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养一把壶,安一颗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养一把壶,安一颗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茶结缘,与壶相知

不承想,8年前的一次闽西之旅,使我与茶结缘。当时我和先生在福建培田住了三天,每天看当地人喝茶聊天,仿佛千百年的光景都是这么过着,连放学回家的孩童口渴时,也是一口茶汤下去,分外爽气。又过了两三年,在江苏宜兴的丁蜀镇偶遇后来成为我们师傅的民间艺人秦疆先生,才算真正开始懂得体会这壶中的深浅。每一次的遇上与离开,虽懵然不自知,但我确信,或早或晚我是要爱上茶与壶的,不过早点儿爱上,这辈子的念想便长些。

心有喜忧茶有浓淡

每天早起洒扫庭除以后,最舒心的就是能喝一盏茶。一天里,我大约要喝两三种茶,与家人一道喝,自己独饮,看心情吧,心有喜忧,茶有浓淡,一如水墨五色。滇西之行后,铁观音的沉香、温厚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但滇红同样也是我和家人经常一起分享的,它给人一种不过分不夸饰的愉悦,就像听过许多乐章后,最爱的还是巴赫,总是不知不觉让人沉浸其中。

静者心多妙

人们为什么爱紫砂壶?细细想来,首先自是爱它与茶的相宜心性。透气保温,蕴养色味,不漏水,不烫手,不夺茶香,冷热不炸,而当茶油浸壶,壶体越发莹润光亮。再者,既叫紫砂,砂料当然是重点。宜兴紫砂泥料,主要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皆是山水灵秀的馈赠。紫砂器除由三种基泥单独制造外,或以不同成分配比,不同温度气氛烧成,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金胡玉。其后,挑一把壶,又讲究工艺、造型与做工,里面当然大有乾坤,但归结终是在你。在某个时间你与器物相遇,而后漫长时间的相处里,留下痕迹与记忆,浑然不觉是谁见证了谁的经过。

因为了解,愈加喜欢

基本上我每天都会来店里。没客人时,自品自乐,捧一卷书,最是浮生清闲。有人说,只要还有一本书在,梦想就不会枯竭。然后新客老友路过时,喜欢闲聊几句,既然不求以这家店富贵,便只愿生活在其中,往来是友,是缘。大家也总有问不尽的问题,而我于紫砂壶亦是说不清,道不尽。器物之于人的愉悦,大抵就在这似有与全无之间。我若拿纸写下几行字给你,让你按方去寻,估计只落得两下伤心,明明风雅之事,怎变得如此无趣。总归是要多花些时间与心力的。就像你认识一个人一样,因为越了解而越喜欢,然后到你以为很了解他时,他忽而让你豁然看见别样的风华,会让你愿意倾一辈子的时间去更加懂得。

喝茶如同一种仪式将心带出繁乱

我虽是更倾向随性甚至是任意的生活状态,但说起茶却是个例外。至少茶具不可粗陋,几把紫砂壶、两只青瓷小杯、一把玉竹茶荷,是饮茶,是品茗,是把玩,亦是生长在心中的喜爱满溢而浅露。

提梁石瓢

降坡泥全手工东石款

清代著名篆刻家、画家和紫砂壶设计家陈曼生所创曼生十八式之一,也是曼生十八式中唯一有所重复的造型。

石瓢

青灰泥全手工秦疆款

紫砂壶里的传统经典造型,最早称为“石铫”,其身梯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

思亭

紫泥全手工秦疆款

初为清初陶人陆思亭所制。壶身如葫瓢,弯嘴,圈把,圆球形钮,圆包底。

德钟

朱泥全手工老仿孟臣款

惠孟臣,清代壶艺名家。有诸多仿品,无一确为其真品存世。

仿鼓

紫泥全手工秦疆款

紫砂壶常见经典壶型,亦称仿古。身筒呈鼓形,多收平底,提钮和盖之间略有颈隙,提钮为等比例缩小的壶身形状。

掇球

老料紫泥全手工秦疆款

紫砂壶常见经典壶型,清代制壶名手邵大亨首创。以大、中、小三个球体重叠而成,壶身为大球,壶盖为中球,壶钮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TIPS

家里要有几把壶?

饮茶怕串味儿,一般建议将不发酵的碧螺春、龙井、毛尖等,半发酵的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以及全发酵的各种红茶、普洱等按大类别区分。真要一茶一壶,倒说不上矫情,只是除非实验室,很难有人品出个中细微差别。再有一人独品(

半手工壶与全手工壶的讲究

半手工壶,就是壶身、壶盖、壶钮、壶把、壶嘴中有部分借助模具成型。制作精良、砂料纯正者,特别是名家款识的,有一定收藏价值。但这类物件量大货杂,宁收一精,不入十俗。全手工壶,没有模具,只凭艺人的心灵手巧与经年积累,随人因时,千变万化。无论名家与否,都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全手工壶的壶身内壁多有打身筒时留下的接缝一道,两侧有印章款识,抚之圆润并随壶型自然变化。作伪者常以泥条贴于壶身内壁并加盖印章于身筒两侧,抚之生硬干涩且缺少自然变化。

新壶与老壶到家后的打理

无论使用还是把玩,干净养眼是基础。一般新壶在贩售过程中会在无数人手里传来递去,久之会形成一层油污膜。所谓“开壶”就是将壶身表面的污物去除,以及将砂料内部的杂质析出,开通气孔。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紫砂壶用清水、茶水或豆腐煮之,自然冷却后取出洗净。老壶到家后,先将浮尘用毛刷或茶巾擦净。再来查看壶内壁有无茶垢,如有,应用竹质器具清理,并用开水烫洗数遍,直至无异味。所谓包浆,绝非材料表面附着的污物,而是沁入材料内部以及材料本身经氧化、风化后产生的莹润质感。

如何选一把好壶?

这着实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如暂不论好坏,先讲对错。新手玩壶我以为应先看材料。中式文玩很讲究材质,无论贵贱皆不可掺假,紫砂亦是如此。鉴别的方法大多是无法言传的个人经验,但一“砂”字其实已道破天机,再细的砂料也是区别于黏土或泥巴的质感与光泽的。好的泥料十天半月便能看出效果,而低档的化工泥壶,无论怎么养都没多大变化,茶水吃不进,把玩时留下的油脂也渗不进去。另外,先不要着急认名家的,更多的是看工艺。可以半手工壶和全手工壶各先买一把(模具壶、灌浆壶就算了,不然茶缸亦能喝茶,不必有壶),自己细细把玩,日久天长也就眼力不俗了。如果希望于此道有所精进,那么从玩便宜壶到贵价壶的时间最好短些,不值得在寻常物件上投入太多精力,当然,如果只是作为实用器具或自娱自乐,就无须管这许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来自手和眼,不靠耳朵。在我看来最好少看书,少上网,多逛博物馆和茶城,多把玩与揣摩。

养壶的魅力

说起养壶,茶巾擦、壶笔刷、茶水浇、汗手搓、抛光棉蹭,各有绝招。但我认为,以上做法中以“汗手搓”和“抛光棉蹭”最为不可取。饮茶实为从容、清雅之举,与汗水相离甚远。抛光棉是部分商家用于快速给壶上光的,与长期使用把玩后产生的自然包浆效果相去甚远,且效果不可逆。其实,养壶原则只有一个:在保持紫砂壶内外洁净的前提下,让茶油、茶香自然地慢慢浸润,使紫砂的性能、质感、造型充分显露出来。经常使用,慢慢欣赏,养壶亦养心。

汝窑、粉彩、青花各式茶杯

我不大用成套的茶杯,每人一个专用杯子,几个不同的杯子错落成趣,便于记识,也是情致。

广州苏广伟铜壶

2009年,西关打铜工艺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程铜艺”的打铜老人苏广伟是该项目的传承人。其实很多老茶馆依旧保留了用铜壶煮水泡茶的习俗。

紫砂茶叶罐

有很好的透气性,既能保持茶叶的新鲜,也可将茶叶中的异杂味消解挥发。

熏炉

日暖人困的天气里,树一架小屏风,点一盏熏炉,为喝茶,更为心的闲适与况味。

各式茶器

左起:茶夹(夹住杯具以烫洗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茶则(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壶),茶针(疏通壶嘴),茶刀(分离茶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