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连云港市不同稻作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连云港市不同稻作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镇化、农民就业非农化步伐加快,连云港市水稻种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介绍了连云港市近年来的稻作方式演变、不同稻作方式的优缺点,并根据稻作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为连云港市未来稻作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稻作技术;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12-2

水稻是连云港市粮食生产中高产稳产的优势作物,常年种植280万亩,占粮食面积的四成;近十年平均单产565公斤,水稻年总产超过160万吨,占粮食产量的五成,水稻生产在连云港市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镇化、农民就业非农化步伐加快,连云港市水稻种植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劳动强度大、花工多的手栽秧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小,以机插、抛秧、直播稻为主的轻简稻作方式应用面积越来越大。

1 稻作方式应用现状

1.1 稻作方式的演变

目前,连云港市水稻种植方式有手栽秧、机插秧、抛秧、直播稻等4种方式。2006年前连云港市水稻种植方式主要以手栽秧为主,据统计2006年手栽秧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1.7%,而机插秧、抛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方式仅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8.3%。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快轻稻作技术的推广速度,连云港市农业农机部门通力合作,重点推广机插秧、抛秧等轻简稻作技术。通过几年的实施,连云港市的稻作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2年,手栽秧面积下降至水稻种植面积的45.3%,而机插秧、抛秧、直播稻等轻简稻作面积占水稻面积54.7%。

1.2 不同稻作方式效益分析

2012年连云港市农业系统对四种不同稻作方式产量、成本、效益进行了全面调查,共涉及21个乡镇,323个农户(汇总结果见表1)。从产量表现方面看,以抛秧产量637.34公斤/亩为最高,以直播稻451.22公斤/亩为最低;直播稻比抛秧低185.72公斤/亩,比手栽秧低176.90公斤/亩,比机插秧低148.37公斤/亩。从物化成本方面看,以机插秧438.7元/亩投入为最多,以抛秧373.3元/亩为最少,机插秧主要是机械成本高于其他方式,直播稻在种子、肥料、农药成本高于其他方式。从用工成本看,手栽秧用工最多5.6个工,机插秧最少3.4个工,抛秧、直播稻分别为3.7个、4.4个工。从经济效益来看,亩平均纯收益以抛秧1274.13元为最高,以直播稻734.86元为最低,直播稻比抛秧、机插秧分别低539.27元、379.3元。扣除用工成本,亩平均净收入以抛秧1071.53元为最高,机插秧次之每亩净收益927.96元;直播稻493.95元为最低,分别比机插秧、抛秧亩平均净收入低577.58元、434.01元。

2 不同稻作方式优缺点

2.1 手栽秧

手栽秧是一种传统的稻作方式,具有秧龄弹性大,对品种利用选择余地大,能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高产稳产等特点。但由于手栽秧育秧、移栽等农艺程序繁琐、劳动强度大、花工多,1个劳动力一天只能栽插0.7亩左右,已经不适应连云港市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生产实际,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2.2 机插秧

机插秧是现代稻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特点有:一是秧田利用率高。1亩秧田可移栽80~100亩大田,大大节约了秧田;二是移栽效率高,1台插秧机1天可移栽15~20亩大田,高速插秧机一天可移栽50~60亩大田,比传统手栽秧提高工效30~50倍;三是适宜于规模化经营,易于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要求,实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商品化育供秧项目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机插秧的推广普及,已经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水稻移栽机械化已经成为水稻生产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机插秧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秧龄弹性小。受插秧机械客观限制,机插秧对秧苗高度要求在15厘米左右,秧龄严格在18~20天左右,连云港市常年水稻移栽期受水源限制,常造成超秧龄无法移栽现象;二是缓苗期较长与其他稻作方式相比,机插秧的缓苗期较长,一般在15天左右,比其他长7~10天,造成秧苗有效分蘖不足;三是行距较大。受目前推广应用的机械限制,行距30厘米,行距大造成基本苗不足,成穗数少,难以获得高产;四是适宜土地规模化种植。连云港市当前一家一户土地经营方式,尤其是西北部岗岭地区地形特殊,限制了插秧机的统一作业。另外机插秧机械购置一次性投入大,栽插成本高,而且机插秧技术要求较高。目前推广机插秧的条件正在逐步形成,但大面积推广应用机插秧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3 抛秧

抛秧是一项全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具有明显的省力、省工、高产、高效、操作简便的优点,解决了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弯腰曲背栽秧的格局,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可获得高产,是稻作栽培史上一项重大改革和创新。该技术主要优势:一是秧苗秧龄弹性大,抛秧秧苗对秧龄要求不高,25~40天都可以,适应性广;二是节约秧池,一亩秧苗可抛38亩左右大田,比传统的水育秧节省了4/5的秧池面积;三是省工省力,1个劳动力每天可抛3~5亩,功效比传统的手栽秧提高5~7倍;四是抛后活棵分蘖发生快,抛秧秧苗机械植伤轻,抛后活棵期比机插秧短7~9天,分蘖发生快,能够夺得足穗高产。

2.4 直播稻

直播稻因种植程序简化,稻种直接撒播或机械播种,减少了育秧、移栽环节,省工节本,劳动强度低,管理的好,也能获得千斤以上产量,因而被农民广泛应用。直播稻目前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是直播稻的缺点非常明显。一是安全性低、风险大。由于播种期推迟,抽穗安全性风险较大,灌浆期易遭低温导致减产减收,2011年受低温来早等特殊天气影响,部分直播稻田块出现绝收现象。二是产量潜力小。由于直播稻播种期推迟近30天,生育期被迫缩短(理论上生育期缩短一天,水稻亩产减少4公斤),连云港市目前所推广应用的“连粳系列”水稻品种产量潜力难以发挥,刨除不利气候影响外,亩均产比其他稻作方式低70~80公斤。三是植保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群体大后期一发生倒伏,病虫害发生重,杂草杂稻发生重,化学防治成本增加。四是不利于稻麦周年高产。直播稻受播种期推迟影响,生育进程比其他方式滞后,一方面水稻苗情不平衡性增大,给大田肥水统一运筹管理带来难度,更是造成后茬小麦不能适期播种,形成晚茬接晚茬的恶性循环,影响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

3 明确主导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连云港市历来重视水稻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水稻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连云港市水稻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稻作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稻作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近年来传统的手栽稻面临挑战,直播稻等粗放式技术的盲目扩大,已经成为制约连云港市水稻高产普及的重要限制因素。

合理的种植方式是取得高产的基础。水稻种植多元化发展特别是直播稻等粗放式稻作方式的迅猛扩大,是农民对水稻种植过程简化的充分体现。水稻轻简稻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主流播栽方式的选择是重大技术方向的选择(而非简单的农民意向选择),关系到地区粮食安全问题,政治意义重大。从播栽方式的本身利弊和连云港市生态地理条件两方面综合考量:一是明确连云港市未来主导轻简稻作技术必须以机插秧和抛秧为主体,严格控制直播稻扩展。直播稻虽在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由于其在连云港市的生态适应差,生产上应用风险性大,不符合水稻高产生产的要求;而且随着机插秧、抛秧稻的技术成熟及推广,它的优势将得到淡弱化,最终被机插、抛秧取代。二是明确连云港市轻简稻作技术发展思路为以抛秧为当前主要搭配和过渡方式,最终实现水稻机插。抛秧具有保证水稻正常生育期、高产稳产、省工省力省能源等优势,在连云港市应用,能克服直播稻生育期缩短、机插秧技术不成熟,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的限制因素,符合现阶段连云港市发展需要,尤其是在连云港市西北部丘陵地区,成为主要搭配方式。从长远看机插秧是发展方向,水稻机插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省工省力稳产高产,目前发展受成本高、农机农艺不配套等因素制约,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成熟,最终将成为水稻主体移植方式,并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相结合,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

作者简介:张正球(1979-),男,江苏灌南人,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委员会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