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人的性格优化在管理过程中的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人的性格优化在管理过程中的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强调人文关怀,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管理的第一要素。人本管理过程中,人的性格优化既贯穿于全程,又体现于最终的管理效果。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人的情感愉悦乃至最终实现人的性格优化,表现在管理理念上、管理手段上和管理效果上。

[关键词]人的性格优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B8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71-02

管理的内涵可高度概括为: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或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依据管理的内涵,结合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来论述“人的性格优化在管理过程中的体现”这一命题,应该从人的性格优化在管理过程中体现的理论依据:人的性格优化与管理方法的适应点在于情感共鸣;人的性格优化在管理效果的评估上显现为:实现良性的互动,增强亲和力,消除内耗,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三个方面着眼。

一、人的性格优化在管理过程中体现的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本视域下的管理思想必然体现为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满足人的精神追求、发挥人的首创精神,让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具体说来,将人本管理思想贯穿于现代管理的全过程中应体现:

其一,以人权为基础。人权包括人的生存权、人身不受侵犯权、隐私权、视听自由权、思想自由权、言论自由权和私有财产拥有权等等。管理应在维护人权、保障人权的基础上进行。其二,承认人的个性特性,人有思想、有需求,“人各有志”,管理需要沟通,现代管理的范畴就是意见沟通的世界。管理不是将人的性格特征整齐划一,是对人的性格的约束,是“求大同存小异”。其三,修养人的本性。中国有句古话叫“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句俗语叫做人的心中有善与恶两只狼,你给哪只喂食多,哪只就占上风。事实上,善与恶是人的本性的两个方面。管理即引导人修养真善美的本性。其四,培育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团队文化的精髓是“德”,管理中,力可以制人,势可以追人,情可以感人,以德服人是管理中成本最轻的、效能最好的模式。

(二)行政组织体系管理思想的体现

将人本管理思想与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Weber,1864-1920)的管理思想联系起来,可见其在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中,提出和阐述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观点。他认为行政组织是“对人群进行控制的最理性的、众所周知的手段”,只有高度结构的、正式的、理性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才是对员工进行强制性管理的最合理手段,才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效率最有效的形式,并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以韦伯的这种管理思想为基础,探讨现代管理中,高度结构的、正式的、理性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实现对人的管理的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应该体现于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人的性格优化,只有人的性格得到优化,才有可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

肯尼思・布兰德在总结企业管理经验时提过:作为经理,必须每天抽出一分钟(经理的象征)时间来注意一下我们所管理的人,并认识到他们正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管理的具体操作中,也要将以人为本具体化、措施化,变成有血有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这“工具”能使企业有效益、有发展。企业只有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才会有稳定的发展与实施战略目标的可能。

二、人的性格优化与管理方法的适应点在于情感共鸣

人的性格存在着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在对人的性格类型进行划分中有着不同的界定方式。如将之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猫头鹰型、变色龙型;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象型等等,总之归类方式很多。实则管理中对人的性格的优化不是对人的性格类型的优化,而是对人的性格中的不良部分进行优化,使得不同性格类型的人能够相互理解、和谐相处,在共生的团队中对能够荣辱与共、相携相扶、团结进取。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人的性格优化的方法也很多,但重在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法的采用。

人文关怀是一种以情动情、情感共鸣的管理方法。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主体,又是自身存在的价值主体。人不同于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内在”而非“外在”,把情感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避免人的异化。具体方法如:解读政策、算账对比、双向交流、促膝谈心、多办好事实事等等。总之,引导职工化解思想困惑,克服消极情绪,消除心中疑虑,解除后顾之忧,解决思想问题,将被管理者的思想意志和行为统一到管理者的要求上来。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诉求目标与实践目标的和谐统一。

心理疏导是一种语言沟通、心理抚慰的管理方法。主要以准确、鲜明、生动、灵活、亲切、适当、合理的语言与被管理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和掌握被管理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本质和特点,授以战胜心理问题的方法,激励其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改造个性缺陷,提高主动应付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将心态和行为保持在健康的、道德的、大众的、符合管理者要求的状态。具体的心理疏导方法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文化生活、增加成功体验、开展心理咨询、建立重点人员的心理干扰防控体系等等。进而能够排解由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带给管理对象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大幅度增加而引发的问题,消除管理中人的心理方面的阻力。

三、从管理效果的评估上解析人的性格优化

人的性格优化在管理效果的评估上显现为:实现良性的互动,增强亲和力,消除内耗,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管理效果是对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实施状况的检验,是整个体现人的性格优化管理过程的终端。也就是说,从管理效果的评估上解析现代管理过程应体现人的性格优化,是用管理效果来检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管理方法的有用性、管理效果与管理预期效果的吻合性。

可以将这样三点作为衡量标准:其一,实施管理的组织或团队发展充满活力,内部诸要素特别是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匹配、配置,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其二,内部关系融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融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三,外部环境友好,能正确处理好组织与自然环境、组织与组织间、组织与政府间、组织与地域间的关系,实现组织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组织具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换言之,从管理效果的评估上解析现代管理过程应体现人的性格优化的最高标准为和谐管理。即实现身心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群己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天人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管理也相应表现为四个层面的和谐:员工自身的和谐、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员工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横向的人际关系即员工之间的关系。二是纵向的人际管理关系即上下级的关系。通过和谐管理的实现来保证组织或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团队和成员间、团队的成员和成员间建立和强化彼此信任的向心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