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川蔬菜业:需走高品质、集约化发展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川蔬菜业:需走高品质、集约化发展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四川蔬菜总产量达3573.6万吨,居全国第五。蔬菜产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居民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仍存在着生产经营粗放、加工发展滞后等问题。

发展现状:走上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道路

蔬菜生产规模日趋扩大。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四川蔬菜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蔬菜已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农产品之一,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四川蔬菜面积达到1808.5万亩,比2000年增加520.7万亩,年均增长3.1%。蔬菜总产量达到3573.6万吨,比2000年增加1261.0万吨,年均增长4%;蔬菜人均占有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01公斤,比2000年增加126公斤。2011年四川蔬菜产量仅次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居全国第五位。2011年四川省已有27个县(市、区)的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其中彭州市达45.4万亩,有14个县(市、区)的蔬菜产量超过50万吨。

蔬菜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由大路菜朝着精细菜发展,由大地菜朝着设施菜、大棚菜发展,由普通菜向无公害蔬菜发展。樱桃萝卜、樱桃番茄、紫叶生菜、紫甘兰等蔬菜新品种走进市场,茼蒿、荠菜、芦笋、鱼腥草等野生型、保健型蔬菜得到进一步开发,蔬菜生产已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供应,基本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内部结构日益优化,2011年四川省叶菜类、白菜类、根茎类、瓜菜类、豆类、茄果类、葱蒜类蔬菜占蔬菜播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9.3%、14.2%、15.6%、10.4%、8.6%、16.8%和6.7%,种植结构更加合理。

蔬菜生产技术不断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四川蔬菜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重点推广了设施栽培、配方施肥、安全间隔期等技术。到2011年,四川省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41.6万亩,比2010年扩大33.6%。在大棚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大棚生产的科技含量也日益提高,技术不断完善,各地采取选用优型棚室结构、引进一大批配套的先进技术如无土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和生物液肥施用技术、遮阳网和防虫网使用技术等。随着蔬菜种植技术的逐步提高和科技含量的不断加大,四川蔬菜生产水平及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2011年四川省蔬菜单产水平达到1976公斤/亩,比2000年提高10%;四川省平均每一农业从业人员生产的蔬菜达到1713公斤,比2000年提高1倍。

蔬菜生产产业化初具规模。随着四川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蔬菜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四川将培植发展蔬菜基地和龙头企业作为重点,形成了基地连企业,企业连市场的发展机制,蔬菜龙头企业快速发展。2011年,四川蔬菜“产、加、销”企业达200多家。蔬菜产业化的发展,使四川蔬菜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彭州蔬菜市场业务已拓展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300个地县和104个大型蔬菜市场,年均销售蔬菜20亿公斤左右,成交额20多元,跻身四川省农产品交易市场10强。

蔬菜生产贡献加大。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加之近年蔬菜价格稳步上升,发展蔬菜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四川蔬菜生产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2011年四川蔬菜总产值达814.9亿元,比2000年增加654.5亿元,四川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6.5%。2011年四川农民人均出售蔬菜收入达317.2元,比2001年增加238.2元,增长302.0%,出售蔬菜收入占农民出售种植业产品收入的32.7%。蔬菜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存在问题:需面向市场适应消费需求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目前,四川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品种结构方面,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仍然较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覆盖面较小,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2011年,四川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五位,但单位面积产量却排在第十位,比河北省低37.5%,比山东省低19.1%。同时菜农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还不够高,严重影响蔬菜产品质量,商品价值上不去。

市场信息不畅,价格波动较大。目前四川农业的市场环境、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仍显落后,与国内、外大市场街接不紧,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菜农由于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导致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不仅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如,近年来因市场信息不灵、销路不畅,先后发生韩国萝卜、莴笋大面积烂在地里的惨象,给菜农带来很大损失。今年国内又出现一棵白菜售价能买一斤半猪肉的情况,市民抱怨菜价太高。

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四川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千家万户随意种植,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出名牌产品。同时,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相对增加了交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够紧密,龙头加工企业少,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大部分仍停留于一般购销关系或松散的联合层面,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共同体。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自产自销、地头批发居多,难与销区建立固定的供货渠道,使菜农收益稳定增加受到影响。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四川省蔬菜产业的升级。

集约化水平低,加工发展滞后。近年来,四川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四川蔬菜的商品质量、加工、包装及营销手段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生产管理粗放及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四川蔬菜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加工发展与生产扩张不同步,蔬菜的年加工量占蔬菜总产量的比重较低。蔬菜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蔬菜出售多为“原”字号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一是加工率低,四川省实际加工蔬菜所耗原料占蔬菜总产的比例很少。二是加工档次低,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极低;三是龙头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目前四川蔬菜加工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

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不足。目前,四川省绿色无公害蔬菜发展相对于市场需求仍显滞后。四川省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占蔬菜总种植面积的比重不高。在蔬菜生产中因化肥农药使用不当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等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隐患,还对四川省蔬菜外销出口带来严重影响。另外,蔬菜栽培技术不当,如密度过大群体内光照不足、设施栽培重茬、连作、高温高湿等导致病虫害发生频繁,自身污染加重,蔬菜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作者单位:四川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