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方法教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式学习;分组;提问:竞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53-0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教师须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但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反转及问题解决,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下面笔者以合作式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合作式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首先,对整个教学班级进行合理分组。组员是否互相团结,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式活动中并积极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的效果。为此,分配小组组员时,一般采用异质分组法,即小组内各成员间要有性别、学习成绩和能力方面的差异,使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每个小组都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每位学生都喜欢合作式学习。
其次,合理设置提问,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因素之一,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留下悬念,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然后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还可以将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给学生。
再次,组际之间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兴趣。在每次合作式学习之后,我都让全班学生评出合作关系最融洽、劲头最足、表现最出色的一组,予以表扬,并且让这一组学生给其他同学传授经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挑战意志,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合作式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是他们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因素。学生有了合作兴趣之后,就可以深入到讨论的问题之中去,并且进行多方位的思考,举一反三;学习内容就会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之中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欲望,使其获得成功的感受。
因此,教师在施行数学合作式教学的活动中,要时时刻刻不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他们努力的结果离成功的顶峰有不同的距离――有的达到了顶峰,有的还有数步之遥,有的还在半山腰,个别甚至还可能在山脚下。对此,教师只认为达到峰顶的为成功者,那就大错特错:人体有差异,成功也便有差异,哪怕是在山脚下,虽然只迈出了一两步,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我们就应视其为成功者。因而,肯定、褒扬就要成为在合作式学习中教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基本尺度,这会激活他们下一次想要做得更好的想法,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轻装上阵。
最后,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使其学会对话和共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如果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如果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分工和合作程序,使其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如果讨论偏离主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制止,将学生引回任务中来;如果讨论受阻,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
总之,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对合作学习过程的观察,选择比较有特色的小组发言。对于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展示的小组,可以让其在课后进行交流汇报,也可将其成果展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总结时,教师要对各小组学习成果的科学性予以及时的评价。评价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为依据,可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