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宁波大型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宁波大型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中国已加入WTO,大量外资进入,这对宁波零售业来说,既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又带来了机会。宁波本地零售业应走规模化发展和信息化发展道路,多业态、多行业发展,推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建设港城特色的商业圈。

关键词:零售业 外资 竞争 挑战 对策

中国加入WTO后,2003年将取消外商零售企业进入的地域和数量限制,到2005年取消外资零售企业进入的控股权限制。宁波作为我国外资商贸领域的试点城市之一,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机遇已成为外资争相抢滩的黄金宝地。因此,本地零售业如何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和发展机遇,全面推进营销改革和业态创新,以推动本地零售业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宁波零售业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宁波商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头店铺林立,商业繁荣,长江三角洲南翼商贸中心正在加速形成。据统计,2002年,宁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人均达到8475元,列全省第一,在全国35个商业中心城市中居第十三位。

市区零售业态基本结构状况

设在繁华商业中心的大型百货商店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百货商店得到了迅猛发展,近年来经过激烈的角逐,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金光中心集时尚、购物、娱乐于一体,吸引了新潮、白领一族;银泰百货、银太百货以青春、时尚流行馆著称;以“平民化”定位的新江厦商城除了中山东路的总店,还在宁波鄞州区的集仕港、邱隘、北仑大镇等城市结合部开有5家连锁店,其规模较大的书市也颇受市民欢迎;长发商厦以高档、精品吸引白领群体;2002年11月刚开张的伊斯丹百货以“时尚之约、名品之约”尤显极品、精品风范;城隍庙商城的古色古香及多样的小吃令人流连忘返;宁波中百第二百货商店以“亲和一致,铸造卓越”理念定位中档对普通工薪阶层有更大的亲和力。

设在城市中心CBD地块的宁波天一广场购物中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消费者购物不仅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更将购物视为集休闲、娱乐、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一种精神享受过程,集聚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规模庞大的现代购物中心――宁波天一广场应运而生,成为都市人的生活乐园。宁波天一广场,一个总投资达14亿元,建筑面积近22万平方米,包含购物、餐饮、娱乐等众多业态、国内超大规模的园林休闲购物广场已于2002年10月1日开业。天一广场这一“商业航母”的建成开业,将直接影响着与之毗邻的宁波主要的大型购物中心与百货商场的发展,宁波商业的硝烟四起已在所难免。

外来连锁“大鳄”争相抢滩宁波,使宁波零售业态不断多样化

至2002年末,我市商贸行业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00多家,投资总额2亿多美元,其中外商投资零售商业9家,商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002年销售额为17.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3.8%。

1998年4月,德国连锁巨头锦江麦德龙(Metro AG)开办的宁波麦德龙店开业;1999年11月,又一家大型综合超市法国家乐福(Carrefour Group)宁波店在江东落户;紧接着,台湾的好又多超市纷至沓来,随着CBD地块天一广场内大型百货店百盛、银太百货及营业面积达22000平方米的乐购购物中心的开业,甬城商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经过新一轮角逐,宁波零售业逐步形成了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仓储商店、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多层次、多业态、开放式、竞争型的新格局。

宁波本地商贸零售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中国WTO的加入,外资零售巨头的纷至沓来,宁波本地零售业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但近年来行业的迅速扩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同行业竞争主体过多,零售整体规模过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2002年全市商业营业面积455万平方米,人均0.85平方米;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19家,且多集中在中山路一带,总体面积已经供过于求。

2002年,全市拥有连锁经营企业43家,连锁门店930个,全年实现销售80亿元,连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零售业态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

在国外,大型综合超市的出现是以低费用、低毛利、低价格的形象出现的,主要经营品种为食品和日用品,商品周转快,采用先进的电子管理技术,是消费者频繁光顾的购物场所。而我市大部分超市由原国有粮店、副食店、小百货改造而来,不具有通常超市应具有的低毛利、高周转、廉价销售的特点,而且一般不经营生鲜食品这一通常超市的代表商品,连锁店数量少,规模效益难以显现。这就造成超市与百货商店、便利店和仓储商店之间的正面竞争,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致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零售业态布局不合理,结构失调

具体表现为宁波市内大型商场超常规发展,传统商业中心重复建设,而农村新型业态发展滞后,网点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超级市场的规模优势和低价特征难以体现。目前我市零售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结构失调,反映出零售业布局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长期规划、脱离消费需求现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商业区域功能的发挥。

竞争手段缺乏,营销方式单一

这表现在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还是靠新建和扩建商场来扩大商业经营规模,另一方面,一些大中型商场大都定位雷同,片面追求大而全,忽视了便民、服务和自身特色。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市场进入壁垒低,难以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优势等等一系列问题,与其它行业相比,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上缺乏一贯性,服务上缺乏一致性,企业也就缺乏相应的形成差别化的有效措施。

信息网络缺乏,物流配送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信息网络缺乏、物流配送滞后一直是制约宁波零售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随着流通业连锁经营的迅猛发展及网上销售的迅起,这一薄弱环节显得日益突出,宁波商业系统基本采取自有物流形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效率低、成本大,往往不能形成有效的物流服务,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妨碍运营成本的降低,阻碍了企业的规模扩长。

面对挑战发展我市零售业的对策

从我市实际出发,发展现代零售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合理安排零售网点布局,建设三级网络体系

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城市化进程发展,市区区域将进一步扩大,要适时规划、调整和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布局,以提升城市功能为主线,解决存量资源浪费和盲目性商业投资的问题。构建三级商业网络,即市级繁华商业区、地区商业区和社区商业区。市级繁华区应位于市中心,这里人流多,商圈大。宁波中山路、开明街等已形成了以天一广场为中心的市级商业中心,建议将鄞州东钱湖、北仑及镇海港作为地区性商业区,对这两个网点进一步改造,建设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旅游特色区及具有国际港口城市功能特色区等地区性商业区。大力提倡百店百色特色经营,通过各种行业组织研究,启迪思维,积极创新,把宁波港口、宁波服装、宁波饮食、生态旅游、网络文化等等融入经营之中,力求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特色的氛围,造就风格各异的港城特色商圈。

发展多种零售业态,重点发展连锁经营,形成多种业态共同合理发展的零售网络

根据宁波市“十五”计划,到“十五”期末,全市连锁企业数应达到40-45家,连锁经营店铺达到1000个,连锁经营年销售额达到185亿元,年均递增约3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0%左右,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的连锁企业应达到2家,销售额在10-20亿元的连锁企业要达到3-4家,培育2-3家拥有自主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内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尤其应推进农贸市场改超市,鼓励和支持生鲜食品清洁蔬菜进超市、便利店,重点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和便利店,大力发展专业店、专卖店,并推进服务业连锁。

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是宁波流通业提高整体扩张和竞争能力的战略关键。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要着眼于高标准、现代化,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具有分拣、加工、组配、包装、储运等功能,鼓励发展面向全社会的社会化(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根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物流发展规划和宁波连锁商业发展规模,规划好四个层次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综合性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外环线及同三线、杭甬高速公路潘火出口处附近规划建设一个信息灵敏、设施现代、功能先进的大型商贸物流配送园区,用于为连锁企业实施社会化商品分拣、加工、组配、包装、储运、配送,辐射半径200公里以上。专业化配送中心结合食品工业布局调整,农副产品集约化生产、加工和行业改造,建设1-2个冷冻、生鲜、熟制品等专业配送中心。改造建设集生产、加工、配送于一体的专业化配送中心。系统内配送中心重点扶持三江、新江厦、新华联等几家连锁公司及大型综合超市建设发展现代化配送中心。社区配送网络结合超市、便利店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建设3-5个覆盖全市所有社区、中心镇和主要行政村的配送网络。

构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实现流通业的技术创新

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信息网络、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利用虚拟交易、直接交易、实时交易、便利交易、透明交易、高效交易的特点和方法推动流通技术的创新。当前要大力发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基础性技术,为实现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时代的来临做好积极的准备。

发展仓储运输技术 包括商品检验、分析、保养、防护技术以及流通加工的相关技术和仓库货物的装卸、计量、储存、发货、进货的调度、监测、控制和业务管理等相关技术。这些技术对实现流通电子化十分重要。

要发展流通加工技术 如肉类分割与小包装加工,蔬菜、水果小包装加工;日用工业品分检、配货、包装加工;饲料加工、粮食加工、油脂加工等等。这些技术属于流通中的传统技术,但多年来没有很大的改变,所以是今后流通部门提高技术水平、扩大服务领域的重要方面,也是流通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用武之地。

要发展标准化、计量与质量管理技术 商品流通中的标准化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围绕其经营活动制订、和实施有关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以获得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最佳流通秩序和社会效率的活动过程,规范与执行与流通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逐步向国际标准看齐。

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几年来流通领域的改革,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2008年跨杭州湾大桥将建成、2010年将举办上海世博会等实现甬沪一体化发展,这些大好机遇都为商业零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近年来商业零售市场结构的逐步转化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大型综合超市、连锁店以及以连锁经营为实体依托的网络销售将成为商业类零售企业的主导经营模式。因此,我市商业企业必须找准方向,沿着世界商业经营发展的道路,逐步向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样不但能重点提高公司经济效益而且也能提高社会效益,使商业企业真正成为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的先导型产业,真正把宁波建设成为能满足社会需求、体现现代化国际港口特色的现代都市。

参考资料:

1. 李淑君,“入世”与中国零售业的发展[J],鄂州大学学报,2002(16)

2. 吴有为、武斐婕,“入世”对中国零售业的冲击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2(49)

3. 宁波商贸网-行业内刊,www.nb-trade.省略/hyyj/index1.asp,2002.11

4. 叶杭,“天一”商业航母即将“起航”,宁波黄金商圈风去再起,[市场报],2002.7

5. 宁波统计信息网,2003宁波统计年鉴

6. 周晖,海内外零售业“大鳄发动”羊年攻势,中国宁波网,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