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文教育视野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三重三轻”的现象,提出重视起步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重视素材积累和观察能力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品鉴、自我修改等建议,实现小学作文教育向人文本质的回归,以促进学生包括作文写作能力在内,身心各个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小学儿童 作文教学 人文教育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作文语言枯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陈旧、思路狭窄等,由此导致语文教学中学生怕作文、老师叫头疼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模仿、轻创作,重技巧、轻质量,重词藻、轻感受的“三重三轻”的现象,凸显小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忽视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本质。

一、小学作文教学应回归人文本质

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这些都从根本上道出了一个不容更改的事实:作文是与做人息息相关的,作文只是做人的余韵。作文教学作为塑造人格的事业,应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作文教学的功能绝对不是简单的有关作文技能的简单训练能代替的,它也不应该只是语文一个学科的事,而是整个教育的范畴。从事作文教学应该有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尤其应当体现对学生发展的人文关怀。

人文教育是指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以人的全部潜能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关于人生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思维训练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形式。当前形式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不仅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内容的作文教学更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作文教学不仅要完成人类历史上知识和文化的传递,更要完成唤醒学生心灵的任务。因此,我们呼唤小学作文教学向人文本质的回归。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一)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很多孩子害怕写作文,以为作文很难,很头疼,写一篇作文要半天。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中一定要着力保护、切忌扼杀孩子的写作兴趣。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是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忧”,忧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内容要贴近童心,命题要揣摩儿童的心思,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搞一刀切。对学生的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宁可姿态低一点,要把教师的架子放下来,用商量的口气对待学生。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让学生互相改、评,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

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合理,文思若涌泉而滔滔不绝。

(二)重视起步阶段的教学

考虑到儿童的实际水平,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小学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起步阶段的教学。怎样帮助学生起步呢?笔者是这样做的:用游戏方式作文,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写作状态。找来一枚硬币,和学生一起玩耍,之后提问,硬币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用手摸有什么感觉?用牙咬有什么感觉?把学生的答案写下来,然后把问题擦掉,把答案的句子连起来,中间打上逗号,这样就算一篇作文了(写不起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学生都说,原来作文这么简单!

当然,在作文起步阶段可写的东西很多,比如吃水果(食物)、玩玩具、欣赏一束花,等等。让学生观察形状、颜色、重量、味道,加上自己的感受,把这些实际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成为一篇作文。关键是让孩子在一种自然、轻松、亲切的状态下进入写作,千万不能一开始就使其产生畏难情绪。

(三)重视素材的积累

好的文章必然来源于生活,好的必然善于从生活中去采集素材。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记录、学会整理,如每天上学,回家,乘车,人物,生活,所见所闻,都把它记录下来。尤其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学会从书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如笔者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天读一篇文章,好的句子、好的描写要勾出来或者抄下来,积累起来,每个学生至少订一样杂志,如《儿童文学》、《少年文摘》等。

还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广阔的自然中去寻找和发现写作的材料,如雷雨,日出,日落,刮风等等。要着力养成学生记日记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在班上不定期进行日记展评,将好的日记推荐到学校的墙报或校刊上,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种刊物投稿。

(四)重视观察训练,体现作文的生命力

作文指导应重视人的自然性、生物性、现实性,脱离了这些本质的东西,学生的作文就会显得空洞乏味。那么,学生的作文怎样才有生命力、才不至于平庸呢?关键要重视学生自己独特的视觉。

首先应加强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刚开始作文时,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加强观察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问题。

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向性观察训练,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进行观察指导,常常带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台,树木,喷泉,让学生观察各种人的外貌,高矮,胖瘦,语言,动作,等等。建议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带学生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提示。

可以对学生进行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法。让学生在离开班级的情况下自己进行观察,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通过观察力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自觉观察的习惯,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会起很大的作用。

(五)改变过度强调写作技巧的做法

古人云:“情蕴其中,发而为文。”因为有某种想法,某些感慨,郁结于胸,不吐不快,这才有了文章。如伐木的人劳动时感到有些累了,他们想表达一下他们的这种感受,当然也是为了伐木动作的协调一致,于是他们就创作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咳哟咳哟派”的文学。由此看来,作文从来就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绝对不是什么表现技能技巧的道具。一味地在技能技巧的习得上下功夫,实在是找错了地方。

中国至古以来多少文章家,是作文技能的习得训练造就了他们吗?曹雪芹没上过作家班,鲁迅曾经就读于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文豪和巨匠显然不是作文技能习得训练的结果。都说“文学要用形象说话。”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由此可见,作文本来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真正的写作技巧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倾情投入的写作训练之中,单纯的写作技巧训练是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写作者的。

(六)让学生学会自我品鉴、自我修改,促进其自我实现

新课改特别强调关注过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读自己的文章,自行发现诸如用词不当、顺序颠倒、结构不合理、语词重复、逻辑混乱等问题,让他们自己修改之、删除之、添加之、调整之,直到使之成为自己满意的一篇作文。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写作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会自我品鉴、自我反省,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总之,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从作文中可以直接显现出来,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生活出发,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其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包括作文写作能力在内,身心各个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