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因人才缺乏产生了起步慢、不平衡、持续难等突出问题。抓好“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突破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的重要途径。加强边远贫困山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五个结合”。

关键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乡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3-0079-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本质上讲是以广大农村群众为主体、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农村改革发展活动。一个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发展,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由于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人才缺乏,导致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缺乏,主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不少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至今仍处于政府主导、群众被动参与的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人才匮乏是制约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

“十一五”以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集中帮助边远贫困山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到边远贫困山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试点、示范等方式,推动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有效起步。经过前一段工作,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地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正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一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不少贫困山区新农村顺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难点不仅在于自然、经济、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在于缺乏一批能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本质含义、能真正担当新农村建设重任、能在广大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动作用的人才队伍。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起步慢”、“不平衡”和“持续难”的突出问题。

“起步慢”是指贫困山区在经济社会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可能像粮食主产区、城镇周边地区、交通发达地区那样迅速起步,需要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贫困山区大都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再加上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质缺乏了解。在一部分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相当于“新村庄建设”,就是政府出钱给物改善环境;在另一部分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也就是“政府工程”,搞好搞坏责任全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身上。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难以在短时间内变成广大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工作主要落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身上,当地群众基本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不平衡”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从已经开展试点工作的贫困村寨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村镇至今仍处于贫困落后的状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大都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通过生产建设带动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而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其二,从整个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各村之间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再加上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因素,即使是比较成功的新农村建设经验,也难以推广到其他村寨,整个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难以实现整体推进。

“持续难”指已经起步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地方,由于缺少各类专门技术人才,由政府牵头实施的各种发展技术手段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当地群众所掌握。因此,当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力度减弱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会出现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新农村建设缺乏后劲。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在各类生产建设上,当帮助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农技人员离村后,当地农民群众难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种情况说明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是广大农民群众主体意识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广大农民群众不仅具有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而且具备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手段。因此,在加快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除努力改善客观条件外,还必须下功夫解决人才匮乏等制约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突出问题,推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二、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应该承认,人才匮乏是由边远贫困山区的特殊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社会服务功能较弱,特别是教育普及程度不足等因素,使边远贫困山区的广大群众中难以产生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成长条件有限,外来人才也难以在这些地区安心工作。贫困山区既是经济“洼地”,也是人才“洼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各类人才的条件下,培育造就一支立得住、用得上、能持久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是当前缓解贫困山区人才短缺困难的现实选择。

“乡土人才”是指既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等方面的素质,又能长期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专门人才群体。在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人才”具有其他人才群体不可比拟的特长和优势。

一是本土性。“乡土人才”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的人员组成:回乡务农的复员转业军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当地具有先进思想观念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他们与其他人才群体最大的区别是能够长期扎根乡村与乡亲们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这一特点,“乡土人才”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效大小与他们有着直接的利益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