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限风光读中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巧用范读,让孩子乐在其中;创设情境,让孩子激情飞扬;尊重个性,让孩子各显神通;展开想象,让孩子思绪不断;激励评价,让孩子满载欢愉。
关键词:朗读;范读;情境;个性;想象;评价
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引领、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让朗读教学在此也焕发出生命之彩呢?
一、巧用范读,让孩子乐在其中
范读就是由教师读,让学生听;或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也是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的重要方法。低年级的孩子擅长模仿,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高的朗读技巧,能把作品的情感绘声绘色地传达出来。那么自然而然地,孩子朗读的欲望也就激发了,他们也会模仿教师的样子轻轻的朗读。如,教学《识字2》,上课伊始,我就用动听并富有节奏感的声音边打拍子边范读韵文,学生被我感染,也情不自禁地为我打起了拍子。我刚范读完,很多孩子就纷纷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跃跃欲试。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激情飞扬
朗读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漂亮的图片来创设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来表演一个情境。在《美丽的小路》的教学中,事先很用心地画下美丽的小路和垃圾遍地的小路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刚贴出来,小朋友们就情不自禁地说:“哇,好美呀!”我紧接着问:“那你们来夸一夸小路美在哪里呢。”学生纷纷把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我又在这张图片旁边贴出了另一张图片,有些学生看了皱起了眉头,有些学生则捂起了鼻子。我描述:“原本漂亮的小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臭气熏天、垃圾满天飞呢,以后它会重新变得漂亮吗?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细细地读一读。”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烘托朗读的效果,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三、尊重个性,让孩子各显神通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材在每一位不同个性的学生看来也是各不相同。在指导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我问孩子:“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呢,为什么?”当学生几乎多赞同小白兔时,却有个不同的声音轻轻轻地发出:“我喜欢小灰兔!”全班所有小朋友的目光都投射到了这位小朋友的身上,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见此景,我鼓励地问:“好样的,有自己的想法,那你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小灰兔呢?”他站起来怯怯地说:“因为小灰兔很有礼貌,收下山羊爷爷的白菜后道谢了,而小白兔收下山羊爷爷的菜子后没有道谢。”听了他的话我很欣慰,连忙说:“小朋友们,你看他读得多认真呀,而且特别有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留有自己独特的印象,也从文字的表层体会文章细腻微妙的情感语气。
四、展开想象,让孩子思绪不断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畅想,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想象说话,想象写话,想象编儿歌,想象画画。《松鼠和松果》一文中有一只活泼聪明的小松鼠,它吃一个松果就种下一个松果。朗读中我们一起想象“几年以后的大森林”。他们有的这样描述:“松果发芽了,渐渐地长成小树,小松鼠会去给他们浇水,一棵棵小松树长成了大树,这时的小松鼠有吃不完的松果了。”有的说:“动物们一定会感谢小松鼠的。”还有的说:“谢谢你送给大家的绿色家园。”学生的思维在此刻碰撞出了火花,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五、激励评价,让孩子满载欢愉
从低年级的学龄特点考虑,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待培养,在朗读中出现漏个字、加个字的小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我们就应不断提醒鼓励,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委婉地提醒学生读错了一定要自己认真读正确。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我们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如果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们会说:“你读得很响亮,可教师还没欣赏到升旗仪式的壮观呢!”当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们会评道:“真棒,我仿佛看到了天安门广场上成千上万的群众庄重地仰慕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样,在评价鼓励的同时,又重复朗读一遍,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是教学生掌握这里的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学生读得兴趣盎然!
“读”是阅读教学的本色,惟有好读书,读好书,才能学好语文,才能为学生嘴边笔底的灵气引来丰盈的活水。让我们牵引着学生,由阅读这条铺花的幽径,走向祖国语言的田野,让他们的语言在这无限的风光中增添更加缤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09.
[2]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玉环县城关合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