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陈虻关于“坐标系”的理念,源自电视栏目化生存的大背景。说穿了,就是如何确定栏目的价值标准,找到独特的定位、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说:一个栏目一定要有自己对于事物认知的一个坐标系,否则就会摇摆不定,就会不清晰。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统一的认知事物的角度,这个坐标系一定是在每一个编导的心中。在面对每一个不同的事件时,运用相同的方法去研究,你就会找到你这个栏目所特有的气质和品质。

长期用统一的坐标去判断,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你的理念

陈虻说:面对事物,我们坚持在一个认知系统中去分析,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这个栏目的理念。当然还要把你的理念还原成具体的技术,坐标系就是理念的具体化、技术化。

问到《生活空间》的坐标系,陈虻的回答非常明确:

第一个坐标是人性的坐标。人性的善与恶,人的喜怒哀乐,人的情感,我们都要以“尊重”作为起点去认知每一个人,并且让每一个人的行为被其他人理解,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第二个坐标,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的角度,当我们呈现这种人性与人的行为时,寻找他与社会发展、社会变革是什么关系。我们努力用影像以及捕捉到的情节的片段,去揭示个人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来反映历史进程的发生和发展。

陈虻说:当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坐标系的时候,任何一个题材,都可以放在里面观察,也都有选择和取舍的依据。也就是有了一个开始思考的方法、开始进入的方法。所以我认为,建立这种思维的坐标系,对于一个团队、一个栏目如何建立自己对事物一个基本的判断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讲课时,经常举《生活空间》当年拍摄的一个叫《姐姐》的节目作为例子:这个节目讲述的是一对夫妻生了一对龙凤胎,但因为是剖腹产,分不出谁大谁小,父母就把女孩任命为姐姐。编导起初想把这期节目叫做“成长的烦恼”。

陈虻说:起名是最难的一件事儿。节目的名字将概括你整个所要表达的东西,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叫“成长的烦恼”,想要表达的可能只是故事中的这些热闹,但是在呈现价值理念方面却并不清晰。我当时看完了这部片子就跟编导商量,我们怎么才能把它从有趣做到有意义?

在陈虻的建议之下,这期节目的名字最后被确定为《姐姐》。陈虻想告诉观众一个基本事实,正是出生后父母的任命,改变了这个女孩的生活。以后才会经常出现“你是姐姐,你应该让着弟弟”这种教育,家长教育她的所有的方式,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甚至以后她的命运变化,都因为她是姐姐。

陈虻说:当我们确立“姐姐”这个主题的时候,其实是用我们栏目的思维坐标系来深入挖掘,开始寻找它的另一种可能性。在素材的组织上,更多地去凸显这个称谓给她的命运带来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她造成的影响。这个女孩在面对这种命运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挣扎,以及她父母的那种漠然、那种麻木—一个很有趣的东西,也不再仅仅停留于它表面呈现出来的那种热闹,中国农村传统习俗、重男轻女等社会文化背景才能呈现出来。

陈虻说:如果大家没有一个共识,没有一个基本认知事物的框架,你认识你的,他认识他的,那还谈什么栏目的风格?所以,风格不仅是形式、是内容,而且是在面对一个事物发生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样的思维坐标和认知背景去看待它。

选择了选题,不等于选择了主题

陈虻说:我见到很多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或者来求职的一些人,我都会问他: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要拍什么?他会给我讲他观察到的一些东西,很有感触,很丰富。然后我会再问他,你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他往往又陷入那个故事当中去了。他是没听懂我的意思吗?不是,他是没有办法马上建立一种方式,或者没有一个现成的供他去认知问题的思想框架,或者说一个知识结构。

所以,我认为记者需要建立一种思维的坐标系,当一个事物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有一个自然认知的方法,面对题材有一种分析能力。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你在拿到一个选题的时候,必须认识到选题和对选题的把握是两件事儿,必须明白,我选择了选题,不等于选择了主题。你确定了要做一个新闻事件,只能说明选题是这样的,主题是什么呢?主题可以有好多呢,选择什么样的主题,这就叫智慧,代表一个片子的智慧的含量。

指哪儿打哪儿,和打哪儿指哪儿是两码事儿。我现在看了很多的片子,有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缺乏对题材的把握,而把握它本身是需要思想的,是需要思想深度的,是需要方法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当一个新闻事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说什么,我们为什么说这些东西。

在这个大圆里选择哪个小圆,是你必须做的一份工作

首先,一个题材当中实际上是有不同的小圆、不同的角度。而不同的角度决定了你对生活中存在的人与事,有不同的关注,不同分量的关注,不同层面的关注。

其次,我要告诉你,在这个大圆里选择哪个小圆,是你必须完成的一份工作。这是我的一次动员,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是你必须要完成的一个程序。

第三,我想告诉大家,你要在大圆里选择一个小圆,就必须要知道大圆里有多少个小圆,怎么分析一个选题,怎么能找到这个大圆里的N个小圆。然后选择与排除,留一个,再用这一个和那个大圆构成关系,这叫叙述,因为没有大圆,没有那基本事件,你这小圆就不成立。

如何把握选题,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陈虻在一次讲课中举例说明:

如果给你一个关于“非典”的选题,让你做一期节目,你怎么做?这里边有N个主题,N多种表达的可能。比如,公众的知情权问题,比如社会恐慌心理怎么形成的问题等等。这就是在大圆里画小圆。凭什么能画出小圆来?就是要建立思维的坐标系,任何一个事物,你研究它的时候,你是有一个研究的方法和知识背景的。

陈虻说:当你拿到一个题材的时候,你可以不断地变换你的知识背景,就会发现这里面都可以呈现各方面的问题。那么如果你是一个纪录片的导演,你面对这些,你到底研究什么呢?你可以先把它们列出来,列出来以后你再把它叉掉,凭什么叉呢,保留谁呢,就是这个栏目的价值取向,这个栏目追求什么,就是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叉掉、要把那个保留的理由。

所以选题的选择,看上去是谁都会选择的,在我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创作以后,我们发现,其实谁都会干的事儿,是最难干的。大家都知道,体育运动中每人都会的是跑步,跑步的提高,特别是短跑的提高是最难的,技术性最高,技能型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