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壶里乾坤见真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壶里乾坤见真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继第二届桂林公馆生活艺术系列之“不老斋藏瓷——北宋汝官窑天青釉三牺尊展”珠玉在前,第三届主题为“壶里乾坤真章——2011桂林公馆桂香秋实·任备安紫砂壶艺展”于近日在四教厅款款出镜。

作为国内顶级会员制会所,桂林公馆一直以来诠释着新古典主义生活方式,并希望借生活艺术系列之活动,游走在新古典、新摩登的空间里,由此带给会员更多丰富和更多精彩。十月下旬,金桂尚有余香,正如“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实”,蕊蕊花香韵味在这座江南古典园林内的傍晚时分更显悠长。

四教厅内,72扇折门虚位待客。厅内高朋满座,伴随着铮铮古琴,活动正式揭幕。制壶大师——任备安也上场与各位嘉宾们一起分享他几十年来对于壶的钻研和精进,形成活动的一个小高潮。

中国的茶文化延续千年。从单一功能性的“喝茶”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品茶”,无一例外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追求好茶的过喉回甘。由此。自然而然也对茶之用具提出要求。目光也开始转向了紫砂壶。这当中原因有其二,一是因为紫砂壶透气好,泡养之后温润如玉,并能充分展现茶性;二是因为上好的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和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着浓厚的文人仕大夫式的生活雅趣。基于这两点,于是乎,茶和紫砂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款款身形灵动的紫砂壶具,会惊叹于它造型的周正圆润,也会欣喜于它所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但这一切的背后对制壶匠师提出了更为高精的要求和标准,且制壶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里,浸淫其中,孜孜以求索。

略显清瘦的任备安,一杯清茶在手,跟他聊紫砂壶,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是一个对壶有着很深感情投入的人,犹如细水长流的婚姻一般。所以,在很多人眼里,任备安的壶不仅好用,而且极具观赏和文化价值。同时,在此次壶艺展上,还有“壶艺泰斗”顾景舟的紫砂壶,无论形、神、气、态都堪称传世完美艺术品,熠熠生辉。

实用与艺术结合完美

任备安制壶深受藏家称道的最大特点就是实用性。紫砂壶是集实用和观赏于一身的艺术品。玩壶的人首先用壶泡茶,在泡养的过程欣赏壶,享受养壶的乐趣。在四教厅两盏铜柜内陈列着一系列时间跨度的作品,无论“古莲子”的沉静娴雅,还是“春婵”的典雅大气,甚而他在谈到“至雍”壶,任备安说更像一位谦和慈祥的老者,没有了棱角,心态平和,雍容华贵,但仍然有勃发的内在张力。

为了不断丰富内心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任备安还练起了书法。中国书法也是讲究气韵相连,这与制壶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艺术虽然门类众多,却有相通之处。比如书画就不分家,更多是一种意象的感觉,经年累月而后落笔胸有成竹。

经年制壶为求索

紫砂壶是最注重气质神韵的,诚如我们在褒扬别人时会说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自成一体的气质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扎实存在于内在的。在紫砂制壶漫长求索道路上,任备安一路走来。在技法上,基本靠自己的琢磨,当然要做到在制壶中法无定法,不露痕迹也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另一个就是模仿问题。任何一个艺术家必经历模仿的阶段。这里面也有一道坎,走得进去,出得出来。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底和文化素养。做壶近20年,任备安也深深体会到个人学养的重要。所以除了壶以外,他也不断地学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现在任备安更喜欢抽象的东西。比如,偏爱老庄哲学,甚至会钻研佛学,体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此外,他亦喜欢古诗并沉浸在诗意中补以给养。

活动仪式结束之后,嘉宾们在桂林公馆会籍专员的引领下,风雅游园,晚来凉风有幸,盏盏秋实桂花,令人恍若置身于沪外的某一处清雅之地,愉悦身心。之后,移步于鸳鸯楼宴会厅,一场更为丰盛的琳琅桂花家宴也给嘉宾们带来全新味蕾挑战。

在为期两天的短暂展览中,来自桂林公馆的会员、收藏界友人、喜爱紫砂壶人士及沪上主流媒体都积极参与其中,热烈讨论,形成更多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话题,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