。人也须进入“攀缘之径绝”之境,方才有对生命的战栗与顿悟。然而,语言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进入其死亡之地呢?人又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进入人生根本的困境呢?对于顿悟,中西哲人、宗教家、文艺家甚至大众都在大谈特谈。在东方,如现代禅之大师铃木大拙更是将悟认作为“禅宗存在价值”的所在。然则,虽然中西文化对悟之境有着太多的论述,悟之根本却仍是隐而不彰。悟由此充满了不可理解性,不可言说性。

悟为什么就逃脱了言说这恢恢之网呢?

《孙子兵法》有言:“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谈悟者在经历“死”之苦难后被迫借语言来传达己之体悟,而听者却并未倾听,听而不闻。缘何?听者未能有纵身一跃坠入深渊之勇气、机遇与行为。人类过多过久地滞留于安适娱乐之中,浑忘人之意义、人之根本,达则追名逐利,穷则独爱其身。由此,人已忘记了倾听是人之命运而自以为是,认为听不过是人主观努力之愿望和行为的达成。

在人过深地忘却根本之处,一切对悟的言说、触及、棒喝都只是归于空无一处。因此,禅师们的过激行为将不过是无谓的反抗,俱胝的断指也将只是绝对的残暴。因此,我们必须追问是什么逼我们进入语言的边界经验之中。

注释:

①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德文本页码第44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第1版.

②同上,第453页.

③同上,第457页.

④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9,第1版:3.

⑤海德格尔著.王庆节,陈嘉映译.陈嘉映修订.存在与时间.德文本页码第5页.三联书店,1999.12,第2版.

⑥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德文本页码第478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第1版.

⑦同上.

⑧同上.

⑨《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著.载刘小枫主编.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第560页.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王庆节译.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

[2][德]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