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业集群跨越式升级:基于集群龙头企业双链协同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集群跨越式升级:基于集群龙头企业双链协同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产业集群应走以跨越式升级为导向的升级模式,笔者以管理协同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升级的理论框架,提出了集群龙头企业通过双链(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协同促进集群跨越式升级的具体模式,双链协同是协同目标、协同路径、协同机制和协同条件四方面的统一。

关键词:产业集群;跨越式升级;全球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双链协同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TJJL10-277);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YJA630112)

作者简介:代文彬(1974-),男,湖北京山人,天津科技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组织、创新管理研究;慕静(1966-),女,山西大同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易训华(1964-),女,湖南安化人,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6-0057-05收稿日期:2012-01-18

目前,产业集群升级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左和平,2010;易秋平 等,2011)。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有两种基本模式:渐进式升级与跨越式升级。渐进式升级指产业集群沿着全球价值链由生产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侧高端逐渐上升。跨越式升级则指产业集群通过直接从事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以实现升级目标。通过比较这两种升级路径的效率与效果,有些学者提出我国产业集群应放弃渐进式升级模式而采用跨越式升级模式(吴义爽 等,2010)。但产业集群如何实现跨越式升级,目前的研究成果极少。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学者们在产业集群升级核心主体应是集群内龙头企业(或谓核心企业、领导企业、焦点企业)这一点上存在共识(许庆瑞 等,200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产业集群内的诸多龙头企业同时置于两条价值链上,即全球价值链(GVC)和国家价值链(NVC)。这两条价值链应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推动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升级。因此,本文的贡献将集中于从双链协同的视角探索产业集群跨越式升级的问题。

一、双链协同提出的背景

Gereffi等提出了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以前的学者们对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给予了过于乐观的判断,认为其企业及产业集群会自然沿着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的路径演化。但后来的学者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较快的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却停滞不前(Bazan et al, 2003)。由此,一批学者转而注重对国家价值链的研究(刘志彪 等,2007)。国家价值链的构成主体是本土企业,其驱动主体是本土行业龙头企业。刘志彪等(2009)等学者认为构建国家价值链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俘获型的网络关系,从而有助于其企业自主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事实上,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进入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通过双重进入不断迈进微笑曲线两端。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企业在此双链的交织中应追求怎样的目标,企业如何通过对双链的经营来带动自己所属的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升级,对此目前的学术界鲜有研究。

二、双链协同的概念框架

H·Hake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了协同论,由于管理系统的开放性特点,学者们自然将协同理论引入管理研究之中,形成管理协同理论。管理协同理论的本质是各协同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产生主宰系统发展的序参量,支配系统向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进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或放大,即实现“2+2>4”的协同效应。同时置于GVC和NVC中的本土企业要实现其升级目标,必然面临本土企业与国外主导企业、价值链高端与低端、本土企业与其所属产业集群其它配套企业等等方面的矛盾关系。因此,借鉴管理协同理论的观点,实现GVC和NVC的有效协同,促进产业集群中龙头企业的跨越式升级进而带动产业集群整体的跨越式升级,无疑是一条有意义的研究思路。

(一)双链协同的目标

本土企业进入双链经营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可表述为GVCGVC+NVC,即该类企业最初是作为国际购买商或跨国公司的代工企业而成长起来,到一定阶段后除为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企业代工外,也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研发、设计、营销以及针对本土的生产。这类企业利用其嵌入GVC后快速完成的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通过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向本土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建立该企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优势,以此为基础,这类企业有条件进行自主的研发设计和渠道建设乃至品牌建设,从而实现嵌入GVC情况下不大可能完成的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另一种情况可表述为NVCNVC+ GVC,即该类企业依靠本土市场成长起来,甚至掌握了本行业的某些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围绕该类企业形成了该为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在此基础上这类企业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甚或在全球范围内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价值链。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本土企业同时进行双链经营表面上看是为了克服单链经营的局限性,使双链发挥互补功能。但从本质上看,企业追求双链协同的目标应是为了获取高级要素、增强自身的动态核心能力。低级与高级要素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可以是如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或者是一些可模仿复制、低进入壁垒的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与技术开发能力;后者则是一些难以简单模仿复制、高进入壁垒的技术研发与设计能力、标准、专利、营销渠道、品牌等(刘志彪 等,2007)。只有不断掌握高级要素,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浙江乐清低压电器集群被誉为“中国电器之都”,其龙头企业(如正泰和德力西)都是在长期NVC经营的基础上主动嵌入GVC,实现双链协同经营。通过双链经营,这些公司可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能吸收国际低压电器产业的前沿技术, 促进自身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正泰集团开发的“N”系列产品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取得国外市场准入证180张,拥有国内外专利150多项。另一方面,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双链经营努力建立国际销售渠道,不断积累品牌和渠道管理经验,正泰集团在全世界已建立30多家销售总和销售公司,自有品牌的销售量和品牌价值不断增长。通过双链经营,这些龙头企业提高了对行业高级要素的掌控能力,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了乐清低压电器集群的较快升级。

(二)双链协同的路径

在双链协同的目标之下,双链协同的具体路径体现为双链上对应的高附加值环节之间的互补与互促(见下图1所示)。下面从研发设计与渠道品牌两方面分别描述具体的协同路径。

图1双链协同的路径示意图

本土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对价值链的治理能力,对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尤其如此。为此,本土企业应充分发挥双链的正协同作用,积极实施技术追赶战略,其协同的具体路径有三:一是立足NVC提升自身研发设计能力、增强对GVC国外主导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已往知识和能力的函数,本土企业应首先立足NVC加强其研发设计能力。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加强与国家创新系统中其它创新主体的知识联结,本土企业可不断提高其研发设计能力。同时,针对本土中低端市场的需要,研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实行颠覆性创新,使企业研发设计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积极吸收利用GVC国外主导企业外溢和转移的知识和技术。GVC国外主导企业为增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敏捷供应能力,以提品图纸、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合作的方式对本土企业进行技术规范与援助,本土企业的研发设计部门应及时消化吸收扩散相关的显性及隐性知识。目前,国际上众多大公司的研发价值链也出现了分离和片断化的现象,我国本土企业可利用与GVC国外主导企业的合作关系承担一些研发离岸外包服务,从而促进自身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三是进行以技术获取为主要目的跨国收购与直接投资(FDI)活动。GVC上的一些国外主导企业因为各种宏微观的因素可能不得不剥离一些经营项目,有些项目可能包括实力雄厚的研发机构,本土企业对这种经营项目的收购可能会极大地促进其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此外,本土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发达国家创新密集地区进行技术获取导向的直接投资活动,与当地的创新主体形成内聚网联结,充分吸收其隐性的技术创新知识,通过知识的回流与反哺(吴义爽 等,2010),促进企业研发设计部门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在双链上对应的渠道与品牌环节也可产生正的协同效应,其具体路径可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本土企业通过贴牌生产和嵌入全球大商、中间商和零售企业的渠道网络,就近学习其先进的渠道管理与品牌管理的经验,以提高自己在NVC中的渠道管理与品牌建设与管理能力。二是本土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立起自己的知名品牌,可吸引GVC上的主导企业委托其进行贴牌生产。我国广东省诸多知名制造型企业(如美的、格兰仕、科龙、格力),之所以能与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 GE公司、LG公司)维持长期的代工关系,与这些品牌在国内极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分不开的。三是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长期锻炼所积累的渠道与品牌管理的经验有助于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有关区域及至全球建设自己主导的GVC。

(三)双链协同的机制

双链协同的根本目标是获取高级要素、增强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其本质则是对行业高端知识的吸收与运用。为此,本土企业应围绕吸收与运用行业高端知识这一目标,建立健全双链协同的相关机制。

1.高端知识获取机制(见下图2所示)。行业高端知识包括本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设计知识、渠道与品牌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战略管理知识,具有复杂性、专有性、前沿性、 缄默性等特性。由于行业高端知识的上述特点,我国本土企业应在全球范围内高端知识密集区域进行深度嵌入、通过内聚网和结构洞两种网络结构进行高端知识的有效获取。为此,本土龙头企业应积极在世界上行业高端知识密集区域进行以知识性资产搜寻(asset-seeking)为目的的国外直接投资(FDI),与西方先进企业及相关创新主体结成相互信任、频繁交流、共享知识的内聚网结构以促进隐性知识的转移。同时,通过提高联盟组合的多样性扩张结构洞网络结构,以而促进异质的创新知识的有效获取。作为NVC上的龙头企业也应立足本土创新系统从研发中学、从市场中学、从第三方学。这样做一方面开辟了一种行业高端知识获取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识吸引能力。我国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为加快功能升级,积极完善高端知识获取机制,一方面立足于自我研发探索,另一方面加强与全球价值链领导企业的合作。

2.知识的整合转化机制(见图3)。本土龙头企业在内部应建立专门的组织和制度,使之成为企业的知识集聚中心,对双链经营中通过技术导向FDI、自主研发、技术外购、GVC上主导企业的技术转移所获取的高端知识进行整理和储存。通过研讨、培训、交流等形式实现高端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与创新,从而不断增加企业的知识资产。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能更明确自身知识创新与知识获取的战略方向,具备更强的知识吸收能力,促进本企业学习氛围与学习组织与制度的改良,企业高端知识的积累进入良性的螺旋上升轨道。

3.知识转移激励机制。企业首先应通过标杆管理、目标管理等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方法对相关经营单位和部门的组织学习目标、途径、方式等作出明确界定。其次,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对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进行适宜的奖励。在知识转移的全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团队应始终高度关注组织学习,加大对员工学习与培训的投资,给予员工对新思想、方法进行学习、交流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加大对知识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

(四)双链协同的条件

虽然诸多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同时进行GVC和NVC经营,但常呈现“重外轻内”的特征,即重视嵌入GVC而维持与GVC上主导企业的稳定的代工关系。“重外轻内”必然使企业长期处于被俘获的地位,没有本土产业集群和NVC的有力支撑,本土企业的发展必将面临不可持续性。为了达成双链协同以积累高级要素、增强企业的核心动态能力的根本目标,本土企业家和企业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图2双链协同下高端知识的获取机制图

注:圆形直径大小代表高端知识的储有量大小,箭头方向代表知识流动方向。

改编自:吴义爽,蔡宁.2010.我国集群跨越式升级的“跳板”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0):55-64.

图3双链协同下高端知识的整合转化机制

1.战略创业精神(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对企业而言,只有掌握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替代的、不易模仿的资源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而只有发挥创业精神才能使企业的战略行为保持柔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保持与开发,战略创业已成为战略管理新的发展阶段。从事双链经营的本土企业面临着高度竞争的国内外市场环境,而自身的资源特别是高级要素的掌握又相对有限,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充分发挥战略创业精神,以创造性的、积极的、进取的心态迎接各种压力和风险。为促进双链协同,企业领导者应设计正确的组织结构、执行正确的流程和政策、规划并保持行为的连续性(Ramachandran et al,2006),培养放眼全球和不断学习的心智模式。

2.自主创新投入保障。行业高端知识是价值链上主导企业的战略资产,其它企业不易获得。为增强对行业高端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能力,本土企业必须立足于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高投入以及随之的高风险需要企业健全自主创新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此,从事双链经营的本土企业家应从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自主创新的投入保障问题,维持合适的研发强度,为自主创新提供充分的财力、物力、人力、组织与制度支撑。安踏体育用品公司为不断提高其产品研发能力,创建了国内体育用品领域最高等级的研发机构“运动科学实验室”, 每年的研发投入1个多亿,从而使该公司每年能推出新产品1万款左右。

3.企业内外部的有效沟通。沟通是知识转移的唯一途径,为促进高端知识的吸收与创造,企业必须要提高其沟通水平,包括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和个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外部企业的沟通。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有效沟通务必要具备三方面条件:沟通意愿、沟通媒介与沟通环境。要形成沟通意愿,高端知识传授者和接收者之间首先应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本土企业相关人员应努力适应外方人员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培育诚实守信的作风,注意建立与外方人员良好的工作与私人关系,从而激发对方的沟通意愿。其次,应丰富高端知识传授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沟通媒介,包括面对面的口语及肢体语言、书面语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对外合作人员应提高自身的外语沟通水平。此外,本土企业应为知识的沟通活动提供适宜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包括良好的沟通场所、充分的沟通时间和适当的激励工作。

4.联盟组合多样性(alliance portfolio diversity)。一些学者认为,联盟组合多样性指与焦点企业结盟的盟友数量、盟友的功能特征和联盟治理结构的变化程度,他们发现具有更大的组织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的联盟组合与更高的企业绩效相关,企业以组合的观点管理其联盟对象有助于其扩大资源获取与学习收益。在追求联盟组合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应扩大与NVC上其它企业与学研机构联盟组合的多样性,并积极增大与国外先进企业的联盟组合多样性,以此提高自身在知识网络中的中心性与在知识转移中的议价能力,实现双链协同的根本目标。

三、结论

我国产业集群的升级道路今后应转变为以跨越式升级为导向的发展道路,即以集群龙头企业为核心主体、以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大力投入与经营为战略重点、以集群内龙头企业与相关中小企业的密切协作为组织形式、带动产业集群整体快速升级。本文以集群龙头企业大多从事双链经营为现实背景,以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为分析对象,从双链协同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升级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包括协同目标、协同路径、协同机制和协同条件的双链协同的概念框架。后续的研究将聚焦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和发展此概念框架,以及对企业层面和集群层面的跨越式升级的内涵和衡量标准进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刘志彪, 张杰.2007.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5):39-47.

刘志彪,张杰.2009.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J]. 学术月刊41(9):59-68.

吴义爽,蔡宁.2010.我国集群跨越式升级的“跳板”战略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10):55-64.

许庆瑞, 毛凯军. 2003.论企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网络和创新[J]. 研究与发展管理15(4):53-58.

易秋平,刘友金.2011.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69-73.

左和平.2010.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企业经济(1):66-68.

BAZAN L, LIZBETH N. 2003. The underground revolution in the Sinos Valley : a comparison of upgrading in global and national value chains[R]. Paper Presented at Workshop on 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

RAMACHANDRAN J,SOURAV M,MUKESH S. 2006.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in a globalising economy: evidence from emerging economies[J].Management Review,(9):291-302.

(编校:育川)

A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lusters Leaping Upgrad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Chains Synergy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Clusters

DAI Wenbin1, MU Jing1,2, YI Xunhua1

(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2.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anagement synergy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industrial clusters` leaping upgrading with the arguementation that leading enterprises in clusters should help industrial clusters achieve leaping upgrading by pursuing double chains (global value chain and national value chain) synergy with the unification of synergy object, synergy path, synergy mechanism and synergy conditions.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Leaping Upgrading;Global Value Chain;National Value Chain;Double Chains Sy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