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缶知缶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缶知缶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先出场、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阵,估计相当部分的同学到现在也还觉得那声音很像是在敲鼓。实际上,它们就是鼓,从外形上看,叫鼎鼓,很像鼎的样子:从概念上讲,叫缶鼓,因为张艺谋说这不是鼓,也不是鼎,而是缶。笔者认为,缶只是张导演借用的一个概念,由于发出了鼓的声音,故,叫缶鼓也行。

根据题记的史记记载,可以看出秦王是击缶高手。缶或许是秦国发明的乐器,比较粗糙。秦在当时的强国集团中,武功最高,文化最差。鲁迅说,几百年秦国史,就李斯一个人勉强算半个玩文学的。可张艺谋有很深的“秦”怀、很强的“秦”结,因为他是陕西人,秦人。秦国人玩文学不怎么样,玩音乐也一般般。在先秦时期,文学与音乐是紧密挂钩的。文学不发达,音乐肯定也落后,乐器方面也比较原始粗糙。比如秦X王要求赵X王弹了精制的弹拨乐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瑟,蔺相如为了给老大挣回面子,强令秦王敲了敲相当粗陋的缶。请同学们注意,这是突发事件,蔺相如不可能随身携带一个罐子(缶)去参加国际会晤,他当时是急中生智,当然还急中生勇,顺手抄起一个家伙,也许就是装酒用的酒坛子(缶),叫秦X王敲了。如果缶像钢琴一样是很上台面的乐器,肯定起不到羞辱秦X王的作用。

比如有首“老大歌”唱道:手拿碟儿敲起来。你不能说碟子也是一件乐器吧。有时候家长喝高了,随便拿一个敲得响的东西梆梆梆打节奏就开麦伴唱了,喝得更高的还会敲别人的脑袋。总之,打击乐器俯拾皆是,河南人庄周的老伴儿挂了,他还“鼓盆而歌”,显然盆子不属于正宗乐器之列。如果张艺谋是河南人,他会在开幕式上摆一堆盆子来敲吗?不过,广口盆发出的声音不够洪亮,不像肚肥脖瘦的缶,能发出低频的超重低音环绕立体声,所以,缶比盆子倒是更适合作为乐器来使用。

根据儒家传统,古琴和锦瑟倒是非常高雅的乐器,老张为什么不用呢?当是时也,世界各国的亲朋好友扎堆儿开幕式会场,应该“琴瑟友之”嘛,这是《诗经》里的原话哟,也很应景。如果老张确实不喜欢阳春白雪,那就敲一敲湖北随州出土的名动天下的曾侯乙编钟,这也算是天籁之音,至少在知名度上,比那个缶要高出若干倍。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呵呵,以上纯属学术探讨,几近废话。反正会都开了,人家老张也只不过是借缶之名,借鼎之形,上演了一场破纪录的电子鼓音乐盛会。从视觉享受到听觉享受,带给全球人民的惊喜不亚于孔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希望从此以后,全国学生中又将掀起一场学缶热,代替钢琴热。钢琴太贵了,缶就简单得多,泡菜坛子都可以拿来练几把,当然要注意力道,不要敲破了。OK,在学缶之前,咱们先来认识一下缶。

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注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

象形字“缶”,上为“午”字,即“杵”,下为半圆形器皿,即缶之本体,整个字形如一只木杵插在瓦盆中,可以敲击成曲。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远在夏、商时代,就产生了类似水罐的演奏形式――“击缶”。

开幕式上用的缶,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这家伙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兼具冰箱和微波炉之双重功效,应为第五大发明。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与陶土乐器缶风马牛不相及。

作为古乐器的缶,究竟是什么模样呢?近年的考古发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青瓷缶口径40厘米,通高24.2厘米,内外施青黄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两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作为生活用具的缶,材质用料上有陶土制的瓦缶,还有青铜制的铜缶。传世及出土文物所见之铜缶,形制为圆腹小口,在用途上则有尊缶与浴缶之别,尊缶是盛酒器,浴缶则是盛水器。此外,缶还是一种古容量单位,容量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小尔雅》有“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的记载。

后记:中国古代“八音分类法”,按材质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类。作为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其音绝不会与作为革乐器的鼓雷同,而其形制也与上述铜鉴缶完全不同。“鉴缶”不是缶,古乐文献中亦未见有“缶阵”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